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加强地学期刊资源的整合,实现地学期刊集群化和数字化,<中国地学期刊网>应运而生.它服务于我国地学期刊,倡导学术期刊OA化,通过构建学术期刊多元化发展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最终目标是实现地学期刊携手打造共同的"区域性"的地学期刊平台,旨在建立一个本土的质量高、快速便捷、更加开放获取的新型学术期刊体系.  相似文献   

2.
史冠中  姚戈  李根  王淑华 《编辑学报》2015,27(5):473-475
科技期刊的审稿周期普遍受到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关注.地学类期刊论文在研究的地域性、多解性等方面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和相关的社会学因素对审稿专家选择、审稿周期和评审质量影响较大.调查分析显示,选择地域性相似的审稿专家,进行科学、规范审稿,同时考虑社会学因素,如审稿时段,可以保证审稿质量,有效地缩短地学类论文的审稿时间.根据地学类论文的特点及聘请专家审稿的经验,在分析国内外地学类期刊审稿时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论文评审过程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期刊"四大名旦"的情感表达透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传统的四大媒介中,期刊媒介远远落后的广告总收入很直白地彰显了其总体的衰落不振,业界人士戏谑:"要想砸钱,就办期刊."庆幸的是情感类期刊的长盛不衰给这衰败的庭院增了一丝繁华.虽然情感类期刊的成功有"女人的钱最容易赚"的原因,但从期刊"四大名旦"对情感因素的处理上,可见,这类期刊的成功并非是完全凭借其天时、地利、人和而不动脑筋的坐收暴利.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期刊编辑普遍看重"学报"2字,有一种"学报情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不断有非"学报"期刊更名为<××学报>.对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或文摘期刊及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发行量和广告刊登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表明,"学报"类农业期刊在总体上并不比"非学报"期刊更具市场竞争优势.认为"非学报"期刊的出路不是"学报化",而是狠抓内在质量、明确报道方向,以质量和特色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央部委主管或者主办的国际政治类期刊,兼具专业性期刊和党刊的双重优势,既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荟萃之地,也是智库平台,同时还承担着服务党和国家总体外交的功能,是国家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选取三份国际政治类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类期刊如何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6.
祝君波 《传媒》2004,(9):42-43
"国际视野,东方神韵"--生活时尚类期刊研讨会这个议题及时抓住了中国生活时尚类期刊发展的一个方向性问题.当前,海外期刊正在研究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也正在逐步接纳海外期刊的来临,但对这项工作提什么要求、做什么思想准备、确定怎么的发展方向,"国际视野,东方神韵"的提出,会议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车尧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4):99-105
首先从泛学科角概括统计得出国内外关于"信息分析"类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给出国内与国外学界关于"信息分析"研究的大体学科类型划分特征。然后分别从概念逻辑、服务对象、研究方法及发展历程等方面剖析情报学与"信息分析"之间的关系。最后从核心期刊和关键词的分布情况来探究情报学学科内有关"信息分析"研究的总体情况,为我国从事信息管理、信息分析或是决策支持等方面工作的图书情报学界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16,28(1):101-101
针对学术期刊数字化程度与影响力提升的效应问题,重点对江苏省17种中文地学类期刊的网络化建设及应用程度做了调研和量化分析,并将其数据与统计期刊近5年的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做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被统计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的上升趋势,与评价期刊数字化应用程度高低的得分值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代表期刊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微信运用,有可能对提升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起到意想不到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入选"卓越计划"的9种药学类期刊与入选"一流学科"建设的13所高校的药学类(药学和中药学)学科为研究对象,从期刊涵盖范围与学科结构优化、期刊载文量与学科发文需求、期刊学术影响力与学科引领创新等方面分析研究了卓越期刊与一流学科协同发展情况.结果 表明,药学类卓越期刊办刊基础好,二级学科基本覆盖,优势学科得到凸显,近年来载文量不断提高,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前沿学科还需完善,个性化服务有待提升,目前期刊发展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科冲击世界一流的需求.在当前"破五唯"、破除"SCI至上"的背景下,各卓越期刊和高校应以建设世界一流中国期刊为目标,在"卓越计划"实施"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时应瞄准前沿、围绕学科发展需求,吸纳全球优秀稿源,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期刊在全球学术界的学术声誉和公信力,带动刊群整体升级,早日实现期刊和学科协同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武怡华 《出版广角》2016,(11):75-77
随着主流媒体"两微一端"的飞速发展,跨平台联动的"新媒体+"将成为未来传播媒体的新格局.文章对13种出版类期刊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基本情况和运营态势进行研究,分析此类期刊融媒体平台的特征,并提出融媒体背景下出版类期刊的转型策略,以期推动其创新发展和移动化转型.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期刊的内忧与外患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游苏宁  石朝云 《编辑学报》2011,23(3):189-193
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内忧为:科技期刊功能的异化与弱化,对科技期刊的投入不足,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期刊的支持欠佳,管理体制僵化,转企改制和运行机制未理顺,期刊运营能力较差,新型出版形式的冲击,出版产业人才结构失衡,拓展型、经营型的人才缺失,出版语言的限制等。外患为:科学研究评价中的不良导向,致使国内优秀科研成果大量流向国外科技期刊发表;跨国出版集团加速进入中国,进一步掠夺国内优秀稿件;国内期刊既无能力与国外期刊竞争,也未找到平等互利的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2.
怎样做好科普期刊的编辑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林凤生 《编辑学报》2003,15(1):47-48
科普期刊因为要面向市场,所以其编辑工作与学术期刊有所不同。阐明科普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认为期刊的定位策划要有前瞩性,选题策划要有市场意识,审读稿件要兼顾文稿的学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出版的数字化趋势已势不可挡。在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的过程中,我国形成了本国特有的数字化出版模式,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文章在对比分析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的基础上,从办刊模式、产业链结构、出版流程、盈利模式和版权利益分配等成长因素,探讨了制约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症结所在。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效率和效益的产业结构的构想,为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给出了多方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朝军 《编辑学报》2018,30(5):454-458
读者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础,为读者服务是期刊发展的前提。针对目前科技期刊一味追求SCI和影响因子,部分出版单位不考虑国内读者和自身条件刻意创办英文刊等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症结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很多期刊过度追求影响力,而忽略了传播力,其出发点产生了偏差。期刊的定位和读者群落不清晰是导致部分科技期刊盲目追求高标准的原因。基于《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办刊实践,笔者提出科技期刊细分读者群落的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扩展读者群的范围和类型,实现覆盖国内外专家学者、产业工作者、社会读者等多种类型,并构建快速传播渠道和读者群数量稳步增长的途径,实现助推国家理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国际学术界话语权、传播科技、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长秋 《出版科学》2009,17(6):47-49
法律在科技期刊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在科技期刊管理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法律冲突,从而造成我国科技期刊管理秩序的混乱。产生这些冲突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我国出版管理法的关系没有得到理顺,其二是我国科技期刊监管体制上的混乱。为此,需要及时理顺我国期刊出版管理法之间的关系,并完善我国科技期刊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6.
张秋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3):127-130
以SSCI JCR(2003)为依据,对其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SSCI源期刊的比重及其国家分布、语种分布、平均引文率、发文量、被引半衰期、出版频次和影响因子的布拉德福分区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对国外图书馆专业期刊的选择、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以及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统计、分析我国图书馆学13种核心期刊1991~1995年论文在各个类目上的分布数据,得出每个类目下的主要期刊,以此分析、比较每种核心期刊的专业倾向性,并由此了解我国图书馆学当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统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国社科期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国社科期刊生产、分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自主创新与编辑激情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银洲 《编辑学报》2006,18(6):404-406
分析科技期刊自主创新的内涵,包括科技期刊的内容创新、形式创新和运作创新等.提出了科技期刊人在我国创新的大环境下的应有的创新办刊思维、创新办刊模式.同时提出科技期刊人在当今创新的年代应具备编辑激情,从创新的角度、以创业的激情办好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20.
闫东艳  齐婧 《编辑学报》2011,23(3):204-205
从科技传播理论角度、结合历史背景与中国科技期刊特点,对我国近代科技期刊传播模式进行分析,论证科技期刊对我国科技传播的促进作用,对于当下科技期刊的良性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