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对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球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2000年全国排球联赛“球市”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自己花钱买票的观众占39.8%,门票经营不佳;影响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的主要因素为:比赛自身的吸引力、联赛的组织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对全国女子排球联赛部分中、小城市主场现场观众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屈东华  刘红  史友宽 《体育科学》2004,24(11):17-18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03年全国女排联赛河南、湖南、江苏主场现场观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男性观众明显多于女性;观众学历层次较高;观众人数随年龄增大依次递减;学生、工人、干部和教师占据观众群的绝大部分;个人购票的观众相对较少;促使观众到现场观看比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家乡荣誉感驱使”。  相似文献   

3.
《体育博览》2010,(2):26-26
无论是在现场还是通过电视转播观看网球比赛,那些对网球不熟悉的观众总是很难搞清楚球童在场上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青岛拾趣     
安吉林 《新体育》2006,(11):37-37
10月14日,第12届NEC杯围棋赛第四阶段的两盘八进四的比赛安排在青岛举行.这给了青岛棋友一个近距离了解NEC大赛及棋手的机会。有近千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棋手比赛和华以刚徐莹这对“黄金搭档”的大盘讲解。古力的灵秀、黄奕中的睿智.刘世振的沉稳.彭荃的锐气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体育博览》2010,(11):18-18
"无论是在现场还是通过电视转播观看网球比赛,那些对网球不熟悉的观众总是很难搞清楚球童在场上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网球》2013,(6):128-128
经过一周的激烈角逐,广东省茂名市第八届“蓝太阳杯”业余网球公开赛在茂名市体育中心网球场圆满结束。来自茂名市及周边地区的业余网球选手参加了公开赛同乐组,精英组和领导组的比赛,决出了各项名次。茂名市副市长梁罗跃观看赛事并为夺冠选手颁奖。此次比赛由茂名市体育局主办,和往年相比,参赛选手们的水平更高,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赢得了的现场观众的一致叫好。  相似文献   

7.
恩怨何时了     
在漫长的联赛中,队与队之间会有些渊源和恩怨,但那时这些都没有被球迷太多重视。现在的情形可是不一样了,甲A联赛中一下出现了两对德比球队,让联赛焕发了青春,球迷喜欢这样的比赛,因为它激动人心。北京国安和波导战斗两队是首轮7场比赛中观众人数最高的,达到了4.2万人。现场观看了比赛的联赛部主任杨一民认为这场比赛的实际观众人数还要高些,“体育场两侧背后的看台本来是没有售票的,也坐了不少人。他们的报告没有把人数计算完整。”而去年的联赛首轮,北京工人休育场的观众是  相似文献   

8.
知情——绿茵动态,了然于胸德甲:打造欧洲“第一球市”在刚刚过去的2004-2005赛季,不见长进的德甲联赛最终不得不接受身价再次下跌的事实,不过让德国人感到骄傲的是,在五大联赛人气榜上德甲联赛毫无争议地登上榜首。据统计,共有1115.9797万人次到现场观看了德甲的306场比赛,平均每场现场观众人数达到37575人,远远超过了欧洲其他联赛,堪称欧洲“第一球市”。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9):790-793
以上海上港足球俱乐部的主场观众为研究对象,对现场观众的基本信息和到场观赛的动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上海上港主场观众多为21~40岁年龄段的男性,学历主要为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观众到现场观赛的主要动机有兴趣追求、愉悦身心、现场氛围和他人影响,其中,现场观众更多是由于个人内在喜好的影响,观看中超联赛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放松方式,同时也是出于观众对足球运动的热爱;根据内外部动机相关性,可以得出上海上港主场观众观看中超联赛除了受足球运动以及比赛本身的影响外,观众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是影响观赛动机的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10.
网球“健康”的最佳检测器 1995年澳大利亚公开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并创本年度电视最高收视率;在欧洲,网球比赛是观众的第一选择;观看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男子职业网球赛的观众人数,5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十年来有关太极拳发展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针对太极拳发展的整体研究和中外太极拳的对比、竞技太极拳发展、太极拳发展策略等研究较多,但有关传统太极拳和太极拳文化、教学等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思想拳、是哲拳,向来有"三分练,七分悟"之说。学太极拳必先明太极之理,通修炼之路,理清路明,方有所得。文章从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太极拳到底练什么,太极拳为什么要稳静、缓慢,松与紧的辨证关系,太极拳运动如何放松,太极拳与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目的在于与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健身文化价值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梳理太极拳健身文化的发展脉络,探溯太极拳健身文化的价值取向。研究结果为,陈式太极拳成型,太极拳健身文化初露端倪;杨、武、吴、孙式太极拳定型,太极拳健身文化显见于世;太极拳健身文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贵和持中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柳彤  贾瑾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1):134-134,147,150,156,161
作为源自生活的中华民族传统特色文化,太极拳文化以其极具代表性、特殊性、全面性的特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的大国形象。为了使大众对太极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文化进行了一定分析。主要结论:太极拳文化既是中国的国粹,又是一项特殊的身体文化,还是一种全面性的文化;太极拳文化推崇“和谐之道”,并传播和谐思想;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对促进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借助新媒体和网络传播来大力宣扬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太极拳文化;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借助“孔子学院”平台宣扬太极拳文化,开设太极拳文化课程等。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的圆弧形动作有其独特的动作特点以及深刻的科学和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太极拳圆弧形动作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太极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深入了解太极拳的理论至为关键,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容易为世人所理解的太极拳圆文化的理论体系至为重要,也是研究太极拳文化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6.
焦作太极拳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焦作太极拳活动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研究表明焦作太极拳活动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但不健全;活动的显著特征以陈式太极拳为主,参加人数众多,分布范围广泛,涉及职业全面,年龄跨度大,形式多样,练习者水平较高;对陈式太极拳的研究不够深入,太极拳显形人文景观建设缺失,太极拳产业研发薄弱。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独特的魅力和锻炼价值,吸引着不同层次的人们参与到太极拳活动中来。而青少年是这一群体中的有生力量,是太极拳发展的希望。应加强和扩大太极拳在广大青少年中的影响,提高青少年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兴趣和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的全球化传播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开启了新的窗口。不同流派的太极拳,都是前人经验积累的结晶,要继承与弘扬太极文化,必须充分了解传统文化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文章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儒家、道家和佛教的核心思想在太极拳中的体现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力图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论述,能够较充分展示太极拳蕴涵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我们应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太极拳发展的重要性,使这一中华武术奇葩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日本国神奈川地区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神奈川地区400名太极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访谈法,探索发展太极拳运动的一般社会学规律。研究结果认为:(一)在日本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初学者占较大比例;习参群体中以退休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家庭主妇居多。(二)习拳项目较集中于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和48式太极拳次之;其它各式及推手,习者甚少。(三)习拳举动机多集中于“健身”、“治病”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上。(四)对司拳效果的主观评价积极,证明太极拳在健身、医疗、康复诸方面确有明显的功效。以上研究,将为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鞍山市铁东区太极拳的发展现状及练习后身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市铁东区居民练习太极拳多以强身健体和结交朋友为主要目的,在练习后能有效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改善消化系统等功能。通过研究,文章力求从侧面揭示出目前鞍山市大众体育的发展步伐,为全民健身运动的进一步推广和太极拳的社会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