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时下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正冉冉升起。”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手机媒体对传统的传播方式有突破性创新,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比广播更丰富,集四大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带来视听方式和传播模式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中介,传播文本、视听、娱乐等多媒体信息的互动性的传播工具,可称为“第五媒体”。这个观点,看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笔者却不敢苟同。我认为所谓“手机媒体”仍然属于网络媒体的范畴,手机仍然是“第四媒体”。本文试图用浅显的语言来阐述一下理由。  相似文献   

2.
人关怀,一直被中外新闻媒体以不同的理解方式奉为圭臬,尤其当我国媒体从以往片面的宣传工具理念转轨至追求“社会效益”“市场效益”双丰收时,“人关怀”作为一种更人性化、更贴近受众的传播理念,得到我国媒体的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3.
赵静 《新闻前哨》2006,(7):76-77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的道路上,手机作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呈现着令人期待的前景。手机媒体不断地与传统媒体对接,手机正在从二种移动通讯终端逐渐演变为一种信息终端。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作为媒体具有更大优势:它比报纸更互动,比广播更自由,比电视更便携,比电脑互联网更普及。手机,能够带来的不仅是单向上网,最主要是带来双向互动,这正是传统媒体最需要的。通过手机,可以建立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新型的互动关系,也正因为有了手机,受众与媒体的互动参与更快更广更自由。  相似文献   

4.
<正>手机最初是作为一种通话工具存在的,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媒体的功能不断增强,其通话之外的其他功能正在被有效地开发。因为区别通信和媒体的基本标准就是, 点对点传输即通信;点对面传输即媒体,只要点对面以快速扩张及快速影响的方式传播为特征的,就是媒体。所以手机电视的出现,可以说是手机从通话终端到媒体终端的飞跃。而现在拥有越来越多专业内容提供商的手机无线网络, 已初具这一功用。所谓“手机媒体”,是指基于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负载、传播信息符号的个人信息终端。手机作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曾说,“对于我们做媒介的人而言,应该说有两方面特别需要关注。第一就是对于终端客户的研究和把握,以便展开终端的精确营销和科学营销。”那么,期刊的终端客户到底需要什么?他们阅读期刊有何动机、如何决策,又是怎样行动的?作为一个做媒体的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终端渠道,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近两年,微博几乎一夜间火遍了整个网络,红遍了整个中国。它让每个人都成了一个“自媒体”,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8.
牛妍 《新闻采编》2015,(2):46-48
“自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间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使得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者,每个人都能做新闻,“媒介是人的延伸”,“人人即媒体”。传统媒体对信息所拥有的特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自媒体和“罗辑思维”“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是指一个普通市民或机构组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访问网络,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的一种途径和即  相似文献   

9.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昕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286亿,在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也正在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从单一的移动通讯终端向传播媒介发展和渗透。相对于传统媒介的“大众传媒”这一提法,笔者认为新兴的手机媒体是典型的“小众传媒”(或日分众传媒),原因正是基于手机媒体的传播特性得出的。  相似文献   

10.
杨晓民 《传媒》2023,(8):44-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随着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终端的迭代,主流媒体、商业平台各种竞争的加剧,传媒生态在不断变化。面对诸多挑战,广电媒体如何在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找准定位、做活做强,在媒体深度融合中守正创新、顺势而为,是不得不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笔者认为,广电媒体可以多用辩证法思维,厘清和处理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变”与“不变”的关系,平台型媒体和内容型媒体的关系,长视频和短视频的关系,竞争与联合的关系,这对解决好现实问题,创新推进融合发展是有益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王憬晶 《青年记者》2016,(23):126-127
目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正处在新一轮的鼎盛时期,节目数量、收视份额等均有良好表现,而其活跃的平台也从电视延伸到新媒体,新媒体成为电视娱乐节目的营销利器. 传统意义上的新媒体是指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发展起来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但在现时语境下,这一范围太过宽泛,当前的“新媒体”应该具备四个关键词:“数字化;传播语境的‘碎片化’;话语权的阅众分享;全民出版:自媒体模式.”①由这些关键词组合起来的“新媒体”包含了以电脑为代表的互联网终端,以及以手机、平板电脑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终端,而后者的使用者数量正在直线上升.这一媒体语境彻底改变了市场营销环境,即使是依附于电视媒体本身的信息内容,也需要借助新媒体这一营销平台才能更广泛、更有效地覆盖目标受众.  相似文献   

12.
《报刊之友》2011,(1):173-173
第五媒体并不遥远。在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前发布的《第五媒体行业发展报告》中,将第五媒体定义为:基于无线通信技术,通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展现信息咨询内容的媒介形式。与其相对应的,报纸、杂志等“第一媒体”、广播“第二媒体”、电视“第三媒体”和PC互联网“第四媒体”。  相似文献   

13.
杨志刚 《记者摇篮》2005,(10):40-41
办报纸是给读者看的,办报人要心中有读者。现代社会的受众.对媒体的要求不仅是满足阅读的信息量,更重要的是信息的有用性.即从“功利”角度来衡量信息的价值。对此,如何以人为本,以服务为本,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晚报“三贴近”效应,是媒体竞争中的利器。  相似文献   

14.
李彬  霍速 《新闻传播》2009,(10):59-59,61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的媒介生态状况表现出供需失衡的倾向.这其中有农民媒介素养问题.更主要的是大众传播媒介“对农”传播能力问题。追溯其根源.高等院校传媒人才培养的终端是影响媒体服务“三农”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托农业院校的“近农”资源优势.以实践为中心.建立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传媒教育观念,是农业院校传媒办学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孙凤忠 《今传媒》2005,(9X):61-61
近年来,媒体的低俗化倾向早已广遭鞭挞,可是许多媒体不但不思悔过,反而更有变本加厉的迹象。有的媒体可能还嫌一般意义上的低俗不过瘾,越来越走向恶俗化。部分“新闻人”的趣味和视角也更趋于变态、无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电视接收终端网络化、程序化和多元化已经成为当今电视发展的现实。终端的演变不但影响着观众的电视使用方式,更影响到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拓展方式、内容集成和播发方式以及媒体经营方式。电视媒体必须根据这一变化重新调整自身的发展策略,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当前手机媒体以有形、无形的方式作用于比任何一代都更充分地享受媒介资源的受众的日常生活,故而更应该用好的文化内容吸引受众,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并能够以优秀的文化精品传递主流价值观进而影响受众,然而当前手机出版内容建设却存在很多问题,“万象丛生”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字出版产业应当努力做好手机出版内容创新工作,走“内容+通道+终端”的商业模式,才能够振翅高飞.  相似文献   

18.
李风 《新闻实践》2014,(12):57-58
宁波晚报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稳步拓展互联网用户,以面向移动终端为主攻方向,以注重用户体验为手段,通过交互式传播,增强产品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媒体影响力、舆论引导力,挖掘品牌价值,促进了转型升级,形成了自身特色。一、拓展用户,重视终端,打造宁波晚报"双百万读者"自2011年宁波晚报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伊始,即以移动传播为主,重点拓展移动终端,进一步延伸、扩大了宁波晚报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客户终端渠道,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近两年,微博几乎一夜间火遍了整个网络,红遍了整个中国.它让每个人都成了一个“自媒体”,让每一个“小我”都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引领了大量用户原创内容的爆发式增长.面对微博所带来的这样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传统新闻报道应该如何应对,这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手机报”的极限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谷川 《网络传播》2005,(11):48-49
继互联网之后.一个以手机为终端的“第五媒体”开始成为眼球注意力的新焦点,而“手机报”正是由此应运而生。从去年7月我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正式开通到今年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相继大手笔推出“手机报”,再到今年8月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推出广东省级“手机报”,各地报业开始纷纷筹划和推出“手机报”,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