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与其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因此,在日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日语语言知识,训练日语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重视有关日本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因为,尽管中日两国之间文化交流久远,但日本因其独特的民族性格、历史原因、地理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导入日本文化知识,对于日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语言文化由于其自身独特的民族性格与地理风貌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在学习日本语言的时候,必须充分了解到日语的文化特征,尤其是要理解日语的社会文化背景,让学生把日本语言与日本文化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更好的把握日本语文文化的表达特征,即暧昧性,最终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效率与效果,并提高他们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3.
外来语与日本社会的进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语外来语主要指输入日本的印欧语系语言。日语外来语的产生与发展是日本对外开放与交流的结果,是西方国家先进文化、艺术、科技、生活方式源源不断流入日本的明证,它潜移默化地改善了日本文化质地,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自主阅读实践教学的良好展开对日语能力的提升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运用能力,还可以补充支撑日语语言运用的日本文化、日本社会等相关知识。文章结合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川上弘美的作品赏析,对通过自主阅读实践教学提升日语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强调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教师同样肩负不可忽视的重任。  相似文献   

5.
王静 《考试周刊》2009,(20):87-88
在现代社会中,不同国度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交流日益密切,单纯直白的词汇语言教学路子已经行不通了。就日语教学而言,已不能仅停留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培养上,我们应该将语言与其背后的日本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日语了解日本的文化,并在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加深对日语的理解。这就亟需改变传统的日语教学方式,更多、更精地将文化教学导入日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文化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语音、语调以及语言所附带的肢体动作等方面。由于中日文化存在差异,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运用日语与日本人进行沟通时在某种程度会产生误解,导致很难把握语言负载的准确意义。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有必要将日本民族的文化适度、适当地渗透在日语会话课堂上,提高学生准确地运用日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日语语言的特定表达渗透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举例和深入剖析,日语语言的特定表达分为句型表达形式、词汇表达形式和省略表达形式3类,揭示出说话者表达感激、谦虚、尊重、礼貌、婉拒和体谅等情感的意图.隐藏于这些意图背后的正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精神、体察的文化和以心传心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语敬语变化的要因之一,就在于日本社会本身发生了重大改变。战后不久随即展开的民主化改革在建构民主主义的社会制度,确立国民主权和维护人权的国家治理原则同时,为日语敬语变化置备了最基本的社会基础,促使主要基于上下关系发展起来的日语敬语,转变成为体现人人平等和相互尊重,促进人际沟通和维护人际和谐的语言表现形式;尔后开始的产业化和城市化则通过改变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为日语敬语的大众化和“郑重语”化提供了更为具体的社会条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全球化,不仅使日语本身受到外国语言的影响,更改变着日本民众的人际交往习惯以及促进了日本民众对敬语“误用”的宽容,从而推动日语敬语朝更具对等性和平易性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日语文化教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做了探讨。主要从教室的配置、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日语语言文化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并对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作了构建,提出了三段式教学方法即:(1)传授日本语言文化知识;(2)互动,让学生自己调查、收集、研究;(3)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教师的点评。目的是使学习者透过语言看到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进一步了解日语和日本社会,为将来与日本人实际交往提供跨文化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文化的深入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基于传统日语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本文提出了在目前日语教学中文化因素导入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导入的内容和方法。因此,日语的教学不单是教授日语语法,还需要导入日本文化、进而明确两国文化的差异,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在理解、掌握日本文化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日语,达到熟练运用日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张雷 《现代企业教育》2012,(23):222-223
谚语是蕴涵文化价值最丰富的语言单位,是民族语言长期发展的产物,日语谚语是日本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日语谚语是认识和理解日本人与日本文化的一把钥匙。本文试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有关夫妻关系的谚语进行初步归纳整理,并通过这些谚语从男尊女卑意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对夫妻关系的认识三个方面来考察了日本人的传统夫妻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学习一门外语就必然要了解以其为母语的人们的文化,包括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习俗等。我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和社会制度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且在文化教学的大背景中学习外语能帮助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最终能使学生具有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际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企业全球化速度在迅速加快,运用日语从事商务工作的外国人不断增加。与国际日本语言文化教学模式接轨的变革,其重要内容之一是在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加大日本社会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14.
语言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外来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对语言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日语外来语在日本文化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相融合,还能为本国文化增添色彩,使其成为独特的语言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本文主要从日语外来语概念、日语外来语来源、日语外来语对日本的影响等方面对日语外来语及社会文化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熟练掌握日语和正确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多年来这一直是日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强弱,不仅反映出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天赋的高低,更能反映出其对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在学习中,由于母语所带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如果对日本的语言文化了解不多,那么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使人按照母语的思维方式,即本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问题,就容易造成意义上的偏差,不可避免地在交际过程中出现尴尬、费解和不快,引起…  相似文献   

16.
杜双成 《学子》2013,(5):151-152
为更好地进行日语教学,本文从日语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化导入日语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结合日本政治、地理、宗教、民族风情等具体文化内容,增加文化内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日本语言、岛国文化、大和思维和行动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在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思维,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分析日语教学与日本文化的分析,提出一套有效提高日语教学的方法策略,深入探究与之有关的语言教学文化导入方式,提高日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而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综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语言与文化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要真正掌握日语,不但要学习日语语言知识,而且要学习日语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因此,在日语教学中,导入日本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文化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习日语的人都知道"暧昧"是日本语言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日语表达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既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也反映了整个日本民族的文化特性.暧昧的语言表现几乎涉及到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我们在学习日语当中的难点.本文从表现形式入手分析日语"暧昧"表达的内涵,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9.
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任何语言都是某种文化的特定反映。有其深刻的内涵。学习日语如果不了解其所承载的特殊文化,就很难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日语。长期以来,传统的日语教学一直强调日语的内部形式,重视语法、句型等知识的讲授,忽视了文化因素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日语教学中的日本文化导入问题。  相似文献   

20.
秦娟 《考试周刊》2009,(50):137-138
汉语和日语看似相同,其实这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文化环境完全不同。如果日语教学者只重视学生纯正的发音、丰富的词汇量、正确的语法句型等方面的教学,而轻视对日本文化、日本社会、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这些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因素的引导,那么必然会产生文化摩擦,使交际难以顺畅进行。因此,日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从日语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