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去年12月24日的《光明日报》,在“语言文字”专栏刊登一则题为《顾此失彼一例》的短文,指出“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语,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文章分析说,复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花布”,谓语是联合词组“既快又好”,说绣出的花布“好”可以,“快”则不通。这分析是无懈可击的。但文中提出将这个句子修改为:“她绣花布绣得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却又出现了新的语病。修改后的复句,主语显然是“她”,谓语是动词“绣”,宾语是名词“花布”,“绣得既快又好”可看作补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系承前省略了,当然也是“她”,这样就成了  相似文献   

2.
让人爱到要死要活的美味,十有八九是垃圾食品。 很少见人用筷子夹一根绿油油的青菜以一种很爱很爱你的心情将它吃下去。虽然不少人说自己喜欢吃青菜,只是那眼神那语气,就跟一个女人说自己准备嫁一个老实本分会过日子的男人一样,你追问她到底爱不爱那个男人,她马上眼神闪烁起来。  相似文献   

3.
周殿富 《出版参考》2004,(29):51-51
第一种人 "皇帝的女儿" 因为她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你帮她什么,除了不稀罕,她还会以为你也是她的丫鬟侍女,应该为她服役.金玉珠宝、美味佳肴、衣锦服绣,什么没见过?既然她自以为"不愁嫁",就让她当"大龄女青年"好了.  相似文献   

4.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5.
含羞弄影、轻移莲步迈入贾府的那一刻,林黛玉的倩影就深深留在我的脑海里,尽管多有红学家说她尖酸刻薄,可我读了几遍《红楼梦》愣是没有这种印象。反倒是她那娇柔可爱、聪明伶俐、饱读诗书、惹人怜的形象越来越深刻。《红楼》人物中,最爱黛玉!爱她诗书通达、爱她乖巧伶俐、爱她清然孑立;爱她好学上进、淡泊俗名,也怜她体质娇柔……在档  相似文献   

6.
《档案》2004,(4)
慈禧,作为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独揽朝政达48 年。生前她挥霍无度,临死时留下遗旨:“丧葬典礼,务极隆重。”她的坟墓可以说是用黄金堆起来的。 有名宦臣写了一本《爱月轩笔记》,详细记载了慈禧葬礼以及贮棺宝物的名称和数量。慈禧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一层金丝织的镶宝珠锦褥,厚 7 寸,上面镶有大小珍珠12604粒,红光宝石85粒、白玉203块。锦褥之上再铺一层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绣佛串珠薄褥一层,褥上用珠1300粒。慈禧身穿金丝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入棺后,头戴珠冠。冠上镶嵌重四两大如鸡蛋、价值白银2000万两的宝珠一颗;头边置金、…  相似文献   

7.
范盈盈 《大观周刊》2011,(13):14-15
小说《朗读者》讲述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以及主要人物命运的曲折变化。小说由爱贯穿始终,本文则通过对汉娜生命不同阶段气味的对比,分析了米夏对于汉娜爱情的变化还有汉娜生活态度的变化。当汉娜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时,她散发的是青春生命的新鲜气味,对于生活也充满者信心;当汉娜的爱离她而去的时候,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并且不可遏制地衰老,她的体臭不可避免的散发出来。表明了汉娜爱情的悲剧,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晋察冀这一举世闻名的抗日模范根据地.有一位太行女性与它同辉.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人们怀念她,因为她在人民战争的风烟岁月.英勇无畏.用自己全身心的爱.救护了为民族奋斗的人民子弟兵:她又在和平建设的几十年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爱着人民,爱着集体,爱着国家。她是平凡的,却又是伟大的;她是朴实的,却又是崇高的。她以充满母性和仁慈的光辉一生.赢得了所有人的热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9.
黑丁  莉萍 《新闻世界》2005,(11):33-35
随着对京城巨贪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的审判.“贪内助”一词也随之成为一个流行词语。令人吃惊的是.王学英成为毕玉玺堕落过程中的催化剂.所有的起因竟然缘于一个“爱”字。她爱丈夫毕玉玺.所以纵容丈夫受贿;她爱儿子毕波,所以把贪来的钱财给了儿子。但她没有想到,正是这种畸形的爱,才害了丈夫和儿子,也最终害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这个女人,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一生都在追求,她走了很多路,爱过许多人,也被许多人爱过,最终一个人在挣扎与孤独中穷困潦倒。她有才气,被鲁迅誉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她用痛苦的生命,创造了文学史上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却在生命中最灿烂的年华如流星般陨落。  相似文献   

11.
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王小佳,在北京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位置上已经6年了。看看她的履历,从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播音员到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作品一等奖和国内电视播音最高奖项——政府奖的得主,你会觉得她一步步走得很踏实、也很顺利;跟她聊天,听她娓娓道来对事业、工作和生活的看法,你会发现她敬业而纯净、透明又率真。 在古城西安长大的王小佳,身上总有一种古典沉静的气质。她的父母是一所高校的教师,她从小在教师大院里长大,到了高二分文理科班的时候,治学严谨的父母替她到理科班报了名,而一向听话的小佳却一边做着物理卷子,一边身在曹营心在汉地动了考播音专业的念头,可没有一个人支持她的选择,那一年,她落选了。第二年,她终于如愿以偿。1989年秋天,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多了一个天资聪颖、条件出众的新生。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王小佳,在北京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位置上已经6年了。看看她的履历,从一个“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播音员到1998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作品一等奖和国内电视播音最高奖项——政府奖的得主,你会觉得她一步步走得很踏实、也很顺利;跟她聊天,听她娓娓道来对事业、工作和生活的看法,你会发现她敬业而纯净、透明又率真。  相似文献   

12.
很久之前,我曾死心塌地的爱过一个女人。在那个年纪里,真的觉得此生有她足矣。甚至,痴痴地想着,要是能与任性的她这般度过此生,那该多好。  相似文献   

13.
有一篇《寻找贝娄的耶路撒冷》很是特别,作者写道:"法狄曼是《The American Scholar》的总编辑,爱书爱得深情,说是42岁生日那天,她男人带她到一个叫Hast-ing-on-Hudson的山城去探访一家俯瞰赫德逊河的旧书店,书店叫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05,(6X):24-24
同样的人生,可以细细品味,也可以尽情挥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不能追问的,追问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给自己强加痛苦,可作者偏偏就是要追问。她追问自己最冷酷的问题是:爱一个人能有多久?因为这追问,她更恐惧她对他的情感所凝铸成的思恋究竟能有多久——她期望他永远是她精神的全部,寄托的全部。  相似文献   

15.
暴力和死亡是摇滚乐中常见的主题.还记得有一首民谣,叫<告诉罗拉我爱她>(Tell Laura I Love Her),歌曲讲的是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叫罗拉的姑娘,因为没有钱娶她,所以只好冒死参加赛车比赛,结果车翻人亡.  相似文献   

16.
雪精灵     
我喜欢雪,洁白的雪,纯净而晶莹。喜欢她的圣洁,喜欢她的宁静,喜欢她构筑的那份淡淡的诗意。置身于大雪之中,你会感觉  相似文献   

17.
赵阑 《兰台内外》2009,(2):64-64
遥远的海上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 有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沉没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相似文献   

18.
她有些神经质,也有些气质。 她可爱,也渴望爱。 她的精神就像先锋剧里的女主角那样地说着台词,而她的身体每天行使一个公务员的职责。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一世纪的日子如期而至。 对她的如期而至,我和我的工作伙伴们有着一种类似“到家”的特殊感觉,以至我们也会把2001年1月1日当作一种好像“进门”的时刻——这种走向一个二十一世纪家园的亲切感,的确充满在我们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我们选择了她,她也会爱我们。这一个日子,对我们有激励和自许的意义,所以,我曾这样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好运与成功的时代标志!”我们为此而奋斗至今。 如果她是一个女郎,我要献给她的,是一本书。  相似文献   

20.
开心的时候,她手舞足蹈;感动的时候,她毫不掩饰地热泪盈眶,透明得一览无余。正如她的歌声一样,纯净动人,让听者不知不觉上了她情绪的“当”,跟随她一起喜悦一起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