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负重超等长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影响,包括下肢最大肌力(MVC)、起跳速度、下肢爆发力、发力率(RFD)、纵跳高度等.结果显示:负重超等长训练能有效发展篮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提高起跳速度及腾空高度,改善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提升运动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通过比较不同类型踝关节护具对人体脚踝的影响,选出较为合适的护具,以达到有效预防踝关节损伤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方法:选取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10名,分别穿戴三种不同类型的护具:肌内效贴、绷带和护踝,在蹦床网面上做垂直起跳动作,对照组为光脚组。通过Vicon2.1动作捕捉系统和肌肉电信号测试仪对受试者运动下肢进行同步测量,采用重复性方差检验,得到穿戴不同护具时受试者下肢及脚踝关键部位的运动学参数以及下肢肌肉的运动特点。结果表明:通过表面肌电信号的积分肌电值,分析得到受试者在蹦床运动的踩网阶段,股内侧(701.1)、腓肠肌内侧(619.19)和胫骨前肌(561.34)较为明显;从十名受试者的肌肉输入贡献率来看贴扎肌内效贴时最大,其次穿戴是护踝,然后是缠绕绷带,最后是光脚时。三种不同类型护具跳跃时下肢肌肉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肌内效贴最为明显。对受试者垂直跳跃的运动学实验数据比对经过重复性方差检验结果为:膝关节最大角度屈伸变化量中,绷带组显著大于光脚组(P<0.05),肌内效贴和护踝组并未达显著差异(P>0.05);在踝关节最大角度变化量上,肌内效贴组显...  相似文献   

3.
跳马对运动员的灵巧、速度、弹跳力、推撑力及身体的控制能力都有较高要求。身体训练应当着重发展运动员手腕、肩带、腰腹以及下肢肌肉的爆发力,增强踝关节的力量,提高助跑速度,弹跳能力和推撑能力。我队跳马好的运动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选材时就具备了较好的力量素质(特别是爆发力)过去曾获跳马冠军的梁志刚,入队前就能在吊环上停住各种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女子铁饼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13名我国健将级女子铁饼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专项投掷速度对女子铁饼运动员专项成绩的影响最大,它对专项成绩的贡献率为56.58%.②对女子铁饼运动员专项投掷速度影响最大的是下肢爆发力,其次是躯干力量,下肢最大力量的影响相对较小;③专项投掷速度与下肢爆发力呈高度正相关、与躯干力量呈中度正相关、与下肢最大力量呈中度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究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相关生理指标及体能素质的影响。方法:14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分为整合组(n=7)和对照组(n=7),整合组进行功能性力量组合血流限制训练,对照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干预开始前进行前测,8周后进行后测。比较实验前、后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灵敏素质以及最大无氧功率和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8周训练干预后,整合组和对照组膝关节60°/s角速度等速峰力矩显著增强(P<0.05),增幅优于对照组。2)整合组最大无氧功率、平均无氧功率、下肢围度等生理指标显著增加(P<0.05)。3)整合组在爆发力、速度素质测试均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提升幅度优于对照组;但T灵敏测试,整合组和对照组均未产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功能性力量与血流限制整合训练可以提高足球运动员无氧能力、等速肌力、速度、爆发力等素质,并有效促进肌肉肥大,训练效果优于功能性力量训练,但灵敏素质未见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分析交叉采用筋膜训练和功能训练对网球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30名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5人。对照组按照功能训练计划进行,实验组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2-3个筋膜训练动作(每次训练1.5小时,每周3次,共12周)。30名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后分别测试上、下肢爆发力,上肢爆发力采用药球掷远,下肢爆发力采用纵跳,最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训练12周后,仅实验组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比训练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上、下肢爆发力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筋膜训练能明显地提高网球运动员的上、下肢爆发力,可作为功能训练手段的有效补充。建议:正确选择多种形式的筋膜训练方法,并进行长期的有规律的锻炼,以此达到更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评估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者在不同跑速落地阶段踝关节的肌电激活模式,并评估动力学约束对踝关节动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招募14名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男青年和14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无FAI的对照组,在跑步机上以自选跑速、快速、慢速在跑步机上跑5min,通过三维动作捕捉收集运动学数据和下肢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肌肉疲劳过程中功能性不稳踝关节表面肌电瞬时中值频率(IMDF)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两组共28名受试者:功能性不稳组(FAI组)14名,对照组14名.对于两组踝关节肌电IMDF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肌肉疲劳过程中, 1)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外侧头IMDF的变化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I组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IMDF未随时间出现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 1)疲劳过程中,FAI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IMDF不随时间发生变化; 2)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的受试者中枢控制策略可能发生改变,功能补偿能力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平衡训练对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效果,旨在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提供一种更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患有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受试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肌力训练,实验组则进行平衡训练,干预时间为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通过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踝关节AOFAS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踝关节AOFAS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的运动功能以及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主要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研究不同踝关节保护措施对足球运动员侧切时支撑腿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对足球运动员在不采取踝关节保护措施、贴扎和佩带护具3种状态下侧切过程中支撑腿有关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在侧切过程中,贴扎缩短了受试者从接触地面到达首次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时间,减小了足最大背屈角度、最大内翻角度和最大内翻角速度;护具显著减小了足最大背屈角度,明显增加了最大内翻角度和踝关节最大外翻力矩。结论贴扎能有效地减小踝关节活动度,但使人体侧切着地初期缓冲能力下降;贴扎能为人体保护机制提供更多的时间来应对踝内翻,也许会减少踝关节潜在的损伤。护具能有效地限制了踝的屈伸活动度。二者的使用并未对膝关节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男  檀志宗 《体育科研》2012,33(4):80-84,88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形成机制分别从力量、本体感觉、姿势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且归纳了目前康复中所采用方法的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踝关节不稳人群进行不同方式的平衡训练,以提高踝关节平衡控制能力及稳定性,减少踝关节损伤的发生几率;比较不同平衡训练方法对改善踝关节稳定性的实用性及优劣性。方法:进行为期3周的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器及Bosu平衡球训练,测试踝关节稳定性。结果及结论:结果显示,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器和Bosu平衡球都能显著提高个体踝关节稳定性及方向控制能力;Biodex Balance System仪对踝关节稳定性的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运用运动力学方法,从解剖学角度对滑行姿势中踝关节最小角度范围进行分析。认为较小的踝关节角度有利于提高蹬冰效果、增大滑行水平速度;并实际分析当前运动员踝角过大的成因,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为运动员及教练员重视踝角在滑行技术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取踝关节周围阿是穴、解溪、悬钟、昆仑、太溪、申脉等穴位,针刺加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治疗踝关节软组织运动损伤128例,每次留外20~30min,每天治疗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经1~2个疗程治疗,痊愈92例(71.88%),显效20例(15.63%),好转15例(11.72%),无效1例(0.78%),有效率99.22%。  相似文献   

15.
男子优秀摔跤运动员的踝关节肌力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组等动测试方法,并紧密结合摔跤项目的运动实践,探讨摔跤运动员的踝关节肌力特征。结果表明,踝关节背屈肌力是优秀摔跤运动员训练中应注重发展的力量素质;踝关节的肌力特征,是以肌肉持续抵抗疲劳的能力为主。  相似文献   

16.
局部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霞  张林  王国祥 《体育科学》2011,31(3):68-73,80
目的:通过分析局部肌肉疲劳前、后踝关节在矢状面内运动的位置觉、肌肉力觉的变化,探讨局部肌肉疲劳对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为踝关节损伤防治和康复训练提供基础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14名无踝关节疾患的受试者为实验对象,踝关节位置觉采用对踝关节跖屈5°的被动定位、被动复位能力进行测试,肌肉力觉采用受试者踝关节对跖屈肌群25%最大等长峰值力矩值的复制能力进行测试;疲劳测试采用60最大等速向心运动模式;对于局部肌肉疲劳前、后踝关节本体感觉的对比,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结果:踝关节的位置觉(VEJPS和AEJPS)和肌肉力觉(RVEFS和RAEFS)在局部肌肉疲劳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踝关节的位置觉均较疲劳前下降;2)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踝关节的肌肉力觉均较疲劳前下降;3)踝关节最大等速向心运动至局部肌肉疲劳后,受试者的中枢控制策略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篮球运动中踝部损伤的发病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篮球运动中踝部损伤的发病规律,制定其相关的预防措施,对吉首大学99级、2000级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篮球运动中踝部损伤以运动员跳起脚落地不稳、准备活动不充分等为主要原因;损伤性质以急性软组织损伤为主,约占84.72%;损伤程度以中度损伤居多;有过2次或2次以上的踝部损伤的学生约占65%以上。可见,积极预防篮球运动中的踝部损伤,以减少其对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踝关节损伤的机理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屡见不鲜,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约占急性运动创伤的17%。这类损伤的性质并非十分严重,但若早期处理不当,也会严重地影响生活、工作、学习和训练。本文试图从现代运动医学的观点出发,对体育运动中所发生的踝关节损伤的机理进行全面科学的剖析,同时就如何有效地进行伤后功能的恢复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篮球运动参与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进而避免踝关节损伤的发生,主要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探究体育专业学生从事篮球运动时出现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动作不合理、自我保护意识差,踝关节专项准备活动不足、体能不足这四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蔚兵  李静  张乐 《湖北体育科技》2016,(10):873-875
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法,并向体育学院从事羽毛球教学、运动损伤类学科的教师和专家针对踝关节损伤原因的及预防问题进行探讨、学习,对调查问卷所显示出的有关踝关节损伤的原因进行研究,得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踝关节损伤的结论: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对踝关节损伤的不重视而忽略对踝关节损伤预防的知识学习。羽毛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类型主要是踝关节韧带拉伤、挫伤和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