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经历曲折发展,但总体保持稳定。中美之间战略上的互不信任、在台湾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和美国“推进民主”对中国的影响都是中美关系长期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两国在重大战略和经贸领域又有许多共同利益,需要相互支持与合作。从短期看,中美关系可以保持稳定趋势,全面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从长期看,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决于双方的战略和政策选择,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研究分析冷战背景下中苏同盟建立过程中美国的反应及其应对,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直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缔结,美国一直致力于阻止中苏过于接近以防止新中国成为苏联扩张的工具,但是美国军方与援华集团则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仇视和偏见。随着中苏同盟的建立和1950年上半年中苏同盟关系的顺利发展,美国决策层内再次掀起了对中美关系的争论,争论的最终结果是争论双方达成一致并形成在中国大陆周边构建战略防御圈的对策。文章认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实际上在中美关系史和冷战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之紧密相关,美国国内决策层对华政策的争论也与之有关,因此很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制约美台关系的外部因素减少,由于受台湾内部因素及美国国内因素的影响,美国调整对台政策,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导致台海局势的紧张,对中美关系样生不利影响。为了维护美国根本利益。美国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中日、中美关系经历了风风雨雨的曲折发展历程、中日关系源远流长.曲折复杂、大体上经历了友好交往——日本侵华(甲午、甲辰,甲寅战争,全面侵华战争)——冷战对立——和平交往几个时期.正确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是中日关系顺利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歪曲历史,为自己的侵略罪行进行辩解,甚至否定侵略历史的言行,在日本国内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一战”期间到“二战”期间,美国扶植中国政治势力同日本激烈争夺对华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20世纪50—70年代初美国推行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和军事上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此后中美关系解冻.由对抗转为对话,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不过,中美两国之间存在共同利益,合作会使双方获利,中美关系将在曲折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在“联合国”有着非常明晰的表现,中国在联合国创立时成为“四警察”之一,主要是抗日战争的贡献,但也得益于美国的“抬举”。美国此种“抬举”纯粹是出于对中国的利用,中国因美国的操纵而被排除在联合国门外工达22年之久的那段极不正常的历史就是有力的证明,中国恢复合法席位后,在联合国同美国霸权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双方也有多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尼克松总统非常重视对华政策,上任伊始便指示相关部门研究美国的中国政策(NSSM14报告),并多次组织跨部门会议对NSSM14报告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了“接触加缓和”策略。之所以做出这一策略,中苏关系变化与台湾问题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中苏关系变化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中苏两国的分裂和对抗日益公开化,美国决定抓住这一难得机会,虽然力求在中苏之间采取中立态度,但是略倾斜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美国不能完全接受中国关于“美国从台湾海峡和台湾撤军以及美国接受台湾是中国内政”的要求,但是为了推动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让步与调整,极力限制台湾的军事力量以及向中国大陆挑衅。为了缓和中美关系,美国通过各种渠道表达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主动采取缓和中美关系的措施、放宽经济和旅行管制。对于美国的不断示好,中国给予了积极回应。经过不断地试探与磨合,中美之间的“小步舞”终于合上拍。1970年1月20日,第135次中美华沙会谈举行,掀开了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在中美关系史上,1997年10月26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两国宣布将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从此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1998年6月25日,又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目子,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了长达9天的专访。双方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进一步充实了“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这两次访问作为一个整体,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拥有世界1/5的人口、正在蓬勃向上的国家与一个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几经曲折,看起来充满了变数。但如果从二战以后美苏发动的席卷全球的“冷战”的视角来看,中美关系的发展道路又十分的合情合理。二战之初,美苏的战时合作,决定了美国对国共双方均采取了合作和友善的政策;二战结束前夕,伴随着苏矛盾的日益公开,美国在华扶蒋反共从而在远东遏制苏联的政策逐渐形成;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美国为全面遏制苏联,在中国选择了公开美反苏的蒋介石政权进行反共内战的政策;解放战争胜利后,扼杀新中国是美国反苏反共政策的延续,而中共倒向苏联则是多年联俄战略思想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因为它不但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而且决定着中美关系的性质。从冷战时期到冷战结束后的今天,美国对台的政策从单一的阶段性特征走向复杂的两面性特征,其目标走向是日益清晰化。通过对冷战时期与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台的政策受美国对华战略意图的影响,"双轨"政策不仅是过去和现在,而且也是将来美国对台政策的基调。  相似文献   

10.
最富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结束了,小布什已入主白宫。新总统原则上将沿续美国“单极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但将进行战略调整,把战略重点放在亚太地区。小布什将把中国作为竞争对手而不是克林顿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近期中美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损害,但中美的共同利益必将使双方回到“对话与合作”的战略关系上来。中美关系未来走向将直接影响21世纪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的走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制度及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票据市场的不统一、票据功能的不完善制约着票据业务的开拓。因此,只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继续大力发展具有真实商品交易的交易性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探索融资性票据的发行,才能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票据市场,有效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CMO、LMO、PAO和VB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域分子轨道(CMO)、定域分子轨道(LMO)、杂化轨道(PAO)和价键法(VB)是结构化学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CH4分子,对此之间关系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比赛中兴奋剂使用与禁止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 ,违反体育道德 ,破坏“公平竞争”的准则 ,危害运动员的生命与健康 .简述体育比赛中使用兴奋剂的历史和现状 ,兴奋剂对竞技运动的影响及其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危害 .阐述了国际奥委会反兴奋剂的鲜明态度 ,以及我国政府反对使用兴奋剂的坚决立场和不懈努力 .旨在最大限度地控制和排除兴奋剂对竞技体育的影响 ,更好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以下放权力为导向的行政体制改革,对推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权力失范,腐败现象呈蔓延的趋势。权力制约是防止腐败的有效手段,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是规范权力运用、遏制腐败蔓延、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审美客体的散文文本,是创作主体的艺术创造变为社会性审美活动的中介,是创作主体与审美主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依据.在接受主体眼里,它既是一种物化了的客观存在,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审美存在,这与创作者追求的虚拟文本是不同的.本文从接受审美的视角,对文本的品质与层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内质的文本的审美探求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