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笔者将马金莲2018年创作的四个中篇小说和以往的小说比较阅读,发现马金莲最新的小说创作,主题意蕴和叙事维度都发生重大转变。在小说的主题表达方面,由乡土言说和女性话语转向"伤害"文学主题的表达,转向对"人的文学"的写作传统的回应;叙事方式则由底层叙事转向文化现代性反思。这种写作和叙事转向不仅具有社会学价值,而且具有哲学批判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马金莲叙事探索的空间应该是广阔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在其四十年的创作历程中,坚贞不渝地进行着非裔女性主义书写。她的九部小说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黑人女性在性别、种族、文化层层罗网之下的历史性的宏大叙事。文章运用黑人女性主义和叙事学理论,以莫里森小说创作的叙事主题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分析莫里森九部小说在主题上的叙事关联,在明晰其创作思想的连贯性的同时,分析她对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韩少功的小说创作虽然形式与风格多变,但拷问灵魂一直是其创作的主题。文章就从创作方法、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策略等三个方面分析其小说主题的深化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5.
将毕淑敏小说创作的高原叙事、日常叙事、医学叙事、心理学叙事四个阶段,还原至"文学祛魅"时代文化背景中,分析作家的主体选择与道德坚守;结合其小说主人公"卡里斯马"式符码特征,具体分析作家在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社会—人性"的逐步深入的呈现中所一直秉承的"英雄追求";通过剖析其创作缺失发现:毕淑敏的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王迅 《小学教学参考》2011,(2):17-22,31
在"广西三剑客"中,李冯最年轻,其创作充满激情与活力,一招一式看似温文尔雅,却极具撼动力。与东西、鬼子一样,李冯也是风格独异而成就斐然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创作彰显出极为现代的叙事美学观念,又能表达出具有本土意识的独立思考。本文主要从小说观念、叙事策略和精神特征等方面解读李冯的作品,试图揭示他的叙事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以马原为开头的先锋小说作家进行了一场叙事革命,他们在实践中完成了中国小说由"创作"向"写作"的转换.余华、格非的前期创作反映出了中国先锋小说叙事革命的主要特点:暴力主题,开放时间、感觉的叙述方式,以及临界叙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花园茶会》为例,从主题、叙事语言及叙事视角三个方面对其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进行分析,表现出小说鲜明的现代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9.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三剑客"是晚生代阵营中创作观念相当独特的三位青年作家,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但其叙事风格和文本中呈现出的审美面貌却相去甚远.文章从表现对象的选择、偶然性与非理性元素的渗入、叙事空缺的设置和文本套文本结构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东西、鬼子、李冯在小说美学上的不同追求,以及他们的创作对当代中国小说创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12.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自动写作风格——"自发式散文",他的小说颠覆了传统的写作风格。本文旨在介绍凯鲁亚克的"自发式散文"创作理论,并结合他的三部小说对其"自发式散文"创作实践加以探讨,又针对"自发式散文"创作理论提出几点批判。  相似文献   

13.
死亡是小说叙事的常见主题,更是小说叙事建构的有效手段。死亡在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叙事建构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死亡为核心的情节构建模式十分巧妙地迎合了小说作者执意颠覆基督教文化传统(象征父权)、宣扬妇女主义思想的文本主题和创作理念;以死亡为媒介的视角变异模式突破了第一人称叙事的传统藩篱,极大地丰富了《父亲》的叙事层次和多样性;以死亡为依托的叙事技法的革新为小说成功营造了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效果。毋庸置疑,让死亡直接参与小说叙事建构并使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叙事功能正是该小说的叙事特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小说艺术的精心建构显然受二十世纪现代小说奠基人亨利·詹姆斯形式主义理论的影响,在创作之初就有很强的"形式自律"意识。其发表于1969年的初作——《最蓝的眼睛》尝试性将音乐元素融入小说创作,采用了"文本式复调"的叙事模式。新颖独特的的话语建构不仅有助于清楚地揭示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这使得作品一经问世便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5.
高金和 《英语辅导》2014,(4):205-207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佛教思想对他后期的作品及写作风格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涉及了佛教这一主题。其中,他的自传体小说《达摩流浪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以《达摩流浪者》为例,从凯鲁亚克的佛教源流、小说中的佛教内容、凯鲁亚克的佛教思想这三个方面对其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杰克·凯鲁亚克佛教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唐人小说叙事意象的美学功能体现为其对叙事主题的凝聚,对叙事结构的贯通,以及对叙事节奏的调控,这一极具文化意味和美学意味的叙事方式,从另一角度呈现了唐代小说家“有意为小说”的主体创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自然”叙事是迟予建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文章从阐述“自然”在迟予建小说创作中的艺术体现以及迟子建的自然观入手,深入探讨迟子建小说创作中对于灰暗现实的超越以及在超越过程中所体现的文学观念、文体风格和美学追求,进而触及迟子建小说叙事的诗学内核。  相似文献   

18.
扎迪·史密斯的《签名收藏家》是其最具争议之作,其运用了丰富的空间叙事技巧又被誉为"镜头感"最强的作品。文章通过从《签名收藏家》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两个叙事角度对该文本进行分析,探讨原著的空间叙事形式的审美意义,阐述了英国处于边缘文化的移民的身份认同主题。文章提出空间叙事理论不是摒弃情节的前因后果和逻辑顺序,而是利用时空交错艺术创造一种新的写作手法,这种叙事手法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把读者推到了小说创作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小说可能性进行了独创性的探索,其创作风格在文坛独树一帜,文章立足于叙事层面,从叙事观念、叙事目标与策略、叙事语言三个工透析了他另具一格的审美情感把握方式,反逻辑顺序的“追求/覆覆”式叙事和诡谲神秘、弹性十足的叙事语言,力求从叙事层面揭示出行者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20.
左拉的《实验小说论》围绕"实验"展开,主张小说家运用实验方法,以科学的方式对小说进行实验,通过类比的方式构建实验小说。"实验小说"实际上是"小说的实验",是对小说在创作观念、叙事方式、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更新。"实验小说"实现了科学理性与文学诗性的融合,其核心理念在于寻求文学创作与客观现实之间新的契合点。《实验小说论》作为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但"实验小说"作为一种新的小说观念,为当时及以后的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