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式太极扇     
21、提膝推扇(独立跨虎)(图23-4)向右斜削:右转身,双脚尖转朝南,右手扇向西南斜削,左掌不变,眼看左掌。(图23-6)并步端扇:并步,时,扇沿顺时针上转并合扇,两合握,眼看正前。(图23-2)翻扇右推:身微动,带动右腕里旋将扇沿翻朝外并微右推,左掌随右小臂,眼随扇动。右弓步刺扇:两脚掌为轴,身左转,胸朝东,右手扇向东平刺,左掌心朝上与右手平行前指。咨询热线:0431本栏由长春市武术协会协办(图22-1)弓步藏扇:右脚跟为轴,身右转,胸朝西,左脚下落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前推,右手扇藏于左肘下,眼看左掌。(图22-2)出步穿扇:右脚向西北方迈一步,同时,扇由左…  相似文献   

2.
吴式太极扇     
(接上期)■(9)弓步上撩(图11-4)上步外开:右脚向右前方上一步,脚尖朝南成右隅步,同时,右手扇沿上弧线向西南上方外开扇,左掌斜后指,眼看扇沿。(图9-1)转身外开:双脚掌为轴,身右转,胸向西,同时,右手扇沿上弧线向西北上方开扇,左臂斜后伸,眼看扇沿。(图9-2)右手合扇:身微右转,右手合扇,左掌移至胸前,掌心向下,眼随扇动。(图9-3)左脚前出:左脚向左前方正西上一步,同时,右手微上扬,其余不变。(图9-4)弓步里开:重心移于左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扇沿下弧线向西南方上撩里开扇,右手置左脚上方,左掌附右小臂,眼看扇沿。(11)隅步开扇(跃马扬鞭)(图11-1…  相似文献   

3.
吴式太极扇     
接上期:(图2-1)扣脚下压:左脚尖扣向西南,右腕内旋,扇首按逆时针方向划弧下压,左掌随右腕,眼随扇动。2、虚步下撩(揽月入潭)(图2-2)举腿里开:左腿直立,右脚上抬,同时,右手持扇向外向上划弧后,在头上方向下开扇,左掌左推,眼看左掌。(图2-3)扣腿合扇:右脚下落扣于左腿弯,右腕外旋下落至腰前合扇,左掌附右腕,眼看左下方。(图2-4)转身下撩:左脚掌为轴,身右转,胸向西北,同时,随体转,右手持扇向下向前撩出,左掌附右腕,眼看右手。3、弓步前刺(仙人指路)(图3-1)右脚后撤:右脚抬起后撤落于东南方,脚掌着地,右手扇高提,左掌随动,眼看西北。(图3-2)转身…  相似文献   

4.
吴式太极扇     
(接上期)7、左右分脚(图7-1)弓步切扇:左脚前落成左弓步,同时,扇沿转朝下,两小臂在左脚上方交叉,左里右外,眼看正前。(图7-2)右脚上踢:右脚踢向西北,同时,扇落右膝上方,左掌划外弧举于头上方,眼看扇沿。  相似文献   

5.
吴式太极扇     
17、弓步前撩(追风赶月)(图17-1)右脚插步:右脚向左脚后插步,扇移右侧,左掌变拳,拳心朝上收于左腰侧,眼看正东。(圈17-2)歇步开扇:双腿下蹲成歇步,同时,右手上扬在头上方开扇,其余不变。  相似文献   

6.
吴式太极扇     
接上期4、歇步开扇(钩挂连环)(图4-1A、B)提膝回勾:左脚掌为轴,身左转,胸朝北,同时,右手扇向下向左经胸前回勾反刺,左掌附右腕,眼看正东。(图4-2)摆步下穿:右脚向右落步,脚尖外摆朝南,同时,右手扇沿体侧穿向正西下方,左掌向正东斜上方,眼随扇动。(图4-4)插步下蹲:右脚向左脚后插步,身微右转,双腿下蹲成歇步,同时,右手向下开扇,左掌附右腕,眼看左下。(图4-3)左脚横跨:左脚向左横跨一步,胸向正南,两手上举,眼看正东。腕,眼看左下。5、提膝捧扇(游龙戏水)(图5-1)回身抹扇:双脚掌为轴,身右转,胸朝东,同时,右手扇面放平,随体转向右平抹,左掌外撑…  相似文献   

7.
小说武术扇     
近十年来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潮中,出现了一种以折扇为器械、以拳术为基础的独特的武术体育运动项目——中国武术扇。乾隆扇、宫廷扇、长拳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四维太极扇、莲花扇等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些武术扇的产生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武术运动深入人心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中国的扇器历史悠久,据记载,舜时已  相似文献   

8.
马起来 《收藏界》2012,(10):92-96
文徵明、祝允明、董其昌《合诗楷书行书》扇金笺本明代书法,以小楷和行草书成就最大,其中文徵明、祝允明是最具代表性的书家之一。此件三首合诗书扇中第一首为文徵明小楷,落款"长洲文徵明",并钤印。长洲,古为吴县,即今苏州市。文徵明(1470-1559年)是明代吴门派著名书画家,他一生治学严谨,文学修养较高,其书法  相似文献   

9.
吴式太极扇     
[简介] 近年来,涌现了很多关于扇的武术套路。如:陈式太极扇、杨式太极扇、太极功夫扇等。根据掌握的资料,还没有吴式太极扇的套路形成,应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要求,我们创编了《吴式太极扇》这一新套路。经过几年来的习练和表演,得到了有关人士的初步肯定,为使这一新套路更加完善成熟,现将其整理成文。吴式太极扇的特点仍然是以吴式太极拳的身法步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吴桢 《收藏》2012,(10):30-31
在清代宫廷藏品中,有一种方便精巧的手执物件,它既有生活实用性,又具艺术欣赏性,这就是清宫旧藏的折扇,亦称成扇、折叠扇、聚头扇。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太极扇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健身价值、观赏及娱乐价值进行探究。同时在太极扇项目开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对太极扇文化发展的不确定性、传播的不完整性、套路编创的不均衡性以及服装的不规范进行分析,为太极扇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扇画艺术源远流长,独具魅力。扇面入字入画,扇与书画成一体最早见于晋代王羲之六角竹扇的轶事。之后历代画家屡有建树,文人雅士多有涉猎,通过在有限的画面精心题字作画,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宋代扇画艺术达到高峰。尽管扇画在传统书画中属"小品类",但扇与书画一体,  相似文献   

13.
李同喜 《武当》2007,(2):26-28
第三段17、燕子穿林活左步,身微右转,左扇向前下盖扇,右扇向上向左腕下沉推出,眼视左侧(图35)。  相似文献   

14.
一杯生普洱 《收藏》2012,(10):68-70
扇面文化最初流行于文入之间,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曹操就有清杨修为其画扇之事。到了北宋,宫廷画家更是画扇成风,且传留下不少扇面画。集书法、绘画艺术于一扇之上,则始于明代,并随之出现了拆扇。文人骚客如唐伯虎。郑板桥等,均有画扇轶事流献明清两代;几乎所有在画史上留有一笔的画家都画过扇面。  相似文献   

15.
藏扇说扇     
中国的扇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中华工艺美术的精华。北宋时,已开始自制成扇,南宋的国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就出现了不少如“扇子巷”的地方和诸多的“扇子铺”,这其中生产的就有成扇,这样,便有了成扇书画艺术。宋代著名画家赵伯钧擅于山水,曾为宋高宗皇帝画过成扇。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们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书画家们便爱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尤以明、清时期盛行的成扇更具有代表性。因为成扇的材料质量不同,性能有别,书画  相似文献   

16.
费稳山 《收藏》2020,(2):50-53
费稳山,1944年生,上海人,别号馨扇、布衣居士,斋名静斋、云峰草堂,退休教师,现为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费先生平生博览群书,广结名家,不断精研和提高鉴赏书画艺术学养,形成了一套颇见功力且行之有效的独特鉴赏方法。他酷爱书画艺术品收藏,尤其对收藏近现代名人书画成扇最为用心,不遗余力。目前,费先生所藏书画成扇几乎囊括清末、民国、建国初期著名书画家、金石家、名流闺秀、扇刻家的精华佳作,其中不乏吴湖帆、吴昌硕、何绍基、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知名画家的作品,堪称代表这段时期折扇书画艺术的高峰。2015年,费先生将近200把折扇整理成册,命名为《袖里乾坤·静斋藏扇品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杨惠东 《收藏》2020,(1):162-167
圆中寓方,不圆不方,就形制而言,扇面无疑是中国艺术的一朵奇葩,而扇文化在中国也有悠久的历史,几乎与中国文明同步。晋朝崔豹《古今注》载:"舜作五明扇。"在早期,扇的功能除了实用性的纳凉、障日、驱虫之外,还往往作为一种礼仪用品出现在王公贵族的仪仗中,如用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的"翟扇",用于显示上位者的威严。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7)
正李文敏,清光绪四年(188年)任江西巡抚兼提督军务。他的《琵琶行》成扇托物言志,心系民生,其"义行、善举、治世文采"令人敬仰。清李文敏楷书《琵琶行》成扇,由其孙李白瑜先生于20世纪60年代捐献给陕西西乡县文化馆。该成扇为折扇,紫檀木扇板黝黑透亮,扇板宽2.2厘米,扇骨长30厘米。扇正面以楷书录白居易之《琵琶行》,款题"辑亭仁栋大人属即政,愚兄李文敏",楷书结体方整而多变,尽显飞动灵秀之韵味;背面绘水墨《独钓寒江图》,署"少尧陈尔禄"行草款;  相似文献   

19.
趣谈扇子     
据记载.最早的扇子是商代附在马车上的遮日蔽雨的“扇汗”。扇汗是圆顶的,有点类似今天的雨伞.后演变成为“华盖”。南北朝后,随着轿子的兴起,又发明了长柄大扇,称为“障扇”。扇汗和障扇逐渐成为权贵的标志,成为帝王贵族仪仗队里不可或缺的排场。  相似文献   

20.
张静 《收藏》2012,(10):38-41
扇分为团扇和折扇两大体系。团扇历史最为悠久,在团扇上写字绘画始于三国,明中期折扇盛行后,团扇趋于没落。折扇,古称折叠扇,相传自宋代开始由朝鲜传入我国,明永乐时进口大量的朝鲜折扇。据明詹景凤《东图玄览》记载,南宋时“马远竹鹤、马麟桂花二册,本是一折叠式两面,与今折叠扇无异。扇式折痕尚在,皆绢素为之”。这是古代文献所见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