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校园“奥运宣传协会”,开设奥林匹克教育课,保证每月有2个课时以上的奥林匹克教育课。学校把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将奥运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2.
该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校园“奥运宣传协会”,开设奥林匹克教育课,保证每月有2个课时以上的奥林匹克教育课。学校把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将奥运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3.
郝亮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2):140-142
长期以来,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一直在“生物体育观”的“工具理性”下发展,巨大的运动负荷背后却隐藏着对身心的摧残和扭曲,是体育人文精神的“异化”,比赛场成了国家利益、民族精神、“功利主义”的竞技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生态奥运”的提出,标志着人类体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目的以远远超越了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的认识,体育背后强大的“人文魅力”日益显现。本文讨论了体育人文的本质以及体育人文在学校、社会、竞技赛场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使广大学生关注奥运、了解奥运、参与奥运、体验奥运,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奥林匹克深邃的精神实质。构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融合奥林匹克知识与精神的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奥运知识及奥林匹克文化,深刻体验奥林匹克精神,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必将完善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情报参考》2007,(5):F0002-F0002
呼家楼中心小学作为北京市奥林匹克示范学校,作为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校、北京市模范集体、德育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北京市田径体育传统校、健康促进学校、课间操示范校,以“对学生成长负责,让学生享受成长快乐”为宗旨,深化“三礼”“炎黄传承”校本特色,将奥运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有机融合,改善育人模式,创新活动品牌,用孩子喜欢的方式引领他们了解奥运、参与奥运、服务奥运,提高道德水准和健康素养,在“弘扬民族文化.放眼世界文明”的教育进程中,存留精神遗产.实现“做中国人,做现代国际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思想为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与体育教育有着不解之缘,与学校体育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本文从教育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奥林匹克思想与学校体育思想的关系,教育是奥林匹克的出发点,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观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通过阐述体育教学倡导健康体育的紧迫性,构建“健康第一”的教学内容,不断加强“健康第一”的教学实践,引导学校体育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展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距离北京2008年奥运会只有两年的日子里,时间带我们迫近奥运;在构建“一班一国”,组建“小小奥组委”、“奥运长廊演绎百年奥运史”等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中,孩子们带我们走近奥运。校园里,“奥林匹克风”正在流行……北京将评选出200所“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选定200所“同心结”中小学与国际奥委会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结对”联系。  相似文献   

10.
李娜 《考试周刊》2011,(45):121-12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思想、文化、教育等角度探讨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的关系问题,并指出了两者已从多个方面体现出一定的融合趋势,如奥林匹克思想在现代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奥林匹克文化的体育教材化等。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学校体育的融合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处北欧的瑞典和芬兰是现代体育开展较早的国家。历史上它们各自举办了一届夏季奥运会,在会徽中充分体现了北欧人的健美与活力。1952年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会徽图案的设计简洁而清晰,主要表现了奥运主会场的标志性建筑“奥运塔楼”和“奥运五环”,意味着光辉的奥林匹克来到了“千湖之国”芬兰;同时,世人也能感悟到芬兰人对奥运的那份深深的敬仰和渴望之情。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流教育思潮和学校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体育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必然结果,是和谐教育的表现。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回顾,探讨了素质教育下学校体育思想变化的背景,从体育运动的物化、学校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质、和谐教育、重视学校体育校园文化等方面,解析了学校体育思想变化的必然性,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思想进行了重新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奥运会周期性与高潮性的活动内容,对举办国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一次对全民奥林匹克教育的良好契机。任何国家举办奥运会都离不开大量的组织者和志愿者的参与,在志愿者队伍里,年轻的大学生作为一支为数众多的生力军,在赛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深受奥运理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产生积极的影响。做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抓住北京奥运会的良好契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弘扬奥运精神深化奥运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紧紧抓住2008北京奥运会这一教育良机,实施奥运德育,以首都青少年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质为标准,为“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实现做贡献。学校制定落实《北京市学校奥林匹克教育行动计划》方案,倡导用建设的思想,抓实德育,用创新的思想改进德育,用开放的思想扩大学校德育的影响力,开展了一系列以奥运为主题的德育活动。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学校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即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集体主义观念、公平竞争的理念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奥林匹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带来了生机;奥林匹克教育与素质教育目标一致,对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全民素质水平具有推动作用;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热爱环保,弘扬人文精神和献身科技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萨马兰奇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论述了前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传播奥林匹克思想和理念,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以及萨马兰奇与我国体育的不解之缘.主要结论:萨马兰奇是位改革家,体育商业化,奥运职业化是他的首创;奥林匹克因他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奥运的北京,我们充满期待。这将是精彩的时刻,是中华民族的精彩时刻,更是全世界的精彩时刻。第29届奥运会组委会和教育部联合制定了《“北京2008”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其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开展奥林匹克教育的典型学校,并起到示范作用。在全国近4亿青少年学生中开展奥林匹克教育,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和理想,是我国对国际奥委会的承诺,也是国际奥委会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要求。为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2008北京奥运,弘扬奥运精神,发掘奥运文化内涵,宣传奥运理念,普及奥运知识,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将以“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教师征文活动。征文日期为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31日。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国学校体育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教育价值和思想精髓方面,有选择地借鉴与吸收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来推进学校体育自身的改革,进而增强学校体育文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2008,(5):16-16
为了促进奥林匹克教育深入班级和中队,全面普及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真正关注奥运、了解奥运、参与奥运、体验奥运、得益奥运,获得身心和谐发展,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班主任》杂志社举办了“北京市奥林匹克教育班队会大赛”。  相似文献   

20.
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切实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体质的精神,大力推进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北京教育学院作为奥运教育培训基地,构建和实施了迎奥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全员培训,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参与、创新、服务的平台。通过普及奥运知识、传承奥运文化、学习奥运礼仪、精通体育技能、宣传服务奥运,让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做素质教育的开拓者,做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者,做阳光体育运动的实践者,做“育体、育心、育人”的传教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