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视听界》2014,(4):16-17
网络视频初起之时,各级电视台纷纷到互联网上去办网站、开视频,使传统电视除了自己的面孔之外,又多了一张互联网面孔。  相似文献   

2.
伍刚  戴曦蕾 《军事记者》2011,(11):58-59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全球互联网使人类的联系愈加密切。在全球第三方评测机构ALEXA公布的2011年全球十大互联网排行榜中,中国企业百度、QQ分占第6、第10名。中国网民首次突破5亿,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互联网大国,正在以自己独有的方式逐步影响全球互联网,在全球互联网领域的话语权正在逐步提升。同时,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以其广泛的影响,各具特色的国际传播方式,对中国传媒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越来越大,利用互联网的微博、论坛等,人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闻、见解和呼声。就此而言,互联网把人们带入了一个真正的大众传媒时代。所以,传媒人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造就财富的神话,令国人欣喜不已,中国广阔而有极大发展潜力的网络市场,也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国际互联网公司纷纷染指中国市场,希望分一杯羹。中国互联网业的三大巨头──网易、搜狐、新浪,更是抓住契机,不断推陈出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网易靠创新在中国互联网市场站稳脚跟,开站以来,它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多项历史,并独立发展自己的互联网软件,用创新意念与软件抢市场。 搜狐网站则争分夺秒,提供最新消息,成为新闻与搜寻引擎合二为一的网站。它集中介绍了中国工商、娱乐、电脑等方面的最新资讯。 新浪网覆盖面大而…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形态发展历程回顾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十多年间,从与用户的交互角度出发,可以归纳出发展的三个阶段,即浏览、搜索、社交。这说明了用户对互联网的认知和需求,正在逐步提升和丰富。从早期单向的资讯浏览,到运用搜索获取信息,再到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渴望。我们可以理解为产品激发需求,需求促进革新,二者不断相互作用带来了互联网的进化。而今天,我们正迎来互联网的新时代——云时代。云时代的门户组合拳在云时代中,门户如何整合现有资源、紧跟趋势,打出自己漂亮的组合拳?我们认为,"内容"、"服务"、"云端"三大核心要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6.
传媒视点     
网络舆论宜疏不宜堵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观点和意见迅速聚集、发酵并形成网上舆论,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然而,有的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此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现,也被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所重视。怎样能够既安全的使用互联网,又不用担心互联网中的病毒感染自己的电脑造成私人信息的泄漏呢?相关技术人员一直在努力研究这些问题。本文就将针对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御措施进行一系列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互联网上市企业。近年来不断成长,成为了网上及移动商务的全球领导者。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目前经营领先业界的批发平台和零售平台,以及其他多项基于互联网的业务,当中包括广告和营销服务、电子支付、云端计算和网络服务、移动解决方案等。目前,集团为自己定下服务全球1,000万盈利企业和20亿消费者的长期战略目标,确定了全球化、农村、大数据云计算三大战略,并以此形成电商、金融、物流、  相似文献   

9.
史上最强互联网大厂校招季来袭。应届生青麦明显感觉到,今年以来,大厂中产品运营类的岗位招聘变多了。通过了解才知道,腾讯运营岗,新增了两千多个岗位需求,字节跳动和阿里也释放了类似的需求。这让原本只有一个中厂offer的她,夬定再冲一冲,挑战一下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厂。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1,(5):20-20
过去十多年当中,搜索技术本身已陷于停滞,搜索核心产品的性能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在此期间,网民结构和上网习惯却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用户的耐心不如以前,用于搜索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搜索引擎仍要求用户自己去打开一大堆网络链接,然后从中寻找符合自己需求的答案。此外,越来越多的网民是通过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这就需要搜索引擎向这些用户提供与以前完全不同的搜索体验。  相似文献   

11.
裴扬 《新闻世界》2013,(8):126-12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各种“发声”渠道表达自己的观点,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得到了进一步保障。但是,近年来,网络舆论逐渐呈现一种无序、失范的趋势,网络暴力就是其中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搜狐world"营销大会于2013年12月16日在北京召开。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年度营销盛会,搜狐world大会在过去几年系统地探讨了门户垂直化发展,互联网媒体影响力重构、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话题。此次"搜狐world"营销大会,以"品牌广告新落点"为主题,搜狐联席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昕、搜狐公司广告营销副总裁崔莉莉、搜狐网总编辑吴晨光、搜狐产业媒体中心总经理周松、以及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阮京文、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等专家以及营销行业人士出席,对网络营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此次大会,搜狐在互联网媒体平台、移动多屏平台、大数据精准广告营销系统等层面的多个看点,尤其引起业界关注。□  相似文献   

13.
曹文君 《声屏世界》2013,(8):169-170
新浪微博、天猫、Facebook等一批新兴互联网公司崛起,庞大的用户群体以及大数据的基础已经在颠覆传统的广告模式。传统企业是时候要考虑在哪里找到自己的用户?如何将广告以更精准、更有用的形式,推送到自己的用户面前?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热度持续升温,被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中,来自互联网界的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与互联网行业相关的提案、议案。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在议案中提出:"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  相似文献   

15.
于蓓 《声屏世界》2006,(9):34-34
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作为主流媒介在各大传播媒介中一直占据着霸主地位。然而,现在它的霸主地位正在受到多媒体融合的挑战。虽然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融合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介,虽然电视的广告收入一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广告蛋糕正日益被互联网、户外媒体、短信等新媒体和变革后的平面媒体所瓜分已是不争的事实。受众市场的这种变化,已向电视媒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给地方台带来极大冲击。地方电视台应树立前瞻意识,把握受众市场,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发展之路。“视”、“网”互联。目前电视媒介的“触网”形式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李光武 《新闻传播》2010,(7):118-118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各行各业、各个层次人群中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如今已经成为媒介的媒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六成以上网民通过宽带上网,目前我国宽带用户数已达1.22亿户,居全球首位。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从单一封闭的行业设备升级成为深入社会大众的交流平台。有人的地方就有新闻和新闻线索。越来越多的纸媒体,把互联网当作自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量信息来源。然而,互联网又因其虚拟特性常常给人以误导。那么,该怎样积极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既利用好这个庞大的消息渠道,为我所用;又能规避风险,不至于落入虚假信息的陷阱?  相似文献   

18.
在近两年如火如荼的数字教育发展中,出版机构并不是个显眼的角色,不仅没有多少知名产品,也没有什么大的资本运作,显得有些沉闷.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没有深入分析自身优势与产业发展特点,盲目跟风互联网企业,丧失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当前,数字教育行业参与者众多,除了出版机构外,互联网公司、教育软件公司、培训机构都开辟了自己的一方天地,与它们相比,出版机构在互联网资源、融资机制等方面都有很大欠缺.但在内容资源、区域运营方面则拥有者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行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4,(7):5
正互联网思维对传统行业的颠覆基于互联网特性的"互联网思维"正在颠覆传统行业。微信颠覆通信行业、淘宝颠覆零售行业、大众点评颠覆餐饮行业,小米手机颠覆制造行业……在这样的浪潮下,传统企业或是传统思维都不妨以互联网为镜,借助互联网思维重构自己、革新自己。光明网报道: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特性,与传统商业思维结合的一种思维模式,又或者说是利用互联网工具与传统商业思维的结合体。而互联网特性让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异军突起,获得了受众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下既遇到了挑战,同时也充满机遇。但无论如何,移动互联网只是手段,广播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博采众长,实现新的突破。按照学界一般定义,移动互联网主要指的是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态,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移动互联网主要具有三大基本特征:一是便携性、移动性。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多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