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开篇便指出了“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这提示我们,合作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它本身也是一种目的,一种现实社会特别需要的人的基本素质。而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只有在合作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但从现在的语教学实践看,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本主要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办法作一番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大学外语教学中进行化对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提高听力和阅读能力,避免语有失误,提高学生的跨化交际能力。在教学中应使用一定比例的国外出版的教材,引导学生留心,积累有关化背景的材料,教授语言知识时,讲清不同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3.
语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使学生在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感受美、认识美、体会美、创造美的一种情绪体验过程,它对学生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感悟人生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多年来,由于受传统语教学方式的影响,语教学也往往只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教学的这一根本任务要求。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4.
实施素质教育与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体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应遵循“四律”。所谓“律”就是指培养人才的规律。人才在成才过程中总会呈现出客观的本质的必然联系,这些规律只能遵循,不能违背。1立志律“有志者事竟成”。人的才能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能动过程。志向远大者往往有所作为,胸无大志者往往一事无成。体育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鼓励其树立正确而远大的理想,激发其热情和兴趣,为其成才奠定坚实基础。2勤奋律“天才出于勤奋”。人的才能的发展与其付出的有效劳动量在一定阈值内成…  相似文献   

5.
谈体育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特有的功能。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价值观的变化,在一些人的思想上体育文化的内涵被扭曲了。鉴于此,我们认为基础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本文试图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挖掘和开发体育课程文化资源方面作些探讨,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体育文化品质的渗透。  相似文献   

6.
凌建萍 《福建体育科技》2002,21(5):43-44,48
从体育教学中创新的基本特性入手 ,分析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认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是教师的创新精神 ,其次是处理好积累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当前学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已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做为思想品德教育重要一环的体育教学,也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同时还具有发展学生智力、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的作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把…  相似文献   

8.
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新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突出以学生为本,真正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体育教学应遵循“人本”的理念,从学生的心理、生理、认知、情感、思想与行为等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一、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围绕在学生周围的客观存在,它是学生主体性学习和体验的重要物质和精神空间,和谐的课堂生态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主动…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过分注重语言形式的语法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语法教学中教学法不应局限于某一种,而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法并充分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内化语法规则,最终达到让学生准确的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0.
谈体育教学中的序语艺术王洪(辽宁师范大学)体育教学中,每堂课的起始阶段,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需“三言两语”便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迅速地把他们带进课堂的学习环境之中,有人把这“三言两语”称之为开场白,我们称它为“序语”。序语在体育教学中,起着点睛显...  相似文献   

11.
我国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转变、改革与创新的进程,在教育全面由原来的知识教育向行为教育转变的背景中略显迟缓,导致我国大学生体质与健康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的现象,加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认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缺乏人性化的方法、手段,增强学生体质无法落实到实处;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时代气息等是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冬季体育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学内容;从尊重每位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采取灵活、实效的教学方法等途径实现我国高校冬季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的视角论证了中华体育精神与民族精神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中华体育精神是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体育化创新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院校校园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高等体育院校应把中华体育精神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切入点,并结合我院实际探讨了以中华体育精神为特色的校园化建设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邵文兴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9):103+119-103,119
营造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使人文精神充分渗透进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是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高等院校人文体育教学的现状着手,提出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以期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来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共时与历时研究、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方法,以"体育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为参照,分析归纳出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人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爱国奉献、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拼搏自强、快乐健康为主要价值标准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中华体育精神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个性,也具有世界体育的共性。其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荣誉与梦想的主题、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忧患意识;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不怕挫折、不畏牺牲、勇于拼搏、敢于胜利;超越自我的乐观自信精神:自尊自信、超越自我、乐观开朗;规范有序的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规则意识、求实创新;信任宽容的团队精神:协同意识、尊重独特性与发展差异性、追求共同发展;辩证的实用理性精神:辩证法、实用理性。研究表明,中华体育精神既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源于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分析现代课程观与后现代课程观.在突破传统课程框架为主线的视角下,阐述课程观的流变内容.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设想和措施:重新解读与建构课程与教学观,有机整合教育理念;破除师徒绝对权威神话,建构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立足时代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做到知识的精化与活化;解构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明确课程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所面临的任务;继承与发展并蓄,重视民族精神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华体育精神的孕育和形成进行梳理,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为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通过比较我国工、农、兵、学、商、医、体等8种行业精神,归纳这些行业精神所具有的共性,从内容到风格探寻了中华体育精神的独特之处,以求发现中华体育精神的特殊价值与独特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抽象化的概念,可延伸为拼搏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等,而体操运动的文化特质与体育人文精神相契合。体操教学作为一种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人才。文章旨在探索体操教学中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进而为体操教学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文化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与和谐精神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奥林匹克理想提供了一种佐证,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理念是人类社会公平公正意识的完整体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和谐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19.
武术在大多数中学成为体育课程的必选内容,但在现实教学中,中华武德的教育意义被搁置一边,在教材及实际教学中大多没有得到体现。文章通过对中学武德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学生武德的培育提出几点建议,以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群 《体育科技》2014,(1):98-99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开展大众健身运动项目的背景进行研究,分析高校大学生参与大众健身的主要动因,旨在为高校体育运动项目改革提供理论基础。从体育文化融合视角下看待传统体育项目在大众健身运动当中的应用与价值分析,将大众健身运动的教学融入到学校体育教育当中,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激发和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的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谦虚、善良的传统美德,这也是大众健身运动项目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