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介融合给出版企业的竞争环境带来革命性的影响,本文从产业竞争基础、出版企业价值网络、出版企业核心价值活动、出版产品和服务等层面对出版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引入出版领域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出版企业动态能力的概念模型及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2.
电子、网络、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不连续技术变革为出版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从经营哲学转变、互补性资产价值放大、整合能力构建和新价值网络构建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出版产业突围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体系的发展,必须经过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实证演练,打通常态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而构建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体系,需要充分融合版权生态系统,发挥版权制度的规范、保护与引导功能。文章从版权生态的视角出发,对其生态机理、生态价值以及生态特征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生态的技术赋能、功能优化与场景拓展,包括建构“虚拟现实技术+知识产权”的循环发展模型,完善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版权贸易机制,推动虚拟媒介叙事产业版权创新应用工程建设,并提出实现技术守护主义下的核心技术突破,加强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规范体系建设,以推动中国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费瑞波 《出版科学》2018,26(1):56-59
出版产业融合创新是我国现代出版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而价值创造是出版产业融合的动力源泉.文章分析了我国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出版产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阐述了出版产业融合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并对我国现代出版产业融合创新的路径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优化路径,促进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政策科学的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出版产业的特殊性,在政策工具选择的综合模型基础之上,构建与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相配适的国家能力和政策子系统复杂程度相互博弈的政策工具选择模型,并据此分析新时代我国出版产业政策环境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执行能力显著增强、产业规模迅猛增长、主体构成更加多元、细分市场不断拓展,指出未来我国出版产业的政策制定应继续在体制机制创新、文化引导以及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等方面持续发挥作用,从而推动实现新时代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平平 《出版广角》2016,(11):20-21
目前,我国出版产业正在进入IP时代,优质的IP出版资源被出版单位竞相争夺.文章从IP出版经营的内涵阐释出发,对其核心价值、重要性以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创新策略,希冀对我国出版产业的创新转型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技术不仅可以驱动出版产业发展,也能赋能出版产业,使其拥有提高产业价值创造的能力.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的当下,我国出版企业应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智能技术实现出版价值创新.出版企业利用智能技术精准分析用户或读者需求,激发数据要素活力,进而创造更多价值是出版价值创新的关键路径.基于价值获取的智能出版商业模式创新则是智能出版时代出版企业改革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王续文 《出版广角》2018,(12):36-39
虚拟现实(VR)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广泛应用,催生出更多的新型业态,为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文章通过对出版领域VR技术应用的特性分析,着重探讨了出版领域VR技术加载应用的适用性及其局限性,并阐述了我国出版领域VR技术应用发展的政策导向及其贯彻实施的重点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段弘  吴琳 《出版广角》2017,(24):20-23
随着媒介融合和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各种行业主体纷纷打破行业边界,以技术融合为先导,拓展产业空间.对出版主体而言,如何把最新技术纳入原有业态,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先从概念上界定分析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MR(混合实境),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技术为主导的“AR+出版”和以出版为主导的“出版+AR”两种策略的诸多不同,再以新华文轩教装中心采用AR技术运营的“地理学科教室”和“AR妙懂地理APP”等新型出版产品为例,提出“出版+AR”凸显出版方主体地位、充分发挥AR技术优势在教育出版领域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在数字出版领域广泛应用及发展,在带来便捷、准确、效率以及人类体力与脑力解放的同时,也加深了编辑记者对人工智能(或算法)的依赖程度,促进了编辑记者"非编辑记者化",使原属于编辑记者的专业领域开始失守,逐渐被算法所接管.因为机器种种替代使记者编辑本身自主决策等能力变得越来越脆弱(如提笔忘字、错别字、文法错误、写作能力衰退等),从而有可能产生人的异化、产业的异化和文明的异化等.文章试图立足人机关系、人—机—产业关系、人—机—社会关系角度,运用工具理性、价值理性等理论分析工具,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探讨新信息技术语境下构建数字出版业反脆弱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1.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型叙事媒介形态,具有沉浸式体验、实时交互性、高度自定义性等特点。技术是虚拟现实媒介的底层逻辑,文化是虚拟现实媒介的价值内核,价值共创是虚拟现实媒介的生产方式。目前,虚拟现实媒介叙事产业生态呈现典型的圈层化结构特征,虚拟现实媒介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需要在关键技术、硬件设备、产业平台、标准体系、产品研发、场景拓展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2.
对2000年以来CSSCI数据库中涉及出版产业的1462篇学术论文进行计量并构建学术图谱.从论文数量、研究机构与资助项目、学科分布与研究层次、成果发布平台等方面对出版产业研究进行描述.结合关键词图谱分析,本文还原了三个向度研究的热点:出版产业链建设和出版产业勃兴(产业);数字出版产业与产权保护(技术);媒介融合中的中国出版市场发展(市场).进而提出出版产业研究发展与变革的要点:密切研究合作,打造出版产业研究"无形学院";运用理论对出版产业现象予以更具智库性质引导;立足媒介融合大环境,探索出版产业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产业扩张的速度不断加快,持续强劲的发展使其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本文在分析数字出版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拓展波特钻石模型,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钻石模型,阐述了数字出版产品需求、数字出版专业人才与出版内容、政府、平台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技术(创新机会)在模型中的地位,对钻石模型视角下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路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媒》2016,(18):6-7
@YuKi:经过多年发展,VR技术终于从概念阶段走出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VR整体产业经历了爆发式的发展,资本市场也对VR发展报以十分的热情,尽管行业标准缺失、硬件仍待提升,内容也远远不够,但业界普遍认为, VR未来市场空间是足够大的.从整个产业的高度来看,VR无疑是一个硬件、内容、平台环环相扣的庞大有机体,任何一方面稍有拖后腿的表现便会阻碍整个产业的正常发展.目前,各国互联网或电商巨头都在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有了这些巨头在前面铺路,虚拟现实产业迎来全面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菲 《出版科学》2015,23(1):11-16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出版产业实物外贸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国出版产业的发展以及经济自身的惯性共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出版产业自身的发展却与经济增长相脱离,它对来自自身的扰动冲击表现得更为强烈.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出版产业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化出版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改革、重视出版产业的人才挖掘与培养、推动出版产业的业态转型与升级、加强出版产业的集团化与多元化发展等措施实现中国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可 《采.写.编》2016,(1):133-134
编辑是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出版产业风起云涌,一名编辑要如何提升自身的能力,去适应出版产业的发展与变革?本文从学习能力、调研能力、创新能力、鉴别能力和沟通能力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掌握融合出版领域前沿技术的应用现状与趋势,为融合出版领域的技术应用提供参考。选择2006—2022年融合出版领域的专利、新闻、公众号、学术论文数据,采用joiNLP算法提取关键短语,利用BERTopic模型进行主题提取,并基于all-MiniLM-L6-v2模型将主题向量化作为余弦相似度计算的依据,以分析2006—2022年融合出版技术主题与应用主题的强度演化与内容演化趋势,最终构建演化主路径。以多源数据为研究对象,揭示融合出版领域热点技术可归纳为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并指出未来融合出版将在元宇宙世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使用主题模型从文本语义层面提取技术主题,结果具有高准确性和强可解释性,对探究技术的演化规律与趋势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传媒行业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已是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策划能力对培养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至关重要。本文从行业产业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的类型、定位与特色,课程设置与分配等不同层面,探索并提出应用型、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策划能力"全程式"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出版产业政策调整、出版产业转型和出版单位创意策划能力不足三个方面回顾了出版工作室兴起的产业背景,分析了出版工作室的四项基本职能,重点论述了出版工作室发展对我国出版产业链建设所具有的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