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一股“时评风”遍吹中国各类媒体。当然.它并非自党报始。《中国青年报》1998年创办“冰点时评”,随后,《南方周末》开辟“视点”,《北京青年报》设有“每周评论”,《南方都市报》更是开风气之先,于2002年3月4日在全国首创时评版,并于2003年4月2日正式扩版.与国际惯例接轨,在社评版之外增设来论版。在《南方都市报》的带动下,各地晚报、都市类报纸以及各类新闻网站也群起效仿。出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时评热潮。  相似文献   

2.
丰帆  董天策 《新闻界》2004,(5):47-48
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扩版为日出88版的当天,推出每天一版的时评版.开始了迈向“有厚度.更有深度”的主流媒体之旅。2003年4月2日,《南方都市报》更将来论辟为专版(第三版).与社评版(第二版)并列编排。在我国报刊发展史上.来论独立成版还是第一次,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一种鲜明区别于传统新闻评论而又明显不属于杂文范畴的“新闻时评”,在全国各地的晚报、都市报和网络上骤然兴起,风行开来。《南方都市报》不仅每天以两个版面的大容量不间断推出,更创造了“时评社论”这一新鲜形式,赋予经典社论全新的生命和内涵。“新闻时  相似文献   

4.
吴艳 《新闻世界》2011,(5):123-124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国内报纸开始不断扩版,报纸版面逐渐增厚,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南方都市报》从2001年开始日出70余版,号称"中国最厚的报纸"。2004年3月31日,《南方都市报》推出"成熟2004"特刊,总计14叠304个版,创造了国内厚报的"吉尼斯纪录"。2007年11月1日起,在深圳市场的零售价涨至2元的《南方都市报》的零售市场份额由45%下降到26%左右。而深圳的另一份都市报《晶报》的零售量则直线上升了40%~50%,快速扩大和巩固了在深圳市场上的地位。从《南方都市报》和《晶报》在深圳本地的角力中,我们了解到中国都市报的竞争较为激烈,特别是同城同质报纸的较劲,这使得单纯凭借扩版、做厚报吸引读者的模式将会发生转变,转为把内容做得更加精准而富有个性。  相似文献   

5.
王璇  刘航 《今传媒》2011,(6):50-51
本文以《长江日报》与《楚天都市报》时评版文章的比较分析为个案,通过对两报2010年8月15日~2010年9月30日时评文章的数据统计,从评论主体、评论深浅程度、视角选择和舆论监督指向四个维度比较分析党报与都市报时评版的特点,以期对两类报纸的时评版建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7.
打造"思想的圆桌会议"--《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评,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在2002年大举复兴。如果说《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吹响了时评复兴的号角的话,那么《南方都市报》则以其大手笔打造的时评版身体力行地为时评的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南方都市报》时评的分析,力图为时评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的创办早在1998年11月初《冰点时评》问世,时评在《中国青年报》崭露头角时,就有人预言:中国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观点时代”。且不论“观点时代”是否真的到来,但2002年时评的风生水起却是不争的事实。创办于1999年夏的…  相似文献   

8.
突破——言论版迎来黄金时代近年来,平面媒体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言论专版。如《南方都市报》的“社论版对页”、《齐鲁晚报》的“新闻时评”版、《新京报》的“社论/来信”版和“评论”版、《京华时报》的“声音”版等等。  相似文献   

9.
韦祖伟 《新闻窗》2008,(6):43-44
当前,时评正成为各种媒体树立社会公器形象、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一些传统严肃大报开设有时评专栏,如《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开设有时评专版,如《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走大众化、市场化路线的都市报更把时评当作步入主流媒体行列的重要手段,纷纷创办时评专版或专栏,如《南方都市报》多的时候每天就有三个时评版,包括“社评”、“个论”(“众议”、“专栏”)等。不仅如此,时评版在众多报纸中的版序还比较靠前、位置相当醒目,深受读者欢迎。另外,几乎所有的综合性网站都开设了时评频道。时评影响范围的大大扩展,给时评作者提供了更多的表现舞台。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新闻评论的创新之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慧 《新闻与写作》2004,18(9):6-7,13
经济观察报总编何力表达过一个很精辟的观点:知识就是力量,对于媒体而言,话语权就是力量。为了争夺话语权,媒体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在新世纪有演变成独家评论之争的态势。新世纪时评的复兴就是最有力的佐证。以上世纪末中国青年报创办《冰点时评》和《青年话题》为前奏,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及至下半年,南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地市党报新闻评论的老作者、老编者,我认为《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李天伦《时评本地化漫谈——〈南方都市报〉社评的启迪》一文的见解颇有独到之处,它对于在报纸中占绝大多数地方报纸时评的改进和提高,是一个很有针对性、现实性的好建议。实际上,我国报纸的社论时评也具  相似文献   

12.
谢苗枫 《新闻界》2003,(3):42-45
本次研究选择了2003年一月份的《广州日报》和《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象,将一月份刊登在《广州日报》头版和要闻版的新闻报道与一月份刊登在《南方都市报》的头版和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作分析比较,希望通过对两份报纸的数据分析和个案研究,描述广州新闻媒体对广州地区新闻的报道特征,讨论优化传播效果的策略。一、研究范围2003年1月1日至2003年1月31日《广州日报》的头版、要闻版和《南方都市报》头版、广州新闻版的新闻报道,包括政策解读、成就报道、活动报道、事件报道、人物报道和生活服务报道。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为研究对…  相似文献   

13.
舒彩红 《东南传播》2012,(9):165-167
本文以内容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研究都市报与党报的社评(头条、社论),以《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在2012年4月1日至5月31日的社评为例。一则《南方都市报》作为全国报纸中排名前十的都市报之一,曾经在许多新闻事件的报道中反响巨大,《广州日报》在党报中算得上办得较为出色的报纸之一。二则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因此笔者选取这两份报纸作为都市报和党报评论的样本。  相似文献   

14.
李妍 《新闻世界》2013,(6):248-250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主要报纸的观察发现我国报纸社论正在产生一种新的趋势,社论由每逢重大会议、可预知的重要历史性事件和重要节日、纪念日才发表的特殊文体变为具有“时评”风格。本文采取内容分析法,选取《人民日报》和《南方都市报》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的报纸社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报纸社论新走向的具体涵义。并从史论的视角考察中西方报纸社论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报》开始推出时评版以来,新闻评论这种文体就在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全国各地的都市类报纸都纷纷开设了时评版—北京的《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上海的《东方早报》,西安的《华商报》,长沙的《潇湘晨报》,郑州的《大河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6.
6月2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登载鄢烈山先生《“范跑跑”事件的要害是什么》,读采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6月2日《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登载鄢烈山先生《“范跑跑”事件的要害是什么》,读采颇受启发。  相似文献   

18.
《人民时评》是人民日报评论部于2005年4月14日开辟的一个新闻时评专栏,也是人民日报贯彻落实"三贴近",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产物。与人民日报原有的侧重于要论的社论、评论  相似文献   

19.
张斌 《东南传播》2015,(1):132-134
作为国内都市报的领航者,《南方都市报》以其高销量和高品质成为行业标杆。其中,其时评板块中的"个论"版更是以其精英化评论模式成为行业中的典范。该报摒弃碎片化的评论方式,跳出"正确的废话"的评论窘境;用包罗万象、重点突出的话题;具有专业背景的行业精英;用专业解读"专业"的评论团队打造了南都的时评品牌。  相似文献   

20.
信息卡片     
《青年记者》2004,(8):11-11
时评现状扫描国内报刊中,多数都市报都设立了至少一版的时评版,部分都市报有两整版的时评版,多数党报也设立了至少半版的时评版,全国日发时评稿至少二三百篇,其中30%为重稿,经常性时评作者约80人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