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它集中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选择和人生理想。梳理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变迁,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状特征,并从个体、社会和高校等层面来解析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归因,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其理性思维,以及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偶像崇拜产生的心理成因有自我认同的需要、心理归属的需要、从众行为的需要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表现为理想化、浪漫化、绝对化、冲动性和多样性,崇拜偶像的类型和方式对青少年偶像崇拜分别有着不同的影响。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合理的引导,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新课题作了探讨,从社会、学校、家庭、具体心理与心理等5个方面分析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社会转型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5点策略。  相似文献   

4.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产生与青少年的自我确认、归属需要、补偿心态、从众心理等心理因素有关。偶像崇拜既可以对青少年心理发展起激励、调整、充实等积极影响,也可能导致沉醉于“追星”、盲目追随仿效等消极效应。为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引导:由以人物为核心向以特质为核心的社会学习和依恋改变;从表层的感性崇拜向深层的理性敬仰发展;从仰望、着迷的心态向缩小差距的实际行动转化。  相似文献   

5.
高校特困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的贫困,会产生自卑感。由于高校在特困大学生工作方面的措施不得力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困大学生更易产生消极心理。高校要对特困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班集体环境,消除其不良情绪,帮助他们重塑理想信念,促进其心理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国内高校存在大学生自杀的社会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大学生产生自杀心理的三个阶段、原因分析;合理地提出了干预大学生自杀心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为偶像崇拜 偶像崇拜是人对其喜好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国外专家将偶像崇拜定义为一种反常的拟社会关系,在卷入和成瘾的动力所驱使和推动下,会导致偶像崇拜人产生各种明显的心理状况和行为表现. 青少年儿童较轻度的偶像崇拜是正常的情感依恋和虚拟人际关系状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但过分沉溺偶像崇拜则可能发展为情况严重的心理问题. 孩子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 对于青少年的偶像崇拜,不同的心理学理论流派有不同视角.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看,成长中不断发展和加强的性本能使青少年儿童越发感到压抑,因为内驱力不能直接指向身边现实中的对象(父母或同学),因而,他们的情感和幻想往往指向一个遥远的人物,而这恰恰使魅力四射的偶像对他们具有了独特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变化但又未完全成熟的关键时期,其社会阅历少、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在现实困境或心理困惑面前,不少大学生难以应对,导致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给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生理因素等客观方面以及个体的认知特点和个性特征等主观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就高校如何对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进行预防和干预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良玉 《考试周刊》2012,(43):159-160
大学生心理浮躁会对学校、社会及其本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大学生要通过良好的自我规划、积极地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克服自己的浮躁心理,高校要关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业竞争的日渐激烈,使得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产生了消极的心理,这对他们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应主动走出心理误区,不要有任何心理障碍,保持正确的心态参与社会竞争,提高自身就业率。文章指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递增,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巨大的冲击。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国家、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毕业生产生了诸多的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误区,需要从社会、学校、个人的三个维度来解决。以此,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偶像崇拜的内涵着手,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形成过程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从加强价值观教育、注重偶像移情教育及通过各种活动消除偶像崇拜的负面作用等方面对大学生偶像崇拜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3.
偶像崇拜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此现象,学界主要以批判的视角展开分析,认为偶像崇拜在价值导向等方面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然而,偶像崇拜的背后映射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发展诉求,偶像崇拜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此,要厘清偶像崇拜从赋魅到祛魅、从感性到理性、从摒弃到扬弃、从制约到规约的辩证认识过程,全面认识偶像崇拜的辩证本质,从而帮助大学生拒绝“躺平”、拒斥“佛系”,充分发挥偶像崇拜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4.
90后大学生经历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们具有时代赋予的特点.本文在总结90后大学生目标明确,但往往自以为是;思想解放,但易产生过激行为;个性张扬,但自控能力低;竞争意识强,但心理脆弱特点的同时,对他们心理与行为特点的产生从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三个角度进行归因分析,并探寻高校对待90后大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陕西地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环境改变造成的不适心理;地方高校特点造成的自卑心理;学习紧张造成的焦虑心理;社交不适造成的忧虑心理;择业压力造成的恐慌心理;恋爱受挫造成的苦闷心理.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家庭、社会、学校都应关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虚拟网络生活的主体,从众心理对其网络人际交往、社会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道德盲从也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道德判断的能力,对其道德社会化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应利用好从众心理效应,积极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助推大学生网络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干预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整套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危机干预策略,其中包括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增强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危机预警机制等。最后,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从众心理和矛盾心理。并对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自身因素进行挖掘,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借助《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对湖南省22所高校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湖南省高校大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感处于较低压力水平;男生的总体压力感、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社会环境压力感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女生;大四学生心理压力感压力最大,其次是大二年级学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的差异仅表现在恋爱压力和自卑压力两个因子上;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在社会环境心理压力感上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科在社会环境压力、适应压力、择业压力、情绪压力方面高于其他专业学生;农村来源大学生的个人自身心理压力感高于城镇来源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本课题从研究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行为出发,通过广泛发放调查问卷,研究了偶像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的态度和观点,然后,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偶像崇拜的几点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