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1月16日,应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专业委员会会长王禹浪教授的邀请,日本著名学者藤井一二教授(日本城西大学大学院客座教授、日本富山国际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延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0月9日—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杂志主编、知名边疆史地专家李大龙先生,应大连大学科技处和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的邀请,对我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访问,并为我校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师生做了两场题为"自然凝聚: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轨迹"和"社会科学研究与电子网络资源"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我校东北史研究中心会议室举行,由王禹浪教授主持。李先生的讲座观点新颖、内容充实,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9月15-16日,由黑河学院主办,黑河学院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国北疆高等学府黑河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俄、日、韩四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4.
王立  王琪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10):142-144
王禹浪教授新著《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使东北黑土地域文化跃然纸上,并揭开了东北地域文化神秘的面纱。土生土长于黑龙江流域的王禹浪教授,揣着自幼对东北地域文化的热爱,将东北史研究倾注于自己的学术生涯,他极尽全力试图使东北地域文化在华夏文明的背景中脱颖而出。这部新著正是作者行走在东北大地三十二年光阴的感悟之作。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6,(5):142-144
<正>2016年9月15-16日,由黑河学院中俄边疆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在我国北疆著名高等学府黑河学院成功召开。来自中、俄、日、韩四国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应邀参会。黑河学院校党委书记曹百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黑河学院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新时期中俄关系大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大连大学学报》2012,(2):1+137
<正>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11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先后获批为辽宁省中国东北史暨满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东北工程研究基地、辽宁省精品课程教学单位、东北边疆历史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五大省市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大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1日-2日,由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和大连大学人文学部主办、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协办的第三届东北史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省大连市顺利召开.来自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吉林大学、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延边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渤海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四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原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魏国忠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系魏存成教授、黑龙江大学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喜峰教授、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研究员、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赵永春教授、辽宁省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何晓芳教授、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的宗教学系及考古系主任扎比亚卡·安德烈·巴普拉维奇教授应邀参会.  相似文献   

8.
《神秘的东北历史与文化》一书,是东北史领域内难得的佳作。该书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梳理了东北地区流域的历史与文化。该书作者王禹浪教授以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为视野,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域文明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综合研究。王禹浪教授把对东北历史与文化的认识自喻为"走读东北"是十分恰当的,他的研究方式打破了传统史学所使用的中原历史的编年,而是以流域为经纬"以物叙史"的方法。全书体例严谨,语言生动,观点新颖,令人耳目一新,且启发深远。书中对东北地区的文明形态以及东北古代民族所创立的"五大流域文明及五大帝国王朝",为其原创性的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6):F0002-F0002
应大连大学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唐春安教授邀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及周丰俊院士、顾金才院士等一行七人于2006年9月15-17日访问了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2,(2):F0002-F0002,F0003
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经过近十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教学、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先后获批为辽宁省中国东北史暨满学研究基地、辽宁省东北工程研究基地、辽宁省精品课程教学单位、东北边疆历史民族问题研究基地、大连地方史研究基地五大省市级重点社科基地和大连大学实践教学基地。此外,所负责建设的东北边疆史学科作为特色学科,于20(16年被辽宁省委宣传部确定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  相似文献   

11.
应大连大学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唐春安教授邀请,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钱七虎院士及周丰俊院士、顾金才院士等一行七人于2006年9月15-17日访问了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中心主任唐春安教授在中心学术报告厅对中心创建以来的研究工作做了详细汇报。专家们对大连大学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材料破坏力学数值试验研究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中心通过数值试验研究材料与工程结构破坏机理的研究方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专家们还就并行分析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来访…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学界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尤其是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论文、论著颇多,近日阅读2000年12月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安宇、周棉主编的《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一书,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从内心为年青一代的成长而高兴。该书锐意创新,能突破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一般范式,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研究近现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很多观点、看法颇有见地,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专门史(中外关系史)是我校新建硕士点之一,是在历史系世界史专业和校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留学生问题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经过精心擘划,该硕士点已形成一支颇具实力的学术研究队伍,其中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4名。近年来先后承担省、国家和国际合作研究课题10多项。现已出版著作 15部(含合著),发表论文 80余篇,其中多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本硕士点专业研究方向之一为中国与亚非、大洋洲经济文化交流史。中澳关系史是该方向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带头人张秋生教授,一直致力于有关专题研究。19…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大连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的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成功的学术盛会。与会代表们主要围绕史学批评和史学文化两个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从多方面总结了史学批评的成就,探讨了史学批评发展的途径和前景,也从多角度审视了史学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成为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渤海史研究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而成为东北亚各国都十分关注的一门国际显学,中、朝、韩、日、俄等国学术界均对渤海史开展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时至今日,关于渤海史的研究论著数量已十分可观,其中由我国著名东北边疆史学家王禹浪先生和著名渤海史学家魏国忠先生合著的《渤海史新考》(以下简称《新考》)无疑是一部值得学术界给予高度评价的优秀渤海史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18.
[本报消息]7月23日上午,由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武汉斯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斯诺和海伦·斯诺论坛”在华中师大国际文化交流园隆重开幕。赵斌副省长致开幕词,华中师大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向中外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中美两国专家、学者近30人在会上宣读论文,进行了交流发言。论坛分别由李向农副校长和该校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尹均生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9.
王禹浪教授与中国东北史研究  王禹浪 ,1956年生于黑龙江省方正县 ,满族。 1978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1978— 1988年任松花江地区文物管理工作站副站长、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8年— 1989年在日本国际语言学院学习日本语 ,1989年— 1991年被日本亚细亚大学特聘为亚细亚综合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同年被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聘为共同研究员 ,1991年— 2 0 0 2年任哈尔滨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所长、地方史研究所及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职。 2 0 0 1年 3月为日本东北学院大学在读论…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在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广州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成为当时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