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列举了唐山市区两字组连读变调的三种情况和第二音节变为轻声的分布情况,阐述了唐山话连读变调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费县(刘庄)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非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两类。非轻声两字组中除前字为上声的两字组前后字都不变调外,其他两字组普遍表现为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轻声两字组连读变调普遍表现为前字和后字都发生变调。  相似文献   

3.
甘肃文县话有4个单字调,14种非叠字两字组连调式和6种轻声连调式。受协同发音及重音位置的影响,两字组变调发生在前字,变调体现了底层调特质,形成声调格局“高低升降”的平仄对立。轻声读音不轻短,其连调组合固化为一种“高低-低高”相配的形式,语义虚化未带来语音弱化,反而是强化。  相似文献   

4.
南京方言声调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方言的两字组有五种常见的连读变调现象 ;上声字儿化以后声调读如阳平 ,“菊花脑”读如“菊花劳”之类现象可能是儿化变调的残迹 ;修饰亲属称谓名词的单数人称代词定语有读如阳平的变调情况 ;轻声与有些连读变调、声调组合会出现较多的交叉音位现象 ;南京话的入声的特色是“高”和“紧” ,南京话在稳定地保持着入声这一调类的同时也具有向普通话靠拢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固原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可分为非轻声和轻声两类,16种组合中非轻声类仅有两种发生变调,轻声类有13种后字读为轻声;轻声与非轻声在意义上区别明显。  相似文献   

6.
辛集方言两字组的重音模式有中重、重中、轻声三种,中重式只有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重中式前字变调同中重式,同时还有后字变调,后字变调不受前字影响,表现为调形的不完整;轻声式后字为轻声,失去了原调,调值由前字决定,同时前字也发生不同于重中式的变调。重中式双音词后字有轻声化的趋势,但是根据连读变调规律的不同,可以区分轻声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济宁方言轻声前的变调规则及其对语义的影响进行了大体描绘,并列举了一些济宁方言的轻声词。济宁方言两字组轻声前的变调共有五种方式,其中有三种属于浮游调,三字组、四字组的轻声变调大体以两字组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邓文靖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33-36,56
甘肃康乐话平声不分阴阳,是三声调方言。本文描写了康乐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讨论了变调的规律和轻声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甘肃天水方言平声不分阴阳,是三声调方言。本文描写了天水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讨论了变调的规律和轻声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赣榆(青口)方言不含轻声音节的两字组三字组的连读变调。青口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有三种类型:A式是前字变调,后字不变调,B式是前字、后字都变调,C式是前字、后字都不变调。两字组变调形式主要取决于今音环境,变调后产生三个新的调值,而原有的上声调调值在连调后则不复存在。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可分为延长型和连锁型。延长型分别是A式和B式的延长;连锁型是指三字组的第一字不是按第二字原来的调类变调,而是按第二字变调后的调值所属的调类变调,本文称为E式变调。本文还谈到了新老派语音在两字组连读变调方面的差异,指出新派连调呈现出向原有词型靠拢的趋势。全文分四节:(壹)声韵调,(贰)两字组连读变调,(叁)三字组连读变调,(肆)余论。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方言有3个单字调:阴平、阳平上和去声。其中来源于古浊平的阳平上和来源于古清、次浊上声的阳平上两部分单字调值相同,在连调中读法各有差异。非叠字组轻声有两种,一种是出现在阴平和阳平上之后的低降调[21],一种是出现在去声后的中平调[33]。根据共时比较可以看出,这些都与兰银官话银吴片方言的特点相同。  相似文献   

12.
首先采啊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语音分析软件对合肥方言的声调进行了全面的语音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合吧方言的声调格局为5个单字调,阴平调有新老派区别。然后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合肥方言的二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现象进行了音系舒析。结果表明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可以全面、简洁、自然地解释这两种现象,然现了该理论的强大解释力。这也为今后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二语习得领域,对方音的研究,从语音习得层面的考察重点都集中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音段层面的影响上。本研究试图通过声学手段,从迁移的角度考察超音段层面——连续变调与方言语音经验的关系,以揭示普通话口语中"方音"的本质。实验结果表明,迁移效应确实存在于连续变调层面,莆田方言的连续变调体系会干扰普通话连续变调的产出,导致双语者说话伴有口音。同时随着普通话经验的增加,莆田方言的变调体系发生变异,从而证明了超音段层面反向迁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汉语连读变调研究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的数据统计显示,20世纪汉语连续变调的研究有长足进展。这可以从描写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方面来考察,尤其关于变调规律和变调类型的描写研究更为深入。但也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丹阳话的后退型变调(即由24-24变42-24)在音系学界曾引起热烈讨论,但对它的变调律至今仍缺少合理的解释。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该调式的特性:一是它的基调特征,一是它的扩展类型。笔者认为,后退型变调是丹阳话六个变调式里唯一以末字为主导成分、以倒数第二音节(penult)为异化成分的调式,该调式的扩展为倒数第二音节位置上的逐字嵌入。  相似文献   

16.
用实验方法对梅县话的六个单字声调和连读变调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1)单字调调形为四个降调两个平调;(2)在连读时阴平、去声和上声产生调形变化。  相似文献   

17.
连续变调现象是武汉方言的一种常见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武汉方言的单字调声调和两字组连续变调规律;然后从优选论的角度,采用四个忠实性制约条件和五个标记性制约条件对武汉方言两字组的连续变调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优选论的制约条件模式可以对武汉方言两字组连续变调做出简单正确而有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语言系统是语言符号及关系系统,它是一个包括概念、语法、语音三个子系统的多层级、多维度网状关系结构.语流音变是对语音系统正常表现作用的破坏,但这可能并不影响人们交际的进行.本文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用信息系统与完形理论对此做出解释,此研究对语音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