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近年陕西彬县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冯晖墓出土一批瓷器,其中青瓷器均可判定为耀州窑瓷。由于出土在五代纪年墓葬中,它们的断代价值极高,有助于解决五代耀州窑青瓷断代及烧造特点等学术争议,也验证了“裹足釉支钉烧”确为该窑五代青瓷烧造特征之一。冯晖墓青瓷托盏曾收录于《咸阳文物精华》,《五代冯晖墓》考古报告(重庆出版社,2001年)也已面世,但未就出土瓷器的窑口予以  相似文献   

2.
杜文 《收藏》2009,(9):83-85
1980年,施翠峰在台湾《雄狮美术》发表《耀州窑划花纹青瓷碗》一文,这是台湾最早介绍耀州窑的专文。铜川耀州窑大规模窑址发掘工作始自1984年。发掘初期,第二批冲破台湾新闻封锁来大陆的台湾记者就到达耀州窑采访并加以详细报道,使耀州窑成为最早介绍给台湾各界的大陆考古新发现,也使耀州窑与台湾的文物界、收藏界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3.
正耀州窑烧造瓷器最早始于唐代,当时主要烧制黑釉、青釉和白釉瓷器,后来因受五代时期南方浙江余姚越窑装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创烧刻花青瓷,同时还兼有印花青瓷。据考古资料和实物,宋代是耀州窑青瓷发展的巅峰时期,早期种类以碗为主,中期的出土实物和传世品较多,种类有碗、盘、瓶、罐、壶、盆、炉、香熏、盏托、钵、注子等,品种丰富多样,而每种器物中的器型又往往有多种式样,晚期器物种类有瓶、罐、  相似文献   

4.
刘涛 《收藏》2016,(5):46-53
正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出土瓷器,是近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该批出土瓷器不仅数量较大,而且品种较多、品质较高,除耀州窑青瓷外,亦有少量定窑白瓷、景德镇青白瓷、建窑黑釉瓷以及耀州窑酱釉、黑釉瓷等。这些瓷器或出自纪年墓,或与其他带有年款的器物如石器、铜器、砚台等伴出,故多数年代相对明确,具有重要的考古断代编年价值。  相似文献   

5.
柴菲 《收藏》2007,(3):167-167
耀州窑创烧于唐代,中心窑场黄堡窑址临近唐代都城长安,经历五代,北宋、金、元,到明代终结,共有800多年烧制瓷器的历史。《中国陶瓷史》一书高度评价了耀州窑的艺术成就,将其列为中国六大窑系之一,并确认耀州窑为宋代北方青瓷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禚振西 《收藏》2008,(9):36-39
2008年是我国古代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窑的故乡铜川建市50周年,又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创建50周年,更巧也是耀州窑考古发掘50周年。在这个值得多方纪念的日子里,作为大半生从事耀州窑考古发掘的学者,心里感受良多。特应《收藏》之邀撰文,作为对耀州窑考古研究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王宁 《收藏》2008,(11):42-44
今年《收藏》第5期刊布了郑州上街区唐墓新出土的一只青花罐,其上描画一人挥杆击球的情景,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有关捶丸的图像。2002年泰安市岱庙遗址出土一块捶丸人物图石刻,石上一名儿童头梳双髻,  相似文献   

8.
李文振  孟宪政 《收藏》2001,(10):44-45
谷仓是封建社会人们对逝者祈悼,希望人死后在阴间也能丰衣足食,过幸福生活而随葬的一种明器。陶制谷仓早在战国时代的陕西秦墓中已有少量发现,在汉代墓葬中则普遍出现。瓷制谷仓最早出现于东汉,如“熹平四年”纪年墓中出土的青瓷五联罐就是例证。到三国两晋时期,越窑制作的谷仓已成为常见的产品。东晋以后至唐、五代,谷仓出土较少。  相似文献   

9.
刘晓东 《收藏》2009,(5):70-72
咸阳是陕西省著名的文物大市,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文物藏品丰富精美,不乏瓷器精品。咸阳毗邻耀州,距耀州窑中心窑场黄堡窑不远,再加上境内还有同属耀州窑系的旬邑安仁窑窑址,多年来出土的瓷器精品蔚为大观,其中尤以耀州窑烧制的青瓷古朴典稚,美轮美奂。下而试选几例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耀州窑博物馆近年新征集的一批宋代青釉耀州窑青瓷,从器物造型、装饰工艺和纹样图案来看,很多具有突出特色,例如竹马、飞天等装饰图案为耀州窑独有,从中可窥见宋代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多变造型与精湛的刻印花技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