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表现性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将内在的东西(比如内隐知识、人格、情感等)表露、外显、展示出来,让别人(也包括表现者本人)能够清晰地感受到,直观形象地观察到,是一种重视“外显品质、凸显能力、重在体验、行动中学、结果为本”的学习方式,它能推动教学“从求知到表现”的转变。与此同时,他们提出了表现性学习“以问题为表现学习的中心,获取有关的信息,释义所获取的信息,生成新信息的外化模型(表  相似文献   

2.
自我表露的提出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20世纪70年代开始涉及教师自我表露。文章以"爱情心理学"课堂情境为背景,探讨教师自我表露及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教师自我表露在"爱情心理学"课堂情境下的有效性,展示教师自我表露对实现课程有效教学的案例,揭示教师课堂自我表露对有效教学的意义,为教师达成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决定了他们在课堂上的展示能力。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的活力,它已经成为新课改理念下新课堂的标志性符号之一。课堂就是学生日常展示的舞台。展示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露、表述、表达、表现、表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着力培养他们的课堂发言能力,为他们更好的展示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4.
赵兰 《今日教育》2014,(5):50-51
高效课堂的核心文化之一就是展示。展示是表述(观点)、表达(情感)、表演、表现、表露。它既是内容也是教育的形式,展示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展示作为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其效果决定课堂的有效程度。  相似文献   

5.
表现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机制,是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途径。"表现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主动作业",将自己的学习结果及良好的内在素质外显出来,以促进个体差异发展与群体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主动作业、指导方法,归纳总结、形成成果,表现展示、深思质疑,反思评价、提炼升华等措施实施基于引案的表现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采用跟踪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对比分析大学生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内的自我表露情况及特点,包括表露的倾向性、主题、目的、心理预期等,得出以下结论:与人人网相比,样本在微信朋友圈内更少展现负面形象;社会自我是大学生在人人网、微信朋友圈内进行自我表露的主要形态;微信朋友圈中精神自我的展示更加明显;"强关系"理论下,微信朋友圈比人人网更黏合。  相似文献   

7.
要实现儿童创新人格的发展,其重要的环节便是“学会表现”。学会表现,不是简单地“作秀”,而是将每一个人自身内在的精神面貌通过某种外显的方式展示出来。表现是每一位儿童的天性。通过课堂表现性学习、课外表现性活动等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表现意愿和表现能力,并最终促进小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外"自我表露"研究现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当中重要的行为表现,是表达和衡量亲密关系的重要指标.有关"自我表露"方面较有代表性的心理学理论非常丰富,中外学者从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领域对"自我表露"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自我表露的相互性、朋友和恋人间的自我表露、自我表露的性别差异、表露创伤性经历等,目前中国学者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与国外大致相同.另外,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自我表露"的影响成为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2007,(12)
一、什么是冷课和热课瞿晓峰(常州市教研室):伴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我们在积极反思课堂教学观摩、展示、研讨活动的外显方式和内涵底蕴。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类型的课例是我们广大科学教师热衷于展示的,但同时也有一些类型的课例被很多执教者在各类观摩、展示、研讨活动中刻意回避。我们不妨把前者称为热课,后者称为冷课。  相似文献   

10.
正"展示",是当前课改中流行的热词。在当前课改热潮中,我们为什么又提出了"碰撞"一词呢?"碰撞"的内涵是什么?在课堂学习中,"展示"和"碰撞"有什么区别?1."碰撞"的内涵是什么?碰撞即对话: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碰撞即论证:是一种各持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活动。碰撞即产出:通过思维碰撞即教学互动、思维对话和严谨的论证过程,最终要产出思维成果(含外显和内隐成果)。"精彩观念"最能彰显出学生  相似文献   

11.
运用访谈对12名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师自我表露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是无意识、随机进行教师表露,只有两位教师有意识在课堂里展示自己。教师自我表露多少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性格特征和教师倦怠问题有关。本研究提示教师在课堂里多应用教师自我表露,提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教师自我表露能力的培养,提示教师和研究者在多个方面对教师自我表露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别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情感错误归因程序(AMP)对内隐相貌偏见进行测量,考察了无偏见目标对内隐与外显相貌偏见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内隐和外显的相貌偏见普遍存在;(2)内隐与外显的相貌偏见之间整体表现出结构的分离;(3)在低IAT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对外显偏见无显著作用,在高IAT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对外显偏见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在低AMP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对外显偏见具有一定的负向作用,在高AMP被试中,无偏见目标则对外显偏见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只能通过可观测的、外显的行为及其结果等表现特征加以推断。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借助各种具体任务活动(包括认知方面的任务和非认知方面的任务)的执行,才能使其核心素养水平的表现特征外显,并由此证实学科知识能否转化为可迁移到真实问题情境的素养。因此,恰当设置任务活动,是评价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桥梁",是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在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家经过反复研究,确  相似文献   

14.
"晒",字典中的解释为"太阳把热照射到物体上."而"晒晒"一词是当下网络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之一,意思为"公开,即把某项材料(或东西、技能等)拿出来,放到'阳光'下向别人公开展示".笔者认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也应经常"晒晒"自己,以展示真实的自我,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如今大学生是微信活跃用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群体,微信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自我展现、自我表达和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平台。首先,微信是大学生"自我"的传播平台;其次,微信是大学生"现实我"的呈现;再次,微信自拍是"理想我"的展示;最后,微信公众号大学生是"本我"的表露。  相似文献   

16.
一、自育式学习方略的两大背景(一)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的特点与制约外显学习与内隐学习是人类完成复杂学习任务、获得知识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Bialystok 1994)。外显学习是受意识控制,需要意识参与并采取一定策略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则是没有明确地意识到或不能陈述出控制学习者的行为规  相似文献   

17.
对历史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科学的分类,使学员明确每一项技能的训练目的和方法,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一项微观研究。历史课堂技能可分为内隐技能和外显技能两大类:内德技能指研究历史教材和了解学生的技能。它包括学习历史科教学大纲;钻研历史教材;确定课时和教学目的;根据历史教材中心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点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等。这些工作必须在课前作好准备,不直接表露在课堂上。外显技能指作用于课堂并在师生土流中直接显露出来的技能,如导入、提问、讲解、板书的技能……等。外显…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在论述影响学习的几个变量中的"教学质量"(即教学适合于学生的程度)这一变量时指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观察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他把这种参与分为"外显地"(可观察到)和"内隐地"(用心思考)两种情况,学生"外显地"参与固然重要,但"内隐地"参与学习更有效.因此,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我们这里讨论的"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外显的最小单位,表现为多样的格式和复杂的结构,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外显"表明细节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出错时的包容,也可能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漠然处之……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表露、手机依赖、孤独感三个变量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自我表露指数量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问卷调查476名大学生.研究结果:(1)自我表露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2)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呈显著负相关(r=-0.18,P0.05),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1).(3)孤独感在自我表露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大学生自我表露通过孤独感的中介作用,从而对手机依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