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既有对"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同时也有对这种话语的解构。我们可以从小说塑造的几位中国女性形象入手,解读这两种活动的具体操作。《女勇士》所反映出来的"东方主义"话语与其对立面"西方主义"话语都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只有东西双方不再妖魔化对方,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模式。  相似文献   

2.
东方主义是西方虚构东方的一套思想体系,其话语霸权阻碍了世界多元文化的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对<南岳之秋>中意象的分析,体现了英国现代诗人燕卜荪对东方主义的话语成见的有意识纠正,打破了西方对中国形象的思维定势,并探寻了燕卜荪在后殖民语境中再现真实中国的思想根源.同时,阐述了东方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揭示了超越东方主义需要东西方学者的共同努力,要挣脱东方主义的桎梏,就必须具备回归历史客观现实的有意识纠正.  相似文献   

3.
常敏 《海外英语》2011,(12):293-294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小说描写了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从误解、冲突到理解的故事。该文拟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以女性为主体的小说。进而论证,在这种"忆苦思甜"的叙事模式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乃至东方形象不自觉地落入了"他者"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赛义德的著作《东方主义》标志着后殖民理论的自觉和成熟。在这部著作中,赛义德运用了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的知识一权力话语,指出了东方主义与政治的关系,揭示出东西方二元对立观念是人为构造的,是西方虚构出的一种“东方神话”,其实质是帝国主义霸权的产物。这部著作的主要观点是反对本质主义,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具有明显的文化政治批判性。通过以边缘话语去面对中心权力话语,提倡一种多元文化主义,坚持各民族文化的独立、平等,和文化问的交流、合作,从理论上成功地解构了东方主义的东西方中心——边缘二元对立模式。  相似文献   

5.
郑大伟  张孟雪 《文教资料》2021,(1):68-69,111
爱德华·W·萨义德是近几十年来世界上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也是有着广泛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他于1978年出版《东方主义》,这本书被视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开山之作,成为风靡文学批评界的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发轫之作。本文从萨义德生平简介、"东方主义"吸收的理论、"东方主义"的研究内容与意义和不足之处四个层面,对《东方主义》进行解读,正确认识西方眼中的"东方",同时进行东方反省,以寻求东西方之间的平衡和求同存异之道。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美国学者爱德华·塞义德的《东方学》的分析,剖析西方人的“东方主义”情结。文章指出东方主义在本体论和认知论的关系上是矛盾的,“东方主义”是西方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虚构的一整套关于东方的形象。在当今全球化的语境下,必须消解东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才能建构新的和谐的东西方关系.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萨义德作为当代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个旗手,在其皇皇巨著《东方学》中揭示了东方主义将东方(主要是伊斯兰世界)文化与人民当作异域猎奇的风物使其本质化为一种异己的对象的历史建构,这种建构使东方沦为西方的他者,分离了自身的文化认证从而在西方赋予的镜像中参与了西方中心主义文化霸权的殖民话语行动。本文试图从萨义德的批评立场出发沿着其从拉康及福柯继承而来的学养轨迹进一步探讨东方主义作为西方的政治欲望是如何运行其殖民话语模式的。  相似文献   

8.
西方汉学一直面临着西方中心主义的责难,最近在对西方汉学的知识谱系进行反思之时,美籍华裔学者顾明栋认为,西方的诸如东方主义等后殖民理论,并不能有效地揭橥西方汉学在研究中国时所隐含的意识形态以及知识偏见根源。顾明栋提出应以汉学主义代替东方主义,但汉学主义由于仍然纠结于中西的二元话语,而未能走向一种面对中西共同的现代性危机之...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理论产生于二战之后,是一种多元化理论,主要研究殖民时期之"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文化话语权力关系。其中,赛义德的"东方主义"则概括地表述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后殖民关系。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也对华裔美国人"他者"身份进行了探讨,而且她在作品中,为了迎合西方人的阅读习惯,大量地描写了中国的陋习,体现了她的"东方主义"的观点。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入手,探讨《喜福会》中所体现出来的华裔的"他者"身份,并试图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东方主义"情节。  相似文献   

10.
《黑暗之心》是康拉德根据自己1890年刚果之行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考察下,该小说透露出后殖民主义意识。通过文本分析,不难发现“东方主义”的“他者”形象在被中心话语重新编织中受到了“认知暴力”的挤压,“他国国籍”遭受文本的“意识形态侵害”。将《黑暗之心》置于后殖民主义理论框架内.围绕“东方主义”、“他者”身份,彰显小说矛盾话语下的反抗意识的并立体现,以期缓解“非我族类”禁锢下的“东方”危机,真实展现后殖民语境中的“东方”地位,为“臣属”文化重新“命名”。  相似文献   

11.
侦探小说的叙事对比一般的叙事文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究其内部的结构而言,无非也是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人物中运用了一系列手段,制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克里斯蒂作为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质上,从形式上分析阅读一篇侦探小说的同时,就在意义层面逐渐消解了侦探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个面向"是正确的,却是不够的。人的发展是社会中其他一切发展的前提,社会的一切发展又都是为了人,因而一切的面向都应以面向人及其发展为基础。教育具有前提性、根本性,比较政治、经济,教育对人的发展有更高的价值。面向教育,就是面向人自己。因此,教育不只是面向者,更应是被面向者。谁都应当面向教育,都来面向教育。这样,我们的社会才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健康、持续发展和繁荣的时代。  相似文献   

13.
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英语从东方国家的语言中译借了一定数量的谚语。这些谚语形象生动,反映了一定的真理,并带有很浓的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也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儒家的思想,可以分为三期:近代儒学(晚清)、现代儒学(狭义)、当代儒学.他们对"西学东渐"之态度也分为三个递进的阶段:从形下的反应性的吸纳,到形上的对应性的比照,乃至于全面的回应性的融通.其间,他们不仅从未丧失过自己的中国文化主体性,而且最终进入了对于这种主体性的渊源性思想视域的追溯,即是在当下共在的生活情感的渊源上重建儒学,以解决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风雨”与“春归”、“飞雪”与“春到”之间的联系,反映大自然寒来暑往、辞旧迎新的变化规律。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进行教育创新既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规律,使教育与21世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又要“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造良好教育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范围内,安房直子的幻想文学洋溢着浓厚的东方韵味。她刻意隐去现实与幻想之间的中介,营造神秘的气氛,形成自己的幻想样式,体现了安房直子根植于童年经历、东方哲学和民间信仰里的艺术个性。安房直子的幻想主题,主要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既反映了她的东方传统的世界观,又透露了她作为现代人的心灵焦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分析王安忆创作中的佛教意识入手 ,分析王安忆的悲剧意识 ,指出 :王安忆的创作深刻地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 ,佛教意识成为王安忆悲剧意识的重要生发点 ,王安忆用它来阐释人生 ,并对自己小说中人物的执迷与沉溺充满了悲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18.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生活教育观的核心内容,其价值取向立足于生活的实践性,放眼于生活的过程性.致力于生活的目的性,在教育改革中保持着长久生命力。重温杜威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关注生活,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居住区户外景观空间作为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接触频繁的区域,其景观空间是否具有导向性也备受关注。由于设计师们对当地文化,人们习惯等的不完全理解,导致现代居住区景观空间单调乏味,小区景观外表华丽而实用性不高,盲目地照搬国外的景观,景观空间千篇一律、贫乏特色,更说不上良好的导向性了。分析居住区景观空间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导向性设计构想,以及应当遵循的原则性构想,希望在有限的区域内合理有效地进行景观空间的设计,使其景观空间人性化、性征化,赋予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时代内涵,提升整个居住区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本习题--数学探究教学的源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思维是数学智力的核心,数学探究教学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实践中,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刨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探究教学既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