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磨房(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五谷食疗养生知名品牌,注册五谷养生品牌“今磨房”,并获得商标注册证,立足长远,特设徐州今磨房食品有限公司五谷杂粮低湿烘焙加工工厂,  相似文献   

2.
丁亚萍 《科教文汇》2014,(17):225-226
《养生主》是道家经典著作——《庄子》的内篇之一,其中的养生主要指精神保养。文中揭示以心“养生”,重在为道。但当今现实中,修道似乎勉为其难,但《庄子·内篇》揭示的为道之方正解决这一难题,对有心修道养生之人可谓莫大安慰。  相似文献   

3.
倪嘉 《今日科苑》2006,(10):48-48
适当食粥,则能和胃健脾,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在煮粥时,适当加入梨、萝卜、芝麻等药食俱佳的食物,更具有益肺润燥之功效。1、梨子粥:梨2只,洗净后连皮带核切碎,加粳米100克,和水煮粥。此粥有良好的润燥作用。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1,(11):10-11
从古至今,燕窝誉为中华“八珍”之首,一直为大家所钟爱,食用燕窝也被人们认为是富贵的象征,《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等诸多古籍名著对燕窝“补气润肺”等的食疗文化有明确论著。  相似文献   

5.
徐成文 《知识窗》2008,(1):60-60
粥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也有广泛的应用。冬季天气严寒,中医认为寒气盛则可伤人之阳气。因此,食粥宜搭配温补之品以御寒。现介绍民间常用的御寒粥食疗方十款,供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6.
《金秋科苑》2012,(15):118-119
研究表明,五谷杂粮可养五脏。早在古代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五谷有小米、大米、小麦、大豆、高粱。其中小米可养脾、大豆可养肾等等。中医认为,五谷不仅可以果腹,还是五脏食疗养生的好食材。  相似文献   

7.
睡眠对于健康来说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重要,是人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中医养生名著之一《养生三要》里说:“安寝乃人生最乐。”睡眠与健康是人生的“终生伴侣”健康好源自睡眠好。睡眠好源自枕头好。  相似文献   

8.
廉锋 《世界发明》2009,(9):70-71
很多人知道胖兔子粥粥,是从他设计的环保袋开始的。两个分别以粥粥和粥粥老婆形象为主题的环保袋——“俺环保、俺快乐”和“不使寻常袋”,从2007年就开始走红,直到现在,在偌大的北京街头巷角晃荡,遇见它们的机率还是相当的大。  相似文献   

9.
一、溯源 蚂蚁食疗起源于我国,与中医药学的食、药同源、是在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宝贵的疗法3000多年来一直在民间各地流传。 关于蚂蚁食疗最早有文献记载的是《周礼·天官》和《礼记·内则》:“蚳醢以供天子馈食。”醢即蚂蚁幼虫所制的酱。我国第一部词书《尔雅》:“蚍蜉大……其子蚳”,即蚊子。唐刘恂《怜  相似文献   

10.
康健 《金秋科苑》2014,(5):70-71
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嵇康克服养生五难魏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一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魏晋之时,  相似文献   

12.
鸢绯 《科学生活》2013,(4):68-69
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不仅耍找到适合自己的,选对时机更可以事半功倍。一天中,从早晨、上午、下午、晚上到深夜,分别应该遵循“慢”、“动”、“润”、“暖”、“松”这五个养生字诀。本期,我们来看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科教授姜良铎、中国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及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一民,是如何讲解“一天五字养生锦囊”的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了《中图法》四版“食养、食疗”类目设置分散,标目注释有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科学生活》:又到春季时分,这个月先迎“惊蛰”后迎“春分”,天气慢慢变暖,人也精神多了。这期间该如何保养我们的身体,又有怎样的养生要点呢?春季养生吃什么比较好呢?  相似文献   

15.
祝您健康     
板栗的养生功能板栗,原产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能治病养生,具有多方面的滋补作用。可与人参、黄茂等媲美,故有“人参果”、“干果王”的美称。在医药书中,首载于《名医别录》,所论主治为“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至唐代,孙思边对它的补肾之功作了补充论述,所谓“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腿不遂,”传说有一个患腰腿无力的病人,好不容易爬到板栗树下,食了数升板栗,便能起行。李时珍对厚肠胃之功也进行了补充:所谓“栗于五果属水,水涝之年则采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寒泄如注,令食偎…  相似文献   

16.
云无心 《科学生活》2010,(10):15-17
"食疗"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在漫长的历史中,世界各民族都形成了类似"食疗"的"养生之道"。当下,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关注,许多打着"养生"、"食疗"旗号,号称能够"百病不生"、"多活几十年"、"彻底把健康说明白"的"传统智慧"层出不穷。健康,真的那么简单吗?"食疗",到底能有多神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论述藏医学对人体健康与寿命的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有着现实作用,论证藏医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方法根据藏医药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所记载的藏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和人体生理、病理知识,从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出发,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藏医学“五源物”对健康寿命的影响,提出了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健康养生知识,为人类保健、养生、防病治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结论藏医学对人体健康与寿命的认识具有独特性,可实施性和科学性,在研究人类生命过程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亚圣”孟子的思想主张和孔子一脉相承。他曾周游列国,倡导仁义,晚年和弟子著书立说,有《孟子》一书流传于世。若要探究孟子的养生之道,不妨细细品读《孟子》一书,或许能给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养生”一词在《孟子》中出现了3次,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提及:“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根据文意来看,孟子讲的“养生”引申为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丰衣足食。和个体的生命得到滋养相比,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业月刊》2014,(3):68-68
俗话说:“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根据“中医学”、“经络学”养生机理,长期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舒筋通络,有消脚疾、调和气血、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华佗《足心道》中指出:春天泡脚升阳同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业月刊》2013,(10):78-78
俗话说:“树老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根据“中医学”、“经络学”养生机理,长期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舒筋通络,有消脚疾、调和气血、祛病养生、延年益寿的目的。华佗《足心道》中指出: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