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向群 《现代语文》2008,(7):154-154
“理解并翻译浅显的文言文中的句子”,是高考语文对考生的一个较高的要求。随着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翻译文言句子的分值不断加重,文言翻译成了考生失分的重灾区。那么考生如何才能从容应对文言翻译题,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高考试题历年来是一根指挥棒,每年一度的高三物理总复习就要开始了。如何与学生进行复习呢?结合1991年高考试题谈几点意见。一、要依纲靠本、精读高考说明书从1991年物理高考试题看:来自课本内容的有9题占29分;从课本上稍加改变的有19题占50分,一共是79分(要求较高的难题只有六题占21分),而1988年高考是25题73分,1990年高考是25题72分,这说明来自课本和稍加改变的题分在逐年增加,体现了题目的难易程度是贯彻了“稳中有降”的方针,因此复习中应紧紧围绕大纲和课本展开复习。“做到依纲靠本”最根本的一条是要弄清每一个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考语文试题与中学语文课本的逐渐“脱钩”,不少教师感到困惑、茫然:既然高考试题淡化了课本的内容,那么课本还要不要学?语文到底应该如何教?我们仔细分析研究一下高考语文试题,便不难发现,尽管试题直接取材于课本的固然是太少了,但那些取材于课外的试题(最主要的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还有相当的基础知识题),绝大多数和课本的内容脱不了关系,正所谓“课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向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既多又杂;而且散见于教材。因此整理、复习这部分知识内容是令广大考生深感头痛的事情。本刊急考生所急,特别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文翻译及诗歌鉴赏四个方面入手,“烩”制出这道特制的有关文言文复习与解题技巧的“拼盘”以帮助考生备考。  相似文献   

5.
“仿写题”因为能灵活多样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历来受到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仅以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看,除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三套试题外,其余十二个自主命题的省(市)试题中有6家出现了“仿写题”,且在沿用传统的“仿句”形式的基础上,在题型的设计和考查的内容范围等方面,又有了创新。对此,我们在复习迎考中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高考前总复习阶段,不少同学往往游弋在题海中,寻题,做题,押题,而忽视了对课本的系统复习,这实在是舍本求末之举。必须注意,历年语文高考题都是以“本”(课本)为本,以“纲”为纲的。高考中,尽管有的题不直接出自课本,但也大都源于课本。因而对课本的复习,绝不可忽视。面对内容多而杂的12本语文书,该怎样复习呢? 一、复习目录。目录是书本的纲目,通过目录,可以复习检测许多重要知识,不少试题的编制  相似文献   

7.
坚守与应变     
从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的阅卷情况看,湖北省考生的语文成绩整体上较以往有所提高。一、答题情况分析1.传统优势项目得分稳定文言语句翻译题(第13题)一直是我省考生得分情况最好的试题。今年,这一优势得以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今年的高考语文题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变化,是近年来变化化最大的一次。在内容上,将新增默写名句名篇和文言翻译的内容;在试卷结构上,最明显的变化是调整了主客观试题的比例,终部分客观题改为主观题。  相似文献   

9.
与过去高考相比,通过了会考之后的“新高考”试题显著的变化就是不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开始将兴趣转向大量的模拟题,试图以考试方法的探索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是指导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呢? 一、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分析一下高考题,我们不难看到,“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绝不等于抛开课本不管。命题虽然不一定取材于某一篇课文,但命题所用的知识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内容,考查的能力要求与课本的能力要求相当。以1995年高考试题为例:第10题考查的人物称谓,其例句全部来自课文;第29题要求默写的名句“流水不腐,户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题的考试分值又加重了,而文言翻译试题更是成了失分的重灾区。笔者翻阅了许多资料和相关参考书,结果发现,无一例外地谈到了翻译文言  相似文献   

11.
一、注在语文基础知识,加强对课本内容的重视长期以来,高考语文试题与中学语文课本内容不直接挂钩,即“离本不离纲”,这在无形之中给语文教学带来负面效应。“语文是主科中的副科”。“语文课本学不学一个样”等观念随之而产生。1998年高考则对这些错误的认识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试题不仅注意考查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加强了对语文课本内容的检测。如试卷1~5题考查的词、成语全都是在课本上或报刊杂志上常出现的词语,6、7题涉及的病句和歧义,8、9题句子的排列和衔接,也是着眼于基础。文学文化常识题(11~13题)大…  相似文献   

12.
高考复习历来提倡回归课本.一方面,翻开课本。可以重温学习的历程,回忆学习的情节,知识因此被激活。联想由此而产生;另一方面,课本又是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命题人创作高考试题的园地。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数学内容,激发着命题人的灵感.因此,每年高考之后,我们总会惊喜地发现高考试题中总有几题是直接来自课本中的例习题。或是由课本例习题经过适当改编而成的.高考命题追求创新。创新可以推陈。推陈意在创新.下面以2006年高考中几道推陈出新题为例,领悟高考命题人思想的精彩,并从中探索回归课本复习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整体看,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 (北京、内蒙古、安徽卷 )语文试题,稳中有变,瑕瑜互见。   一、整体稳定   卷面结构、考点范围、题型题量整体上与 2000年秋季卷完全相同。其中,文言阅读、科技阅读的文选,与历年高考文选的体裁、类型相同;第四大题阅读,文体特色与 1997年、 2000年的文选一致,体现注重文学性考查的导向;作文沿用话题方式,限定性小,出发点仍是高扬“自由”“个性”“创新”的时代旗帜和写作理念。高考卷的整体稳定,体现了高考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利于教与学的正常进行,有利于考查选拔的常规化操作…  相似文献   

14.
文言知识题是指对文言知识(如实词词义、虚词用法、句式等)的单独考查或综合考查(如标点、断句、翻译等)的试题。我们以1978-2014年的216套语文高考试题为调查对象,对其中的文言知识题进行全面客观的统计和分析,并揭示其题型规律。  相似文献   

15.
放箭要瞄准靶子,复习要认准目标。这靶子、目标是什么?一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能级要求,尤其是今年新提出的要求,如“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二是高考试题的变化,今年,客观题比例可能减小,“文言翻译可能另选一段”,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三是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总体上看,除作文外,近几年考生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从复句关系的角度设题已经成为“热点”之一。从1992年开始考文言复句到现在,几乎年年有,而且形式多样化。为了便于备考复习,本文就近年来高考文言复句试题作一些分析,对应试复习谈一些认识。一、高考文言复句试题分析试题内容具体有以下四方面:1.通过给译文试加关联词语,考查复句关系。如1996年(全国)试卷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题: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拔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上关联词,应当是A既然……只有B.倘务,‘…那么C.只要……就……D.宁可……也要处理此类题,首先要把题干文…  相似文献   

17.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为此,高中的语文教师都非常重视文言字词的解释,但往往重“义”而轻“意”。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把文言课文从头到尾翻译一遍,字字落实,句句翻译,才可安心,然而,从考试反馈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20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的第17题“解释加点字”和第19题“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两题共10分,全市的平均得分仅5分,得分率只有50%。  相似文献   

18.
王芝平 《中国考试》2007,(10):21-24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是高考试题的真实写照,高考万变不离其宗,依纲扣本,其中的“宗”和“本”指的都是课本,每年高考结束,我们都会发现:“题在书外,根在书内”,即很多高考题都源自课本中的定理或定理中的思想方法,或是例题、习题的重新组合,课本题大多都蕴涵着丰富、深刻的背景,实践证明。以课本为素材组织高考复习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是提高成绩的非常有效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晓悉高考语文试题发展的轨迹,从中明了其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它与教材,教纲的关系,对复习教学中的有的放矢至关重要,对应考者适应“指挥棒”的要求更为迫切。 纵窥15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发展轨迹的特点基本是:稳中有变、衔紧智能、从“实”向“活”。 其稳中有变的特色:一是卷面内容框架稳定,以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  相似文献   

20.
魏羲之 《广东教育》2005,(11):42-43
2005年全国10多套高考语文试题涉及到的常见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出自中学语文课本。现依据试题,结合中学课文逐题加以例析,希望广大同学能够明白高考试题的材料尽管取自课外,但知识点多在课内,高考实际考查的是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