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与美育     
所谓美育就是审美教育,亦即美感教育。它遵循美学原理,根据教育学的客面规律,研究怎样培养人们对于自然美、社会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怎样培养人们具有健康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美育包括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四个层次。音乐是诸多艺术种类中最具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教育也就是客观地具有高效的美育价值,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审美需要三个心理过程音乐审美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活动过程的。音乐创作、表演、欣赏是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的三个阶段,分别称为一度、二度、三度创作,三者是既独立…  相似文献   

2.
<正>音乐审美能力是一种对美的认识和发现的能力,它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体验、接受与创造、意识与无意识的综合统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普通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人格培育、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诱发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3.
一、音乐教学的审美要素方面1.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2.音乐教学方法的审美原则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相似文献   

4.
形式美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审美对象.它与美的形式之间有质的区别.美的形式是体现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质内容的那种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显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相似文献   

5.
陈迎春 《成才之路》2014,(19):38-39
正我从2001年毕业就职到现在,一直在同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音乐课,历经了几轮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成长成才,我不断摸索、实践和反思,改变了旧有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一、立足学情,抓住学生兴趣方向,巧妙导入音乐是美的艺术。从最直接的含义上来讲,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所谓审美,是一种从个体角度出发的感性实践活  相似文献   

6.
音响是音乐的形式。音乐音响具有非自然性、非语义性。音乐音响有其独立的美学价值。音乐形式的审美性体现在音乐的基本要素的形式美和音乐基本组织的形式美上。音乐审美首先是音乐形式的审美。  相似文献   

7.
审美是人类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并受人类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一门艺术活动,严复提出的"雅原则"(elegance)正含有此意。试图从美学的三个角度即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出发,分析中英文互译时体现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质,探讨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因而进一步了解美学、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音乐的本质是审美,音乐最根本的价值是审美价值,所以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歌曲教学(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把歌唱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在"音乐感受与鉴赏"中感受美,在"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中领悟美,在歌唱的过程中体验美,在"音乐创造"过程中表现美.让学生在美好的感觉中唱出优美的心声,提高歌唱艺术水平.通过教学,学生的合唱,重唱水平大大提升,学生的总体音乐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和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孔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和之美"的音乐审美标准,适应当时统治阶级和音乐审美的需要,也对后世文学、音乐的创作以及审美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巴塘藏族民间弦子歌舞文化体现出成熟的美学思想、健康高尚的审美追求和丰富的创美技艺。圆和转的形式美特征,健康向上的文化品位,产生于音乐歌舞实践而又对音乐歌舞实践起着指导作用。藏族音乐歌舞的审美方式和佛学修心养性、完善人生的方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贯彻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落实新课改的关键所在.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培养审美趣味,获得美感体验 好的音乐作品能给人以美感,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的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教学大纲中 ,强调了音乐教学的目的 ,是把培养学生的乐观情绪及审美情操放在第一位 ,而把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放在第二位。音乐课要面向全体学生 ,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 ,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 ,使他们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欣赏音乐 ,进而陶冶情操、开发智力、全面健康发展。我感到将中小学教材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旋律美、调式及和声美发掘出来 ,让学生充分感知美认识美 ,初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冲动 ,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美 ,表现美 ,创造美。要充分利用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音乐教育来达到美育…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同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渗透着形式美的因素。如果说内容是构成事物诸要素的总和,形式就是诸要素的结构和显现方式,形式美也就是艺术中可以相对独立的外部形式诸因素的美,是美的内容的感性显现。这种形式美的直观可感性,就是人与艺术的情感纽带。...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一年级第二册第七课歌曲《云》设计理念: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以审美为核心,从感性入手,通过情境铺垫,激趣导入等环节的创设,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为此,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8,(14)
思想力"原点"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所以音乐审美教育首先应当从它的音乐性出发,对音乐美最直接的体验以及培养学生领悟音乐美的最好的形式莫过于音乐欣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将美学与修辞学结合起来研究,即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去观照、透视英语修辞系统及各种修辞现象和修辞方式,从而揭示出英语修辞系统本身所固有的审美属性,对英语修辞语篇的音乐美、形式美、联想美、意境美和风格美等基本美质作了初步的审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独特的功能。音乐课堂作为解读美之内涵与外延的教学实践平台,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崇尚美。当前小学音乐课堂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针对此现状,笔者就音乐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首先从感知客观对象的外在形式开始的。审美主体只有借助“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首先感知了审美对象的各种感性形式,才可能产生审美感受。在文学欣赏中,最早地映象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也是作品中的语言、场景、情节、人物等感性形式因素,这些形式因素如果是美的,并与审美主体的人生经验所提供的知觉表象相对应,它就会引起审美主体的极大兴趣,给他们以快感。如果这些  相似文献   

19.
陈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03-104
新课程标准下,更多的诗歌走进初中教科书,诗歌教学越来越引起教师们的重视。学习诗歌,对培养学生们的文学素养与审美情趣至关重要。诗歌教学是美的教育。诗歌的美,既有形式美、音韵美、又有语言美、结构美,更有意蕴美、情趣美。讲析诗歌,最应从"美"字上入手。  相似文献   

20.
形式美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美的形态,同作为与美的内容构成辩证统一关系的美的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形式美是指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各种可感的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构成的形式本身所具有的美。美的形式则是指审美对象中呈现或表达美的内容从而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联系,主要在于美的形式中包含着一部分形式美,或者换句话说,一部分形式美来自美的形式。 作为审美对象,一般是由一定的审美内容和审美形式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其中,形式的因素可以区分为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所谓内在形式是指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组织联系和结构安排。所谓外在形式是指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