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有一个时期我还是这两家出版社的总编辑(我为平明出版社工作的时间短,还不到两年),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2):46-50
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代序)巴金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滑稽大师杨华生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了半天,心中的懊悔像潮水一样涌上来.那年,我本来有机会为他写一本传的,《滑稽大师杨华生评传》,某出版社请的我.我也跟杨老聊过几次,彼此甚是投缘.可是因为出版社的缘故,写书的事最终搁浅.我记得那天把杨老的一包资料还给他时,他眼中的失望.他说你不写了吗?我说不是我不写,是出版社没落实.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理直气壮,我故意强调了那是出版社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田耕 《出版史料》2002,(4):8-16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出版社大力抓长篇小说,是从兄弟出版社得到的启迪。 1978年我和李景慈一块到几个名牌出版社登门求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负责人李庚对我们谈的一席话,他说:“青年出版社属综合性出版社,是面对广大读者的。我们过去出过不少青年修养方面  相似文献   

5.
文学入门,应当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这是许多人成功的经验。我开始写作也和一些年轻的同志一样,一开始就写大长篇,用了一年多业余时间,写出20多万字。当时在青年出版社工作的作家萧也牧同志看了这部稿子。他约我去谈心。他鼓励我,看了这篇稿子以后,觉得我有才华,有生活,可是缺乏驾驭长东西的经验,写长篇是有困难的。他说:这样会适得其反,我建议你练短篇,练基本功,从小到大。我那时候虔诚得很,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作  相似文献   

6.
与几个朋友小酌,或许是酒精起了作用,一位友人突然失去了顾忌,大声说:"现在一些报刊和出版社的领导,说假话、说谎话的不少!"我闻后一惊,忙用手堵着他的嘴说:"不要乱讲,别人要说你诬告,你可吃不了兜着走。"他笑笑说:"我不是随便说说,我有证据。"坐在另一旁的那位凑起热闹:"什么证据?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相似文献   

7.
大约一年多前,我的一位研究生告诉我,他买到一本胡义成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发现其中有几个错误的注释。我听了以后,对他说:“这几个注释的问题都是属于水平线以下的常识性错误,因此可以断言,书中的错误一定远远不止这几个。”果然,几天后他把书送来,我随便翻翻,发现书中的错误触目皆是,而且大多  相似文献   

8.
去年夏天,一位刚到出版社工作的朋友对我说:有一位作者写了一本社会科学方面的专著,在他们出版社出版了。作者拿到样书后,一看印数只有几万册,便要求出版社马上重印。出版社的同志认为印数已经不少了,不同意马上重印。作者便说:“你们不同意,我可以请××出版社另出一版。这本书是我个人写的,我享有版权。”出版社的同志说:“不行,这本书的版权是我们的,著作权才是你的。”作者说:  相似文献   

9.
通过博客和微博,他唤醒了社会对晋东南失修古建筑的关注,为有更多时间做抢救工作,他婉拒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的约稿计划,每发现一处濒危古建筑,就给国家文物局写一封信,至今已写了几十封,他说,"如果人一生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抢救古建筑就是我要做的那件事"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位同志拿来一篇稿件,让我看看,说他这篇“得意之作”花了十多天时间才完成,随后又反复推敲,增删数次,但投出后,杳无音讯。所以就照原底稿重抄了一份,让我帮他改改,再次另投。我拜读之后,便写了一封回信,指出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不要泄气,继续努力。而这位同志却给我回信说,他再也不想写稿了,这次就折腾够了……联想这件事,我想起了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凡尔纳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的遭遇。他先后投寄到十五家出版社,都被一一退回。每当他接到写着“尊稿我们读审后不拟刊用,特此奉  相似文献   

11.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12.
8月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给我寄来几本《微文集》样书。这是我近几年在办报中有感而发的短文选辑。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邵华泽同志为小册子写了序言。用他的话来说,这本集子有三个特点:一、短,大多数是几百字,流行的说法是“豆腐干”文章;二、贴近生活,问题是生活中来的,语言是群众容易懂的;三、作者有毅力,勤于用脑,勤于动笔。……我很感谢华泽同志的多方鼓励。“笨鸟”不勤操练,  相似文献   

13.
8月初,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给我寄来几本《微文集》样书。这是我近几年在办报中有感而发的短文选辑。人民日报社长、总编辑邵华泽同志为小册子写了序言。用他的话来说,这本集子有三个特点:一、短,大多数是几百字,流行的说法是“豆腐干”文章;二、贴近生活,问题是生活中来的,语言是群众容易懂的;三、作者有毅力,勤于用脑,勤于动笔。……我很感谢华泽同志的多方鼓励。“笨鸟”不勤操练,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精神文明的窗口在哪里?有人说是门前设置的琳琅满目的书窗,有人说书店里摆放的色彩斑斓的专营书框。我却认为,出版社精神文明的窗口是那一进出版社大门就得打交道的,不起眼的、小小的传达室。守传达的人接待态度如何,办事效率如何,直接影响出版社的形象。 1994年6月我到南京江苏少儿出版社访友,天气闷热,向传达室同志说明来意后,他笑着把我让进室内。接着就是让坐、倒茶、递过一把大大扇子。传达室的同志说,离下午上班的时间还有40分钟,您先休息一下。说着,还递过一张报纸让我消遣。这件事使我深受感动,有温暖如家的感觉。这是一个精神文明的窗口。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的出版路数,是和出版管理者或者更准确点说决策人的经营之道、文化修养以及思想作风有很大关联的。出版社的主持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好的。施蛰存说到他在建国初期曾由人拉去做了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不过三个月,我觉得这个总编辑不易做,就辞却了”。他除了是一个大作家外还可说是一个老出版,尚有如此之慨,可见我的说法不算虚论。那么,从近现代出版史上我们可以获得一些什么样的资鉴呢?  相似文献   

16.
发迹于汽车收音机买卖的英国人理查德·施拉曼10年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图书出版商.他从未上过什么学,父亲是位屠夫.施拉曼自己也说,"我从事出版纯属偶然,我是按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广告去出版社的.当时费登艺术图书出版社(Phaidon)正在寻找买主.我对出版社老板说我可以弄到一笔钱,然而我对出版却毫无所知."但在1991年初,施拉曼还是买下了费登出版社,成了费登出版社的老板.  相似文献   

17.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 1997年7月,我奉调出版社。从教学、科研第一线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很快,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这一年的12月,在西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开幕当晚,西北地区大学版协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出版社社长,我与杭大出版社的副社长朱绍秦同座。他出示了两张名片,这两张名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面都印有广告语。他评论说:“这一张(指  相似文献   

18.
近日接到一位文艺评论家的来信,要我将他的已经付型的论文集的清样寄去,为的是从中挑一些文章,再从编选这集子时删去的旧作中挖掘一些,然后再加进一些新作,凑成另一本论文集到别的出版社去交差。信中说,实在推托不了,不得不这样做。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我也知道这个“别的出版社”新近有个打算,拟出一套关于当代文学评论的“丛书”。既然要成套地出,那当然就应囊括当代有名的、活跃的评论家的作品。但是问题就来了。有的出版社在二、三年前就开始陆续  相似文献   

19.
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称自己是分级阅读的受益者:一年前某出版社要出版他的作品,他不同意,因为那些作品已经出版,再版的话出版社利润太低。出版社负责人说,这个您不用担心,我们来操作。结果,出版社用分级阅读方式对他的作品进行重新编排,短时间内就发行了30万册。曹文轩说这话时,有  相似文献   

20.
在一所初中学校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时,一次数学老师反映一个高个子男生近来数学成绩下滑很快,我也感觉到他近段时间上语文课老是心不在焉.数学老师说:"这个学生自觉性太差,得管紧点."我说:"也许另有隐情,待我摸清情况后再说."后来我找高个子学生多次谈心,起初他不肯说实话,第三次才说,父母离婚了,他心头乱糟糟的,没心思学习.弄清原因后,我联合几个科任老师安慰、鼓励他,又到他家里去做工作,这个学生很快从家庭阴影中解脱出来,学习又走上了正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