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倪久芳 《新闻战线》2022,(11):99-101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前提和基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产”新闻,从节日及季节性工作中“捉”新闻,从上级宣传任务中“吃”新闻,从来信来电来访中“集”新闻,从文件资料中“掘”新闻,从新闻媒体中“借”新闻,从重大会议中“挖”新闻,从通讯员来稿中“寻”新闻,从“道听途说”中“拣”新闻,从基层调研中“跑”新闻,从突发事件及社会热点中“追”新闻,从朋友圈、网络平台中“捕”新闻,都是新闻线索采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陈立吾  胡剑 《新闻前哨》2006,(10):48-48
何为新闻,历来众说纷纭。权威的说法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又有学称,“新闻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报道”。还有学说“新闻是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其实,不管是“发生的事”还是“发现的事”,作为一名新闻工作,看重的是生动鲜活的新闻实践,是跑新闻,抓新闻,抢新闻,做到“人无我有”。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4.
“时评”是“时事评论”与“时政评论”的略称。这个定义明确地把它与“新闻评论”和“杂”区分开来。它包括“新闻评论”,或说“新闻评论”是它的“子集”,换言之,“时评”可以取材于新闻,“被动”地对新闻事件和人物发表议论,也可以不依傍“眼前”的新闻,而就“身边”事、“心头”事发表意见,只要是关于当下的(现在进行时)意见,就是“时评”。新  相似文献   

5.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6.
新闻策划:一个并非科学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可不可以策划?这是近来新闻界的加’1话题之一。如果要给“新闻策划”作界定,势必先要明确“新闻”的内涵外延。尽管对“新闻”这一概念的认识也是众说纷纪,莫衷一是。其中颇有影响的是“报道说”和“传播说”:即“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传播)。新闻必须经过报道才能成为新闻”。但是新闻需要报道却并不等于就是报道。两者的关系是。报道是新闻产生的必要条件,新闻则是报道产生的结果;报道是新闻传播的过程,新闻是报道过程中的信息。认为“新闻就是报道”,事实上是误把新闻报道活动与新闻信息搅在了一起。“新闻”不等干“…  相似文献   

7.
采编新闻,不但要学会“抢”,而且要学会“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不但要在时间上善于“抢”新闻,以增强时效性;而且要在时机上善于“压”新闻,以增强指导性。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发稿,才能体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因此,有时新闻“压”反而能“升值”。“压”得合适、巧妙,可以一“压”值千“金”。关键要看新闻采编人员有没有预见性和善于不善于利用时机。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占领各地各级电视台的新闻时段:一个接一个以“民生新闻”为口号的栏目登台亮相,在“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神话下,一些“传统新闻”栏目也纷纷改变定位,向“民生新闻”转变。一句话:“民生新闻”热得发烫,几乎成了中国电视新闻的时代标杆和最新形态。  相似文献   

9.
桑木 《当代传播》2003,(3):23-25
对于“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还是“新闻价值≠新闻的价值”,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认识并不统一。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学们往往运用“概念的区别性思维”来对“新闻价值”进行研究。本本总科学术征的态度,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在“新闻价值”上的“概念区别性思维”错综复杂的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一家报纸上看到有篇《新闻中“新”闻的含量》的章,说的是时下新闻缺“新”,惠有“骨多肉少,水分多”的“浮肿病”,呼吁增加新闻含“新”量。对此颇有同感。窃以为,新闻之所以缺“新”。关键是新闻含“心”量不高所致。  相似文献   

11.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张东振  刘新建 《河北广播》2004,(6):81-81,85
做为地方新闻单位,如何向省以上电台发稿,我们的体会是:让“小”新闻变成“大”新闻。所谓“小”新闻,即在地方发生小的、单个的、不成系统的事。“大”新闻,即在省以上电台发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3.
宋洪昌 《青年记者》2007,(12):47-48
新闻被称作“易碎品”,再好的新闻也会成为“旧闻”。然而,在具有新闻敏感和善于新闻策划的记者和编辑的眼里,有些“旧闻”就不仅仅是过时的新闻,而是宝贵的新闻信息资源。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组织,“旧闻”往往就会被赋予了进一步深入发掘和拓展的价值,生发出新的更具广泛影响力的新闻来。这种利用旧闻而展开的新闻策划,可以称作从新闻中找新闻,是对既有新闻的“深加工”,或者说是对新闻的二度开发或者再利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作为记者,应该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内“抢”新闻。然而,“抢”是否等同于“抢”得越早越好?这不能一概而论。的确,对动态的突发新闻,“抢”迟了,犹如变质发馊的隔夜饭,让人食之乏味;但对静态的渐进性新闻,第一时间是指它成熟的新闻时间,未成熟而“抢”,亦似生涩麻口的果实,令人难以下咽。一句话,“抢”新闻要“抢”在节骨眼上,火候到了才揭锅。综观各类新闻媒体,动态的突发性新闻居多,静态的渐进性新闻较少。因此,有些新闻工作者对前一类的新闻相当重视,对后一类的新闻不够讲究。实践证明,谁肯于讲究,谁采写此类新闻的成…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1月,扬子晚报在改版中推出了两个版面的“昨夜今晨”新闻版面,强化夜间新闻和当日上午的新闻。2004年9月,在新一轮改版中,又将“昨夜今晨”改造为“今晨昨夜”,进一步强化当日新闻。在扬子晚报推出“昨夜今晨”以后,新民晚报、重庆晚报等晚报,也相继推出了“昨夜今晨”新闻版面。以夜间新闻、当日新闻为特色的新闻版面,正成为晚报最具特色的新闻版面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人们需要了解新闻,更需要了解新闻背后的信息,了解新闻的意义,了解新闻的发展趋向,了解媒体对新闻的态度。而网络媒体的新闻评论,正是这种关于新闻的“消息”、“观点”。可以说,它的影响力比BBS更大。同时,新闻评论采取的议程设置方式,与网络媒体被动的“把关”也不一样,是一种更为主动的“把关”。  相似文献   

17.
报纸“体育新闻娱乐化趋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本 《新闻界》2005,(3):101-101,98
纵观近十几年来报纸文体新闻的发展和变化,“娱乐化”的趋势已显而易见,只不过,“文化新闻”的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各报对文化新闻的报道,均直接放在“文化新闻”专版或“文化新闻”栏目中,但到了90年代中期前后,许多报纸、特别是都市类的报纸,已把这样的专版或专栏改名为“娱乐新闻”。老牌的都市晚报,诸如《北京晚报》则在文化新闻的报道上同时用“娱乐新闻”和“文化新闻”两种版栏统之。这种外在形式上的变化已足以看到“文化新闻”娱乐化的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体育新闻”的娱乐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钱夹子新闻”:“生意人的圣经” 工商新闻是主流媒体“硬新闻”的主要内容。根据罗伯特的研究,主流人群中,有70%以上的读为商务和金融新闻所吸引,对“钱夹子新闻”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理解的新闻背景只是着眼于新闻写作本身诠释新闻事实,烘托新闻价值等,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都是被动地表现新闻事实。从目前形势来看,新闻理论和实践以及受众需求的变化已经突破了狭义的新闻背景的概念。新闻竞争正向深度上开展,“独创新闻”、“原创新闻”的概念正在取代“独家新闻”的概念,在“快速、鲜活、全面、生动”的同时,追求“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04,(2):52-52
由“中国新闻技联”新闻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提议,并经“中国新闻技联”常务理事会同意,“中国新闻技联”正式设立“新闻科技进步推动奖”,并于2004年首次开展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