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张丽丽 《武当》2013,(8):37-39
中国武术的精髓在内家拳。目前国内传承的真内家拳并不多,许多只是打着内家拳的旗号,而实际上还是以练套路、练肌肉力量为主,而内家功夫注重"精气神"三宝的充足,注重修炼内功以及在此基础上锻炼"筋骨皮"。练套路,其实更接近体操、杂技,内家拳的核心是炼内气。内气足了,气血自然充盈。血养筋,筋壮骨强,腾起内膜,敛气入骨以内壮,练的是内劲,不是单纯的肌肉筋骨力。其实,内家拳派不乏真功秘技,诸如古法易筋经、古太极内功、南无拳、咏春拳、五禽图、松溪派内家拳、张长祯三皇吞气功、自然门、李氏形意太极拳、益壮堂朱砂掌、四川金家功等等。这些内家拳都有各自的内功练法,但其理无二,都是着眼于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2.
2011年佛汉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迄今为止已有5年.为进一步了解佛汉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发展情况,发现其在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汉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通过对现有可查的文献的分类分析与总结,研究发现:在佛汉拳的研究中,佛汉拳的历史源流及关键传承人的研究有差异,还需做进一步的考证;佛汉拳技术体系的研究较混乱,还需进一步的挖掘、整理佛汉拳的技术技法、技理等;在佛汉拳传承与传播的专题研究中,对各种组织机构实际发挥效用的研究有待完善.研究得出:佛汉拳在自身理论、技术体系方面存在许多研究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地深入研究与历史考证,以不断完善、充实佛汉拳的文化内涵,为佛汉拳传承发展体系的建立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剖析了荆州地方拳种窄门拳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窄门拳传承的路径进行研究。认为窄门拳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传承模式不够开放,发展缺乏动力,媒体宣传力度不够,套路创编应多样化等诸多问题。建议:编创窄门拳标准化竞赛套路进行赛事交流;政府加大外部支持力度;利用现代科技,做好窄门拳的信息化传承;培养优秀传承人;积极申请非遗,以期为其它拳种保护和发展提供理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域教门"为线索,研究我国回族武术产生、表征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研究证实:回族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输入并经过改造的一个外来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崇尚《古兰经》,其宗教文化与武术技艺相互融通;回族武术源于明代,与元末以朱元璋为首的农民起义有着密切关系,最具代表性的查拳始创于山东冠县人沙亮,这是目前有据可查的查拳大师;吴钟是另一位杰出的回族武术名师,他是八极拳在沧州地区的第一位传人;民间俗称的"昆仑派"存在有其合理性;在回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有查拳、华拳、腿拳、洪拳、炮拳、弹腿和摔跤,回族武术最终形成了"把式加跤"的特色。博爱、共享文化思想奠定了教门回族武术的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对“2013年禅港澳青少年蔡李佛功夫赛”的参赛队员进行调查,分析蔡李佛拳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主要研究结论为:蔡李佛拳是一种低消费的运动,其消费主要集中在学费、服装与器械上;蔡李佛拳习练者对于蔡李佛拳有较高的认同感,习练蔡李佛拳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增加交流、学习其文化;练习频次相对固定,多数选择在晚上进行练习,练习地点以拳馆为主;蔡李佛的传播媒介以人际传播媒介为主。针对蔡李佛拳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文章建议:加强蔡李佛拳的拳史研究;注重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开发蔡李佛拳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州南拳是浙江温州地区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了解温州南拳的历史、发展现状与问题,论述保护与传承温州南拳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探究保护与传承温州南拳的具体措施,为实现温州南拳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8.
岳飞枪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原传统武术的延续状况和岳飞枪拳在河南省的分布传承情况.主要结论: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岳飞枪拳在河南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历史,具有根源性特点.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困扰,岳飞枪拳的发展呈萎缩态势,对岳飞枪拳的挖掘与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菏泽地区洪拳的历史渊源、基本内容、风格特点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研究认为:洪拳在菏泽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历史,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困扰,洪拳的发展呈萎缩态势,对洪拳的挖掘与保护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的科研方法,对我国形意五行拳与中医养生学关系进行研究与阐述,进一步发掘形意五行拳的健身价值。形意五行拳以五行学说为拳理基础,并与中医的脏腑学说相统一,具有坚实的中医养生理论基础,为形意五行拳今后在健身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本清源,厘清五祖拳的历史源流。通过田野调查挖掘了《玉塘蔡氏家谱》的资料,参考各流派的说法,就蔡玉明的籍贯,名字,外号,生卒年月,考秀才史实及时间等各种说法用比较法,反证法,归纳法作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五祖拳创始人蔡玉明是现晋江市灵源街道英塘社区(蔡厝)人氏;其姓名是蔡玉明而非蔡玉鸣;蔡玉明生于清咸丰葵丑年(1853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卒于宣统庚戌年(1910年农历正月初九日),享年57岁;蔡玉明于1886年,33岁时考取晋江县学,文科秀才。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都市太极拳发展与现代社会亚健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城市高速现代化发展直接导致了都市亚健康人群数量的增加。渴求身心共享,获得更好的身心,和谐健康是都市人们的健康理念。我国太极拳运动在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在新的社会时期和背景下,太极拳正朝向现代都市的休闲化特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尽管形意拳的实战技法已基本失去了意义,但在迎合现代人们对健康人生的强烈的追求方面,与太极拳、八卦掌、少林拳一样体现出简单而实效的健身价值,并在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中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三个角度,来探讨形意拳锻炼的健身、健心价值,为形意拳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发展提供健身理论,进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峨嵋武术对外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法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峨嵋武术对外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峨嵋武术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她具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内涵和拳理技法特点,以及峨嵋山佛教旅游胜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等优势,应与文化旅游联姻积极地向外推广;近年来,峨嵋武术随着巴蜀传统文化及武术的传播已频繁地出现于国际文化交流舞台,走向了世界,并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因此,伴随巴蜀地区的经济腾飞,峨嵋武术应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推广,以便更好的推动整个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普通中学生健身拳全套演练过程中心率和血压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分析健身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规律,并进行运动强度个人感觉评价指标对照,结果表明:健身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中学生通过健身拳的练习对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河南省登封市特色拳种少林看家拳的起源、特点及传承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和对策,同时也为少林看家拳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与建议,希望这些见解和建议可以有利于少林看家拳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希望少林看家拳在维护地域特色文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深入的从陈式太极拳"倒卷肱"的技理分析中探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智慧,对于进一步了解太极拳内在思想理论及太极拳技巧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意拳功理的客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华 《体育学刊》2003,10(4):77-79
心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大系中脱颖而出一种内家拳派,有一套相对完备的习练方法和扎实功理基础。它还总括了诸多拳派养生与技击的要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体育史”为研究主题的987篇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Ⅴ为研究工具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索我国体育史学的研究进展,把握体育史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推动我国体育史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发展。研究表明:我国体育史学的发文量呈现波浪式增长趋势,研究高产机构主要是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体育史研究的高产作者主要由王俊奇、崔乐泉、高强、翁士勋、潘华等为代表;研究热点集中在体育运动史、学校体育史和文化史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