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分析】此教学内容属于“统计与概率”中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统计的基础上首次接触概率这部分内容。教材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直观感受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可能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如何建立可能性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材是通过摸球游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建立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模型,初步认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把概率知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学生逐步感受,体会概率知识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数学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的两个学段中,都安排了概率的初步知识。第一学段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体验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感受到这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第二学段的基本要求是让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可能性事件的大小进行定量刻画。本人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及第二学段概率教学的具体目标,在五、六年级进行了概率教学的实践,现辑录其中六年级的一则概率教学课堂实录,以期抛砖引玉。教学目标1.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后期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准备。有幸聆听张冬梅老师执教此课,教学时张老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尤其是课堂中数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概率的直观理解就是求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教材中的古典概型以及排列组合的内容正是这方面的体现.但在求事件发生的概率的过程中却没有用到函数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所以新课程在介绍完古典概型后,又引入了随机变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6页~107页例3~例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有些事情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和感受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判断,并学会与同伴交流想法。情感目标:通过猜测——验证——总结的学习过程,渗透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初步的概率意识及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抽奖活动。现在老师…  相似文献   

6.
万华 《理科爱好者》2004,(15):64-68
复习目标 认识随机现象,区分随机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理解概率是一个衡量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对于一些简单的随机事件,应会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其概率;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关系,会用频率估计概率,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估计概率。  相似文献   

7.
概率和遗传概率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率是指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在数量上的定义,就是希望事件被全部可能发生事件数除的分数。在遗传学中,往往要应用概率原理来推断某遗传性状,某基因或某基因型等的遗传概率,本文就此谈谈概率中的两个基本定理和遗传概率计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99页。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相似文献   

9.
1 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七年级(上)“可能性”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确定事件,初步体会了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及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意义.在本章中,学生将在“猜测——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通过具体情境体会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数学模型,并能对两类事件(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发生的概率进行简单的计算,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让学生在猜测、实验、收集与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们对于概率教学存在很多困惑。下面三个片段反映的是老师们普遍感到棘手的问题。教学片段一:公鸡也可能下蛋? 新世纪教材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使学生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那你们能不能分别举例说一说?比如,哪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相似文献   

11.
“概率”,很好地从数量上反映了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它的取值范围是:0≤P(A)≤1.很明显,必然事件的概率是1,不可能事件的概率是0.从教材中不难看出,“必然事件的概率”也反映了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不过是可能性为100%;“不可能事件的概率”也反映了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只不过是可能性为0%.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只要是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计算它发生的可能性的,就是说要研究的事件都是还没有发生,即使发生了,现在也只是去分析它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陈燕恋 《家教世界》2013,(7X):174-174
<正>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87-8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体验可能发生的结果,并能够计算出可能性大小。2、能够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并阐述自己的理由。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复习如何计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建立正确的概率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可能性及可能性大小》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为后期第三学段学习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做准备.有幸聆听张冬梅老师执教此课,教学时张老师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尤其是课堂中数学活动散发出香浓的哲学味,让我感触很深,现选摘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概率与频率     
丁宗和 《初中生》2006,(35):34-37
概率和频率是统计初步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中考的热点. 一、联系和区别 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是试验之前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也可以是试验之后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总结.对于一个随机事件,概率的大小是一个常数,它是由事件自身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走进概率     
七年级(上)“可能性”一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还知道了什么是不确定事件.通过摸球、玩转盘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了初步认识,能直观地感悟可能性的大小.现在,我们走进“概率”,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通过“概率”一章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6.
概率与频率     
可乐铅笔概率和频率是初中数学新课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都是中考中的热点.一、联系和区别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概率可以是试验之前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预测,也可以是试验之后对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总结.对于一个随机事  相似文献   

17.
李芹 《湖北教育》2005,(11):36-37
《可能性》是人教版课标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不确定现象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从不确定现象中去寻找规律,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念.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设置简单的"概率"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随机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概率的眼光去观察大千世界,而不仅仅是以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事物。二、三年级要求学生会用语言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列出简单事件出现的结果,四年级让学生理解等可能性,五年级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概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确定现象,理解"大数定律"。  相似文献   

19.
<正>概率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模块之一.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许多与概率有关的事件,风险判断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运用概率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风险判断,进而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实现收益的增长.通过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概率是指对某一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衡量,一般情况下,我们用0-1范围的数值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进行度量;当概率值越接近于0时,说明该事件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了解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的特点;了解概率的定义,并计算简单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2.数学思考: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3.解决问题:能根据随机事件的特点,辨别哪些事件是随机事件,能初步判断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哪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并通过可能性计算简单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