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卖什么就决定了你是什么,怎么卖就决定你怎么样。快乐购是从商业的本质出发,向市场的需求靠近,把被传统电视直销颠倒了的价值观重新转变回来,为电视购物正名。快乐购卖的不只是商品,更是服务;卖的不只是服务,更是体验;卖的不只是体验,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1994,(4)
日本培养新闻人才的举措一、报社公开招考,条件至少是大学生。一般是几百个人中取一个。二、录取后,先让你卖一年报纸。其理论依据是:不了解读者的人,不能办好报。除了上街卖,还让你挨家挨户去拉订户,看每家每户需要什么。这样千一年,才算试用期满了。三、而后统统...  相似文献   

3.
朱楠 《新闻传播》2012,(8):28-29
营销学上有一则经典故事"非洲卖鞋"。如果你认为非洲人不穿鞋,你的鞋就卖不出去;如果你认为非洲人没鞋穿,那你就拥有一个广阔的天地。中国电视界的零点时段就是尚未开发的非洲大陆,城市台完全有机会和实力挥舞起这把双刃剑让"非洲人穿上鞋子"。  相似文献   

4.
正2013营销很忙,从加多宝凉茶的《中国好声音》到999感冒灵的《爸爸去哪儿》,娱乐营销又增添了成功案例;从小米手机到恒大冰泉,概念营销又增添了新的产品;从卖煎饼的黄老吉到卖情趣用品的马佳佳,个性营销又增添了新的人物。"致青春"、"土豪金"、"私人定制"成为年度热词;而习大大在博鳌饮长城干红,第一夫人的一身中国制造又让人对国产品牌充满期待。国家、社会、潮流都在推动消费趋势的变革,2014又将给我们在品牌营销方面带来哪些新的思考、机遇和挑战呢?  相似文献   

5.
一、对大寨的报道。其他报纸采用的是照片和通讯综合的方法,而经济日报则以特写的形式且题目就很吸引人即:《郭凤莲“卖”酒》。一下子就把读者牢牢地给抓住了!使你非把这篇文章读完不可。读后让你觉得人家记者写的很亲切、很活泼、很生动,感到记者不是在刻意写报道,而是在和读者聊天,而读者却在不知不觉中,把十四大后这五年里大寨的变化全知道了,确实令人过目不忘。  相似文献   

6.
见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嘀咕:咱们是卖图书的,管它木梳干吗?你且别急,古人早就说过:触类可以旁通.图书、木梳,产品形态虽然不同,市场规律并无二致.听听卖木梳的故事,也许会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柔软一点.这个故事是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说的.  相似文献   

7.
终端,是消费者与产品见面的场所,是完成销售的"最后一米"。货物到了终端后,有两个关键工作要做:第一、如何调动终端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卖你的产品(如果没有积极性,不但不卖,而且很可能会拦截。你)  相似文献   

8.
《出版经济》2004,(8):37-38
你无法选择你的出身,你无法改变你的性别和容貌,但把作文写好,让作文改变你,这是你能够办到的事情。君不见“新概念”作文大奖赛的优胜者凭一篇作文取得推荐资格,上了最顶尖的大学?君不见“少年作家”的年龄愈来愈小,窦寇六岁就出了第一本书?  相似文献   

9.
程勉 《视听界》2005,(5):100-101
“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什么时候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酒干倘卖无……没有天哪有地……没有你哪有我……”  相似文献   

10.
“土豪”     
周志强 《中国图书评论》2013,(12):M0001-M0001
“土豪”这个词四处流行,而拜金主义和炫耀性生存,创生了这个词的巨大想象空间。人们使用这个词所表达出来的“羡慕嫉妒恨”的复杂心态自不必表,土豪自己的种种行为表现,似乎也毫小客气地将自己列入到暴发户的群像之中,洋洋得意于人们的怨羡眼光。  相似文献   

11.
卖米     
飞花 《出版参考》2005,(26):8-11
天刚蒙蒙亮,母亲就把我叫起来了:"琼宝,今天是这里的场,我们担点米到场上卖了,好弄点钱给你爹买药."  相似文献   

12.
新闻浮世绘     
买我的寻呼机考试肯定难不倒。太棒了.可以收美眉的伊妹儿。谁把总统的桌子卖了'告诉你“亿万富姐”是个天大的“玩笑”。新闻浮世绘@郭竟雄  相似文献   

13.
《视听界》2014,(1):15-16
2013年最火的媒体热词非“土豪”莫属,该词虽缘起于网络,却与电视结下了不解之缘。迄今“土豪”以两种面目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或者说,“土豪”曾在电视上扮演过两个角色:一个是传统版的人物形象,另一个是现代版的词汇符号。  相似文献   

14.
老家的房子     
我在老家有一套房子。三年前这个小区刚修好,我和爸爸妈妈吃完晚饭出去散步时看到它,我说,以后我要在这里买套房子,每天走回家吃饭也就五分钟。没几个月我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有了点钱,真的买了一套。买之前就在北京草草看了一下户型图,一年之后又草草看了一下那套毛坯房,然后就再也没有去过。唯一的印象是,房子里面有一个斜斜的小阳台,可以让我放上一张很舒服的蓝布沙发和一个小书架,坐在沙发上看书的时候,边上是一盆犹豫着要不要开放的栀子花。那套房子就那么放着,没有装修,也没有租出去,价格涨了一点我也没有卖。  相似文献   

15.
潮流新品     
《中国新闻周刊》2014,(29):94-94
LEGO太阳镜 LEGO的粉丝们有勇气把积木搭到脸上招摇过市吗?这款LEGO太阳镜上布满了小点点,您可以自由搭配任何颜色的砖块,组建各种样式外观,让你成为萌萌的百变潮人。  相似文献   

16.
打电话过去,黄永厚先生已经搬了,在我的圈子里,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现在,我手里就只剩下一些他的照片。 认识黄永厚先生要追溯到十年前。那天下午,诗人梁小斌对我说他要出去一段时日,到北京去,看一个朋友。除了文学,梁小斌对其他事都是很马虎的,他常常去向不明,让许多朋友和兴冲冲前来拜谒的崇拜者在他的小棚屋面前铩羽而归,因此日日遭到谴责。这次破天荒地想到临行前通知我一声,可见谴责的力量是无穷的。 梁小斌要去看的那个朋友就是黄永厚。那时候黄永厚先生在画坛上已久负盛名,对万千慕名者而言,他站的是一个够都够不着的地方,可梁小斌却大言不惭地说跟黄先生是很要好的朋友,还可以中等地去“看”他,这让我心里很不平衡。我对梁小斌说,行啊,既然你跟黄老交情那么深,你帮我要张画吧。我以为这样就可以将他一军了,可谁知没多久梁小斌回来时,居然还真把画给带回来了。梁小斌得意非凡,不停地说,你知道这画什么价吗?要挂在什么斋里去卖,那可是抵万金的。我捧着画早已乐不可支,对梁小斌的炫耀,已  相似文献   

17.
听说过倚老卖老,也听说过倚小卖小,没有听说过“倚中卖中”。 倚老卖老的资本是“老”,即年龄、经验、功劳、资历等。倚小卖小卖的是“小”,即年龄兼无知、无畏、反叛等等。既然“老”和“小”是可以倚卖的,那么中年人也应该可以卖“中”,何以就没有人说“倚中卖中”呢?  相似文献   

18.
"最近忙不忙?"王总在电梯里满脸微笑地问身边的小强。"忙,非常忙。时间严重不够用,天天都要加班。"小强回答说。电梯门开了,王总没有说什么,径直走了。王总到办公室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项目主管老付叫来,"我上次和你沟通过想请你担任CEO,让小强接替你现在的位置,嗯……"王总  相似文献   

19.
我的梦想     
刘丹 《出版科学》1999,(2):54-54
十岁以前,我的梦想是当售票员或是售货员.那时.经常收集很多车票在家里模拟交钱撕票酌情景。爸爸还专门为我做了一杆小秤,让我在“卖”东西时,享受买卖公平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提升读者才是对读者最好的服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央文献出版社的蔡国江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有三个学营销的学生想把梳子卖给和尚。第一个学生直通通地请和尚买梳子,并让和尚给他妻子买一把,结果被和尚暴打了一顿;第二个学生说自己的父母得了重病,他卖梳子是为了给父母治病,和尚同情他,买了一把梳子;第三个学生对和尚说,每天有那么多人到庙里求佛,你为何不买些梳子,开一下光,把它们送给求佛的人们,使他们在梳头时得到佛的保佑与赐福。和尚说,你有多少梳子,都拿来吧。蔡国江讲这个故事,意在说明搞图书营销时,一定要抓住读者的需求点,才能受到读者的欢迎。事实上,这个故事也生动地揭示出当前编辑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及走出误区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