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日本新闻传播教育奉行的理念是通才教育,这与日本高等教育的整体理念吻合。他们认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新闻伦理及思想、新闻传播史、传播内容的分析与解读等基础性理论知识和通用性工具性研究方法的内容;而有关新闻的采写、节目的制作以及媒介企业的经营等技术方面的学习则被认为不必太注重。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和"数据挖掘"使新闻呈现方式、新闻采写过程和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变革."数据新闻"考验着媒体和记者的思维和能力,也给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培养具有一定数据挖掘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亟需.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从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两方面讨论了新闻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和"数据挖掘"使新闻呈现方式、新闻采写过程和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变革."数据新闻"考验着媒体和记者的思维和能力,也给高校新闻专业教育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培养具有一定数据挖掘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成为亟需.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征,从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两方面讨论了新闻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毕业生被冠以不会写新闻的帽子而被传媒单位排斥,这表明新闻传媒业结构、形态、体制和功能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更表明新闻教育与业界需求脱节了。文章根据"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的教改经验,认为可以通过精讲案例、观摩新闻和课外实训来提升学生的新闻敏感和采写水平,形成新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林嵩 《林区教学》2023,(9):27-30
传统的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教育注重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本体理论学习,以及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新闻采写实务,因此国学通识教育在新闻传播学专业教育中往往处于次要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混杂碰撞,新闻生产需要插上中华文化的“翅膀”,从社会历史维度看待新形势,方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新挑战、回答新问题,新闻作品才不失深度、高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6.
刘晓玲 《成才之路》2023,(12):13-16
在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上,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最为关键的教育阵地。文章从高校校园媒体传播模式及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媒体新闻传播之间的关系、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高校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影响遇到的问题、高校校园媒体传播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几方面,对高校运用校园媒体新闻传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超常规发展,近年来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暴露出不少严重问题,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当前,必须深化新闻教育改革,通过控制办学规模、突出办学特色、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加大投入、广开办学门路等措施,才能使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新闻实践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芳  杨春霞 《教育与职业》2006,(36):151-152
近几年来,我国开办新闻传播专业的高校迅速增多,但是新闻教学理念的构建和新闻教学模式的探索还很不完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一边是每年大量的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毕业,另一边却是业界人士感叹新闻传播人才的匮乏。文章分析了高校实践教学缺乏的原因,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高校改变教学恩路、加强新闻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一、引言近年来,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新闻生产被重新定义,生产者、消费者、产品形态和生产流程等要素呈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同的特征。人人皆为媒,时时可传播,采写素养不再仅是新闻记者的专业要求,也成为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社会素养。基于此,普及采写素养教育,提升全民的传播责任意识,已是当务之急、时代必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在于使学生具备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深入理解和独立判断媒介信息的认知结构。媒介素养教育,是指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媒介道德规范和较强的媒介实践能力等素质。该类教育一直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现代媒体技术的变革是现代新闻传播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广泛开展技术教育是现代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技术教育欠缺却是我国现代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普遍现象,这不仅导致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体系与现实发展之间的断裂,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日益成为了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阿基琉斯之踵.就这一问题的根源,探讨解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通识教育改革《新闻采写》课程,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融会贯通能力、创造精神和健全人格的记者,应该结合新闻业务实践,在新闻采访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能力,在新闻写作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表达能力,在专业新闻采写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挖掘能力。  相似文献   

13.
谢六逸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新闻学家,被誉为"中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创者之一".谢六逸于1937年底回到故乡贵阳后,在大夏大学、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大学任教,先后担任贵阳文通书局编辑所副所长、所长.在贵阳期间,他积极开展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活动:立足高校课堂,开展新闻专业教育;传播新闻出版知识,开展新闻普及教育;关注新闻传播现状,创新新闻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当今社会新闻人才的主要来源,因此,应将人、科学、创新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变为教育现实使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变成新闻媒体所欢迎的人才,必须剔除目前高校新闻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即进行培养目标的创新、课程体系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材建设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这也是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顺应“新文科”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实施方案”的必然选择。在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创新育人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育人模式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弱化、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以这些问题为导向,探索构建课程思政视角下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一核四翼四协同”育人模式,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能够为地方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教育新闻与其他新闻不同,它的共性太多,个性太少,以至于很多通讯员感到采写教育新闻难,特别是要采写出上档次的教育新闻更难。我从多年的教育新闻实践中体会到,要做到采写的教育新闻与众不同,有必要做到七个并举。一是要注重隐性新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本科高校新闻专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实施原则、方法及保障。新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整体。新闻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则是新闻专业教育的强化和提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新闻专业教育、服务地方文化传媒产业发展、顺应地方本科高校改革,是提升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传媒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向知识和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角度来看,媒介融合无疑为其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外部推动力。在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新闻传播专业中,实践和理论之间相互孤立的现象较为严重,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队伍普遍面临着知识结构更新和专业能力升级的任务。为应对媒介融合带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新闻教育改革应走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之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专业能力培养理念必须突出前瞻性,突出新闻传播专业的培养特色。大胆实施宽口径教育,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向交叉领域大胆拓展。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新闻教育的误区看新闻职业化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李萍 《教育与职业》2005,(34):73-74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高校的新闻与传播教育就呈现出了“超常膨胀”的发展态势,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到661个之多。而我国当下有限的新闻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是否能够真正托起数量一路飙升的新闻专业——却已经引起了很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毕竟,从我国新闻教育的整体现状,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思维等方面来看,我国当代的新闻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新疆新闻教育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完善,逐步形成了中专、专科(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等不同层次的较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以及区别于内地高校新闻专业的一些独特的特点。本文主要对新疆新闻教育的特点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