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不利于培养二十一世纪具有开拓性和创新性的人才。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育的现代化不但要求教师的观念现代化,还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沈庆 《考试周刊》2013,(4):144-145
长期以来,学校里的科学教育主要采用注入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与技能。这种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各国教育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倡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信息技术是教学中的新型手段,如何让它在探究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侧重阐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们必须改变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新型的师生平等气氛和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学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多媒体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手段,为新型数学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媒体教学实践,简单介绍多媒体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慕课作为一种网络教学资源,为高校教育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学,让那些因特殊原因缺课的学生能及时补习并强化其专业知识体系,也增大了跨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能和机会,为我国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设计作业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在以往的语文作业设计中,教师一般就是让学生简单地做教材后的练习题,或者是让学生做一些练习册的题目,导致很多学生将课后作业当成一种负担,或者是以一种"应付"的态度来对待,这样对待作业的态度不仅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设计多样化的语文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来看,传统的教学过程缺乏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也进一步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枯燥无味。大多数学生很难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思考,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发展和成长。在新时代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首要任务。本文意在提倡大学英语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勇于质疑,采用分组讨论、辩论模式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只采用该门学科的单一知识进行教学,则显得手段单一、思维狭隘,不利于开拓学生视野、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负面效果反映明显,让老师看着着急,也为自己的教学手段自责.我们根据教学一线工作者的亲身体会,结合个人感悟创作而成,分析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其他学科知识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以及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当如何解决等问题.究竟如何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我们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我国英语教学的质量也随之显著提升,许多新型的教学手段被逐步应用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育戏剧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但通过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应用,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其独特的效用。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英语,增强其灵活运用语言的技能,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运用教育戏剧以提升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罗墅森 《考试周刊》2011,(87):19-20
应试教育下的高中语文教育往往把应付高考的实用主义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南,忽视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文化语文应成为高中语文教育的制高点,让学生成为优秀文化的受益者、传承者和建设者;应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实现语文教育传承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大改变了教学课堂结构。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重要课题。要认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让现代化的设备恰到好处的在课堂上运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生物教学强调情境与协作,重视直观和操作,提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带网络功能的多媒体计算机引入生物课堂,将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互助品格、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方面都能起到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要求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与时俱进。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教材也相应作出调整,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有效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操作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践能力。中职财会专业应以"能力为本位"为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会计人才。《成本会计》是财会专业的重点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就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成本核算岗位,该课程应用性很强,传统教学理念忽视了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本文以学生能力本位为教育教改理念,从建立成本会计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的具体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论述构建新型《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模式,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更新教育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重视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使教学由"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并争取学生参与到这个转变过程中来,同时我们还得分析学生,研究学生,因人而异地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下工夫,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  相似文献   

17.
人是第一要素,任何改革首要的是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革。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否认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这样的师生关系和学生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阻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式。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在新课改中,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冲击,旧的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已变得十分必要。新课程改革就是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以新的定位、新的观念来善待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构建一个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测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重结果,轻过程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一个十分明显的教学弊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这样做显然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更不利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初步了解一些数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课程改革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