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 据统计,目前全球前500位大工业企业中,有90%的企业实行了股票期权报酬制度。美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报酬中,平均有60%的收入来自股票期权。在英国,期权占管理人员薪酬的比例高达62%。近些年来,伴随着委托——代理理论、风险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和拓展,股票期权制度又传到了我国。正当这一激励制度在全球方兴未艾之时,2001年底到2002年,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大公司的“财务丑闻”曝光,股票期权制度的负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的理论变迁、评价与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书玲 《预测》2004,23(5):5-9
企业家报酬制度比企业家本身更为重要,合理的企业家报酬制度将对企业家资源的引导、使用和发挥起到关键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已实施的报酬制度:固定报酬制度、承包责任制和年薪制,分别从经营环境、报酬水准、报酬结构、风险偏好程度、约束机制和业绩标准的衡量等角度,进行了理论上的深入剖析与评价,并结合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方向,提出了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实施分类设计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企业研发人员中长期报酬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春草  徐寅峰  孙利辉 《预测》2003,22(4):65-68
如何激励研发人员——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本文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研发人员报酬激励存在的问题,结合激励理论、代理理论及激励准则,提出了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对研发人员的中长期报酬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团队激励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研发团队成员动态报酬激励问题.首先分析研发团队成员报酬影响因素以及员工对报酬的关注点,提出报酬体系设计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将团队成员的工作行为划分为个体任务努力、帮助(拆台)努力以及合作任务努力,并综合考虑员工的风险厌恶程度、公平偏好程度、合作过程形成的隐性监督关系等因素,结合研发工作多阶段多任务的特点,构建研发团队成员动态报酬激励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最后提出企业设计研发团队成员报酬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领导权结构对经营者报酬的影响,分析了领导权结构在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与经营者报酬关系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领导权结构对经营者报酬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不管领导权结构如何设置,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要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企业规模对经营者报酬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经营业绩与经营者报酬的关系受业绩指标选择的影响。另外,经营者报酬有逐年递增趋势,但是增加速度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截面数据对民营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制造业)的生产函数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两类企业的生产函数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发现规模报酬与企业效益之间存在悖论现象:民营科技企业的投入产出特征为规模报酬不变,而上市公司的投入产出特征为规模报酬递增,但是民营科技企业的经营效益却明显高于上市公司的水平。该现象表明规模报酬递增并不意味着低成本高效益,个中原因及其深刻的经济学与现实意义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7.
科技人员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主体,如何通过激励制度的设计,激发、稳定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积极性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提出了在设计科技人员激励制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力求使科技人员激励制度的设计不断趋于完善,并不断有效地发挥激励作用.1直接物质激励制度的设计直接的物质激励制度的设计包括基本报酬制度和绩效报酬制度的设计.1)基本报酬制度的设计.基本报酬制度是基于科技人员的知识背景(学历)和技能背景(职称)来确定报酬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高职称者具有较高的报酬标准,其理论依据是高职称者能承担更重要、更复杂的科研工作.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建立在知识认证和职称认证基础之上的,它的实施形式是薪金.  相似文献   

8.
许家军 《内江科技》2006,27(3):25-26
以国家电和商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企业高管人员报酬与企业规模、绩效、股权结构之间的相关性,得出结论:高管人员报酬的决定因素主要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与企业业绩以及国有股权无关。从而提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在于以外部竞争来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郑国光  徐海波  李怀祖 《预测》2007,26(6):42-47
自从职业经理人产生以来,经理人报酬制度基本可以分为四类:固定报酬制度、利润分成报酬制度、股权激励报酬制度与基于股东剩余索取权的报酬制度。报酬制度的产生与演变始终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分工专业化引发监督成本提高与不确定性加强带来的风险分担问题。随着监督成本越来越高,外部风险越来越大,经理人报酬制度必将向着经理人具有企业的最终剩余索取权而股东享有满意利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燕妮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71-1078
 以2007-2009年年报披露研发投入的52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实证检验高管长期股权激励和短期报酬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长期股权激励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比例越大,研发投入越多;高管短期报酬激励与研发投入也呈正相关关系。高管短期报酬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非国有企业、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激励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更显著;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长期股权激励的影响,低成长性和低盈利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受短期报酬激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