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叙事是从文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叙述发生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故事,它是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地理教育叙事就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讲述自己的地理教育故事,此时的教师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主角,它是来自教师内心的声音,是教师真实情感的流露。  相似文献   

2.
黎加厚 《上海教育》2006,(8A):11-12
让教师述说自己的故事 教育叙事是从学叙事迁移到教育研究领域来的一种方法。所谓“叙事”(narrative),就是叙述故事。在西方的叙事学(narratology)定义中,是指对“述说”的研究,一般是指学、电影等艺术作品的研究。在教育领域,叙事用来描述教育教学活动的事实、经验、资料数据、过程等,反映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在人类的日常生活领域,“叙事”反映的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事件相关的认知结构,使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因此,从人类认知和学习的角度看,“叙事”本身就是一个大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叙述教育事件的方式实现对叙事者自我精神生命重建的过程,是构建新的教育生活方式的过程。只有承担了伦理使命的教育叙事才是有深度的、好的教育叙事。这样的教育叙事超越了经验性、技术性的层面,成为一种具有伦理关怀和本体意味的生命实践的叙事。它需要承担存在之重、伦理之重,需要经历从无叙事伦理到有叙事伦理,进而又从叙事伦理到生存伦理的转变。好的教育叙事者需要具备宽广的精神维度,具备生命的广度和灵魂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小昌2018年发表的小说《白的海》,集中表现广西北海越南难侨、开发移民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作家围绕"鱼嘴镇"这一特定地理空间,借由记忆、欲望与死亡的叙事展开虚构的历史,将主流宏大叙事边缘化,将历史模糊化的叙事策略,突显了现代化进程中诸多的冲突,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迷惘、断裂等现代性问题。从地理空间构建角度来看,小说在检视反思人的"困"与"逃"——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其地理叙事策略背后具备了深刻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Blog给教育叙事研究带来的崭新的发展空间,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育叙事报告的构建。目的就是希望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加关注教育叙事研究,以此来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的为基础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年来受到普遍重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它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然而人们对于教育叙事研究仍存在误解。从叙事研究的历史考察、其与教育叙事的区别以及如何去做教育叙事研究来看,教育叙事与教育叙事研究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具有的研究气质。  相似文献   

7.
地理是中学阶段一门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得较好的学科。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地理课将作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桥梁进一步发挥重要教育功能。“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这次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中学地理教育过程中,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地理教育中应注意把握好“地与理”、“文与图”、“人与地”和“知与行”等四个关系。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中学地理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地理事实材料,如:地名、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演变和…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一种政治叙事。从叙事学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与学科交叉研究的创新方向。为此,应首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叙事学基础性论证,而其历史发展、体系结构与理论使命则是基础性论证中的重要内容。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叙事是从借鉴教育叙事的研究方法为起点,逐步演进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并应用于特定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而在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样态中日趋成熟。从体系结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叙事性维度已经基本实现了要素化,呈现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等四个基本维度的整合与统筹。从现实变革的实践挑战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发生的逻辑和运行的机理仍有待理清,其分析进路中理解思维、动力驱动、学术框架、实践效能、价值旨归等基本问题尚需阐明。  相似文献   

9.
“走进生活找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叙事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故事的描述,去追寻教育参与者的足迹,在倾听教育参与者内心声音的过程中,发掘教育个体或者群体行为中的隐性知识并揭示其蕴涵的价值和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岳龙博士指出:叙事角度可以灵活多变,随心所欲地转换,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一大特色。叙述可用听闻、查阅文件、采访、转诉等等方法来调度。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叙事的概念叙事研究的范围很广。"叙"为叙述,"事"为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故事。2003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有篇邱瑜的文章是这样说的:"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要想做好教育叙事研究,选择合适的叙事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叙事平台就是教师用来进行教育叙事的工具。常用的教育叙事平台可分为传统平台和电子平台两大类,传统平台主要是纸、笔。电子平台则主要以计算机、网络为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叙事:一种研究态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事研究:先做事,再叙事 教育叙事之所以现在引起了比较广泛的重视,是因为中国的教育界正在或者说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教育研究要尊重事实、谈论事实。 所谓教育叙事。就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作者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育叙事的概念叙事研究的范围很广。"叙"为叙述,"事"为故事,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故事。2003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有篇邱瑜的文章是这样说的:"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教育叙事:使人"有所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教育叙事的阐释叙事,就是叙述事情(《现代汉语词典》),就是陈述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其中主要是叙述人类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和社会现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经验,而叙事是将这些经验组成有意义的事件的一种基本方式。人们通过叙事介绍经验、交流体会、表达思想感情,因而,叙事可以为他人、为自己提供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通过Blog网络平台进行远程交流与学习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一种新兴的质的研究形式,教育叙事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开展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是网络时代的大胆尝试.在简要分析了教育叙事的基本特征和Blog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log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相关概念,论述了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可以使叙事报告数字化,使叙事研究更容易保存、流通、复制,使叙事研究的传播范围全球化,竭力为网络教育叙事研究寻求理论或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一、病症扫描 病症一:虚构化。有些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目标,就是盼望在报刊发表教育叙事作品。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究报刊的用稿特点上,只要报刊喜欢发表的,他的教育叙事统统都有,即使没有,都能够虚构出来。不但虚构事例,而且虚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莉 《地理教育》1998,(3):16-16
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产生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经验是形成理性认识和科学理论的基础。经验总结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依据已有的事实,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教育经验总结,就是根据教育实践所得到的事实,分析综合这些教育实践的材料,使它们上升到教育理论。本文主要从中学地理教育的角度来谈谈地理教育经验总结法。  相似文献   

18.
《庄子》是一本故事集,它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件件教育叙事研究,今天的教育叙事研究难与其媲美。其名篇《庖丁解牛》仅短短的366个字,就蕴含着"经验之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视听理论和学习理论。庄子教育叙事结构与方式,包含着多种教育技术的实践模式和新教育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庄子阐述得也相当深刻。《庄子》是一处未开垦的教育技术处女地,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有哪些特点及教育叙事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实例把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具体应用到经济法教学之中。经济法教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操作都很强的主干课程,如何选择好教学方法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很重要,本文就是通过尝试运用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来达到此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以叙事理论为指导,借鉴教育叙事、道德叙事、叙事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语言教育性的向度,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探讨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其顺利进行和实现价值的基础。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语言是思想政治教育叙事三个紧密相关、不可缺少的结构要素。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取得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