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对某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169名2012级大学新生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基本符合社会期望,同时具有明显的重自我、重现实,重实效的倾向。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用教师的关爱和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注重以实践锻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215名15—24岁的大、中学生为对象的预调查得到了44项关爱价值观的影响因素。正式调查以619名初中、高中中专、大学低年级、大学高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要求对44项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作出评定。结果表明: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其中6项即家长教育方式、家长言行、幼年家庭教育、学校风气、教师教育方式、父母关爱他人对关爱价值观影响最大;对其中9项,男、女学生看法有显著差异;对其中23项,不同学龄段学生看法有显著差异,大多是随年龄增长尤其初中之后对这些影响因素更为重视。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但价值观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西方文化中,人性取向是"从恶到善",中国文化中的人性取向是"从善到恶".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天人相分.在中国,人与人的关系是群体或集体取向,西方文化提倡个人主义.中国人重视过去,对时间采取的是过去取向;西方人着眼于未来,对时间采取的是未来取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具有强烈民族感的少数民族文化女权主义者, 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中探索了黑人妇女解放的问题.她主张黑人妇女要挣脱主流文化审美观与价值观的桎梏,弘扬黑人妇女的传统美德,建构黑人妇女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在不脱离黑人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妇女的解放.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当代女大学生的择业观、恋爱观、婚姻观、生命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女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纸币正面肖像的选择除了客观原因外,反映出该国的主流价值和文化取向等.本文拟从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女性观和国际观三个方面来探讨肖像背后隐含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同时也明显地与传统和主流价值观断裂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发挥雷锋精神的力量,更有利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9省市20所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好的,也存在一些消极倾向,利己主义、知行不一、信仰缺失、贪图享受、责任意识淡薄、人生目标上存在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在择业上呈现出明显的利己性倾向、人际观个体化趋势等.建议通过对雷锋精神的大力弘扬,发挥雷锋精神对塑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作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社会锻炼,多途径探索用雷锋精神塑造大学生“美丽心灵”.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等同视之,而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主导、引领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而主流价值观则是指一个社会大多数民众即主流民众所信奉、或各种价值取向大体一致的价值观.区分这两种价值观,对于科学地分析和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在本质上是主流价值观的变迁,而不是主导价值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学视角从功利主义与集体主义、社会性别、城乡差异等社会学维度对武汉地区六所高校在校本科生进行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功利主义凸显,性别、生源地等变量对大学生职业观产生显著影响。国家、社会,高校要正确面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机制,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公平与公正。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文化主流是基督新教文化,而新教中的清教则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主流宗教,其思想对殖民时期的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作为美国文化的传统而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清教的预定论、天职观、财富观、直接影响着美国人对待职业、财富的态度,其对待圣经的态度使得美国人能在荒野中把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并使得美国的教育形成了实用的特色和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重要性程度的标准,它通过对“做什么”和“怎么做”的行为选择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取向,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发挥着具体而微的制约作用。价值观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构成系统,系统中的许多部分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然而其关联着人性本体的价值追求则是永恒的。这些人性价值追求的弱化是现代人烦躁、焦虑和幸福感指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从人性本体意义上找回人类自己永恒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职业价值的取向对自身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解决职业价值教育供与求的问题是研究的重点。宁波的高职院校纷纷进行了职业价值观教育创新的探索,打破两课教学的局限性,以传统区域文化为载体,形成了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宁波模式",通过对"宁波模式"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寻求高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思路,引导学生的就业观向务实、自主、多元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价值观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价值观。它以人民群众为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主体,以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为根本价值目标,并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辩证性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渴望投身社会实践和参与社会活动 ,他们重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主流。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大学生把人生的价值转向获取狭隘的自身利益上 ,出现了背离社会和集体利益的追求自我价值的倾向。培养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首先要采用课堂学习与业余学习相结 ;其次要给他们树立学习榜样 ;再次要组织他们参与社会实践 ,进行社会调查。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Lifelong learning is something which one does for oneself that no one else can do for one: it is a public and personal human activity, rather than private or individualistic. One of the feature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paucity of a language for learning as process and participative experience. Personalised learning requires a sense of the worthwhileness of 'being a learner'– a virtue in the 21st century. A sense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ing one's identity as a learner. Research suggests the human capacity to learn can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onsciousness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values, attitudes and dispositions, with a lateral and a temporal connectivity. This 'consciousness' has several dimensions which are all related to becoming a person, with a learning identity. They also enable the learner to become aware of and appropriate what is of worth and map onto the sorts of core values that learning communities espouse. Awareness of self and of one's own worth as a person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becoming a learner' and for identifying and engaging with 'what is of worth'. Furthermore, a sense of self as a learner is formed in relationship, and understood as one learns to tell one's own story, as a participant in the conversation of the learning community. Character is the way in which we refer to that quality of personhood in which there is rooted the capacity to change and lear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6.
人生之真相如何?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人应该怎样活,路应该怎样走?对这一系列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不同的人生观。陈独秀将西学和中学融为一体,剖析了人生的真相,阐明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回答了人应该活的问题,从而建立了积极的、进取的新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下,土耳其于2005年依托以社会科学课程为核心的新课程体系实施价值观教育.土耳其初等学校课程的价值观教育目标以认知为基、能力为主、情感为核.土耳其初等学校课程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体现在社会价值观促进社会融入、科学价值观提升理性精神和道德价值观熏陶道德情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认知导向、从言语说...  相似文献   

18.
华道金 《中国德育》2007,2(6):15-17,31
理想的人格是真善美的统一。自尊感作为个体对自我的一种情感体验,对个体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个体自尊感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体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个体自尊感的发展有助于个体实现真善美统一的完满人格。  相似文献   

19.
萨特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任何东西都不能真正限制和束缚住人。作为自由的人,是在不断地自由创造和选择中拥有自己的本质和价值的,人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只要生命不止。就存在着改变和重塑自我的可能。人的自由是在具体境遇中的选择和行动的自由,这种自由的根本在于人选择的自主性。自我的一切归根结底取决于自己。自我应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人生的价值是在人的自由、选择、创造、超越和责任中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调查表明,新课程视野下初中校长学校价值观选择的基本特征为:总体以求稳、安定为主导;具有竞争、改革的倾向;有追求创新、特色的愿望。不同类型及所属不同学校的校长,对各价值观反映项目重视程度选择总体看差异性明显,体现了现代学校校长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建议进一步树立改革思想,建立竞争机制;健全校园安全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校长减压;加强培训,树立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学校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