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西部作家冯玉雷的《敦煌遗书》属于"当代敦煌文学文本",这个名称一方面从时间上和敦煌出土的古代文学文本有所区别;另一方面,在叙事方式上也区别于古代文本。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探讨《敦煌遗书》的独特叙事方式。一是叙事手法:用杂糅法叙述历史和神秘幻象;二是叙事视角:对传统观念的颠覆性。通过分析其叙事方式进而认识该文本叙事内容上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相似文献   

3.
论敦煌说唱文学的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芳 《家教指南》2005,10(6):102-106
敦煌说唱文学是敦煌文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形式新颖别致.尤其在叙事艺术方面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大胆运用敦煌其他文学样式罕用的铺陈敷衍、想象虚构和夸张渲染诸表现手法,使中国古代叙事文学首次跨入长篇巨制的创作时代,为推动中国古代长篇叙事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百年来敦煌戏曲研究的历程,指出孕育了举世闻名的敦煌学的敦煌莫高自成经洞,在百年风雨沧桑中同时培育与完善了敦煌文学学术体系,作为敦煌文学一分支的戏曲学研究亦应在新千年与新世纪中使之尽快成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解放后中国大陆前30年(1949-1980)唐代文学研究著作进行述评,考察其成就与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文章分作家作品论与文学史研究(含整体研究),文献整理与资料建设,作品选注与文化普及,敦煌文献整理与敦煌文学研究,学术论争与政治批判等几个方面展开,在横向考察中兼有纵向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6.
柴剑虹先生的<敦煌学与敦煌文化>一书,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7年4月出版.全书除代自序外共收文47篇,约25万字. 本书除收入作者擅长的敦煌文学研究外,我认为最值得重视的是有关敦煌学术史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归义军时期(848-1036)的敦煌文学分为前期(848-914)和中后期(914-1002)。文章对前后两期的敦煌文学进行了梳理和讨论,并对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作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自敦煌遗书发现以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百年历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敦煌文学目录的整理研究,在敦煌文学文献目录和敦煌文学研究论著目录等方面均取得重要成果。(二)敦煌变文的整理研究从《敦煌零拾》收录的“佛曲”三种,到《敦煌变文集校注》的出版,已取得惊人的进展,但对“变文”的释义、定性还存在分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廓清。(三)敦煌诗歌、文赋、词曲的整理研究,已分别出版各种辑录丰富、勘校精良的录校本、校注本,而欲祛彼臆说,全其原书之旨,还有待进行全方法的、系统的研究。(四)敦煌文学的理论研究,从最初的“俗文学”、“民间文学”的窄狭范围,逐步扩大到敦煌遗书内所有文学作品(包括雅和俗两个方面)均归属敦煌文学的研究内容,已为人们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野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女佣叙事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较为普遍和独特的叙事现象。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女佣叙事总体呈现出模式化的倾向,其中苦难叙事、跨阶层的恋爱叙事和"出走"叙事是常见的三种模式。它们在不同身份和立场的作家笔下有共性,也有差异,承载着多重社会文化功能和作家的独特性思考,也给后世文学中的女佣叙事提供了一定的艺术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丝绸之路文化的代表敦煌文化是甘肃独有的文化资源,在开发利用这一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形成了"意象化的敦煌"、"文学化的敦煌"、"纸上的敦煌"三种衍生形态。它们使文化资源变成现实文化产品并参与了现实文化的建构,构建了多元的敦煌文化形态。这是一次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实践,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学研究历史已有一百余年,在质与量上都取得了卓著的成果。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亟待探讨敦煌文学研究思路。本文通过梳理这些问题,初步总结出敦煌文学目前的主要研究思路,即在保持现有研究方法的同时,从三个方面来刷新敦煌文学的研究:一、通过对敦煌文学概念的探讨来扩大敦煌文学研究资料范围;二、通过对敦煌文学研究理论层面的关注来拓宽敦煌文学研究方法;三、通过对敦煌文学总体研究的加强来推进文学史的改写。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甘肃敦煌文学研究的成就及其贡献,并以编辑<关陇文学论丛>、主办第一次"敦煌文学研究座谈会"、创办<敦煌文学研究通讯>、筹备成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敦煌文学>和<敦煌文学概论>等为例,说明甘肃敦煌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有全国胸怀和开放的态度.甘肃学者并不保守,而是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并积极邀请全国的学者参与这些学术活动.  相似文献   

13.
柳永作为一位沟通民间词和文人词的词人,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其艺术个性的形成,是与他对敦煌词的借鉴分不开的.本文主要从意象、题材和叙事手法三方面阐释柳永对敦煌词的受容,以揭示柳词和敦煌词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敦煌文学研究进入一个瓶颈阶段,研究队伍萎缩,研究成果也较少。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对敦煌文学的内涵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过去的研究强调文学作品,而忽视了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的开拓和研究。文学活动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敦煌遗书和图像中有关婚丧嫁娶、祈福驱傩、结社订约、讲唱娱乐、俗讲化缘等各种世俗仪式和宗教仪式记录,都与文学的生成有密切关系。文学思想研究以写本文学和文学活动为中心,探讨作者和写本制作者的经历和心理、作品的体制、写本的制作等,挖掘其思想与审美的融合,呈现“写本时期”中国文学传播的生态。  相似文献   

15.
马德 《家教指南》2008,(1):61-68
本文从敦煌历史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敦煌历史文化的借鉴与创新、设立敦煌预防医学研究体系和敦煌艺术设计学体系以与新兴学科的接轨、敦煌石窟与学科交叉、对敦煌佛教文化的重新认识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开拓敦煌研究的新领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研究,认为这一研究视角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的新视域,研究的意义重大。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家多,作品丰富,内涵深广,呈现出了自身鲜明的独立品格。从市镇这一特定的角度入手,结合中国现代市镇所特有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形态,展示中国现代小说被"乡土文学———都市文学"二元模式所忽视或遮蔽的文学价值,从新的叙事视角发现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揭示中国现代市镇小说所特有的审美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市镇叙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现象的开掘。  相似文献   

17.
2007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博士的敦煌学专著<敦煌艺术十讲>,该书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和探讨了敦煌艺术,内容涉及敦煌石窟壁画、彩塑艺术以及敦煌写本书法艺术等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学界对敦煌艺术的认识理解,并以敦煌与中国文化交融的视角,阐述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作者将敦煌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与史迹交替呈现,为读者理清了敦煌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脉络及界定.  相似文献   

18.
敦煌文学的性质、范围和研究对象的问题是敦煌文学基本而重大的理论问题,作者通过分析认为敦煌文学是唐、五代、宋初,敦煌人民创作或欣赏并因此以写卷或其它形式保存在本地区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9.
王晓平 《家教指南》2011,(4):105-112
日本真言宗创始人空海是平安时代前期撰写愿文最多的学者,保存至今的空海篇愿文,是唐代中日佛教文学交流的重要见证,是敦煌愿文的异域同构。空海大大提升了日本愿文的文学性。由于空海愿文与敦煌愿文中有些作品大体属于同时代的文献,而又有先后之分、源流之异,所以不仅空海愿文可以视为敦煌愿文的外沿资料加以参照,而且敦煌愿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还可以为解决空海文学中所谓"自古未详"的问题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成都"大生活"作家是全球化语境中的地方文化书写者。他们以蜀文化背景对普通人生活方式的崇尚为根基,标举现代都市文学的民间立场和专注于"生活"本身的文学构建方式和品格,使文学审美与地方性文化走向同一;在文学形象塑造方面,着意于主体性格宽容祥和、坚韧倔强和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形象;在文学叙事内容方面,勾勒出城市普通人"大生活"的民间百态况景;在文学的表达方式上,追求语言的地方性、口语化,借助方言以强化地域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