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艾萨克.辛格因其小说以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来展现犹太文化以及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以辛格的短篇叙事故事《巴士》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设置及其他叙事技巧几个层面上来分析辛格的短篇小说,重点探讨辛格是如何通过有限、间断、淡化的时间序列来构建无限、立体和凸显的空间意象,从而达到时间序列叙事作品的图景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叙事在本质上说就是对信息进行选择与组合以产生一个有意义的陈述。人类是通过叙事来理解与表达意义的,研究者必须通过研究特定的叙事来理解人类行为与现象,这是叙事之所以如此重要的根本原因。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研究,它首先要符合特定的研究规范,所以我们不能把叙事研究理解成"通过叙事来研究",叙事研究应该是"对叙事进行研究"。根据海登·怀特对叙事结构的分析,在对叙事进行分析时研究者至少有四方面内容可以探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来分析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主要从叙事对象、叙事策略、叙事态度三个方面来着重分析。在叙事对象上注重人物本身的话语权,不再由作者作"零度叙述";在叙事策略上主要运用重复的手段以及重复这一方法在小说中的作用;在叙事态度上,作者是舒缓温和的。从这些方面来读《活着》,了解作者所代表的先锋小说在创作上的趋势及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要重点探讨叙事视角的切入方式,看似是故事的行为者在行动,实际上是作者与文本中的行为者在构建文本叙事,其中两者的叙事视角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叙事的方式,进而构建了叙事张力。叙事张力通过各种叙事策略,尤其是通过多重叙事视角来完成叙事,从而激发阅读的欲求。  相似文献   

5.
申丹《叙事学》以其国际化的视野对叙事学、文体学、翻译学进行交叉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系化叙事理论轨迹。文章引用其观点展开对电影《我的父亲母亲》的叙事解读,通过影片“叙事主体”的追问来证明女性形象的陪衬地位。在“叙事色彩”的特点上,笔者通过“顺逆时序的色彩”、“时距中的叙事频率”以及“叙事空间与视角”、“叙事空间的阐释”来凸显“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中的色彩性。最后,通过“叙事补充”,让原本被影片“过滤”掉的历史重新浮现,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叙事补充”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探讨和研究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池莉小说中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复调手法,并努力探讨促使池莉运用复调叙事手法的原因,以此来透视池莉小说作品的艺术独特性及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来的生存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动态叙事和静态叙事是小说叙事效果的两种体现形式,而小说的叙事者和叙事视角又是决定小说叙事静态或是动态的重要因素。本文正是通过分析巴尔扎克和福克纳作品中的这些因素,来阐释静态叙事和动态叙事的差别,以及这两种叙事对作品的叙事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19世纪著名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诠释《呼啸山庄》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9.
多重的叙事视角是《红字》的一大叙事特色。传统叙事模式常采取单纯化叙事视角,多用全知式或人物式,少见多重复合式。霍桑在《红字》中运用多重可变叙事视角,在编辑性全知叙事的同时,使用戏剧式全知叙事和人物叙事,通过视角的变化来渊动读者的鉴赏能动性。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语言、叙事手段、叙事风格三方面的全新视角切入来审视先锋小说,其叙事特色如下:先锋派作家在叙事语言方面大量使用“像……”的比喻结构,反讽性的修辞,并积极探索语言自身的表达功能。在叙事手段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主体叙述、性爱叙述以及个人化经验的表达。先锋派作家在叙事风格方面的探索走得比较远。许多作品不仅主题多元化,题材多样化,而且呈现出苍凉的后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11.
严歌苓是海外华文女作家中较为夺目的一个,除了优秀的长篇小说的创作外,其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叙事艺术的角度来考察其中短篇小说创作,场面叙事、历史叙事、意象叙事是其中最为显著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目前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我国教育叙事研究成果丰富,热点研究集中在对教育叙事内涵、教育叙事的理论基础、教育叙事的特点、教育叙事的类型、教育叙事的步骤等方面。另外,我国教育叙事研究在评价、定位、主体、文本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1980年代开始,台湾当代小说叙事所呈现的多样性和探索性成为台湾文学叙事演进的重要显现形态。其中,后设叙事以形成隐喻、诉说虚构的方式来实现叙事本身的自我意识,互文叙事在文本相互指涉的关系中形成了反悖和反思的叙事立场,迷宫叙事以"话语游戏"手法制造了独特的阅读感知和体验。在新叙事学的视阈里进行考察,后设叙事、互文叙事和迷宫叙事已成为台湾当代小说最为重要的三种叙事模式,同时它们所蕴含的个性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台湾当代文学的独特品格和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4.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德育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道德叙事是一种值得探究和运用的德育方式,它迎合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叙事的角度来审视当前学校德育,进而提出道德叙事是实现学校德育范式转向的主要方式,并探讨了道德叙事实施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周邦彦词中的叙事因素加以探讨。论述了周词如何利用叙事的方法来展开词中人物形象的描绘以及曲折多变的叙事结构。进一步总结了周邦彦词中叙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尘埃落定>的叙事是一种颠覆西方叙事理论的中国式的诗性叙事,即:叙事主体超性格化的对立;叙事角度超逻辑化的转换;叙事结构超理性化的摇摆;叙事语言超杂语性的诗化.作家阿来以傻子形象为核心,通过一个回忆的"亡灵"来创造文本,同时又融入了其自身的独创性,形成了一种生命的叙事,文化的叙事,感悟的叙事,从而建构了一个中国智慧的寓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影走过了启蒙叙事、底层叙事、主流叙事、狂欢叙事的历程,并在新世纪形成了主流叙事与伦理叙事、底层叙事、狂欢叙事相结合的局面。它标志着艺术多元化、自由创造时代的到来。狂欢叙事的成熟和强势登场是文化娱乐化、商业化、欲望化的表征,它是现代性理性文化统治地位终结的结果,也是人的感性解放要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叙事在当代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方式,更体现为一种思维,存在主义美学在20世纪的发展表明,宏大叙事已经转变为复数的小叙事,一种"家族相似"似的发展现状成为美学发展的趋向,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传统哲学美学的突破。从叙事的角度出发来审视美学现状,阐释小叙事的特性,能够使我们对美学的特性有更多的体悟。  相似文献   

19.
电影是故事的载体,通过镜头衔接来表述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文学叙事是通过文字叙述将故事内容呈现给读者。电影叙事依托于演员、情节、音效、场景等等多方面因素,而文学叙事依托的是文字魅力和故事情节。两者相比,电影叙事凭借视听说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比文学叙事更具艺术魅力。本文分析了文学叙事和电影叙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对其中《奔月》一篇的叙事顺序、叙事视角和重复意象进行分析,探讨鲁迅是如何通过他精致的叙事技巧来展示小说主题的。本文认为,仅从叙事的层面看,鲁迅的小说已经不同于传统小说,而成为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