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7 毫秒
1.
程炼 《科学文化评论》2004,1(6):114-122
近年来,英国图标书局(IconBooks)出版了一套系列丛书“后现代遭遇“(Postmodern Encounters).这套丛书中的每一册都以一位思想家的某个重要思想为主线,结合当代世界的一个特定文化现象,介绍和探讨所谓的“后现代社会“的特征.该丛书已经出版的分册有20余种,其中包括<乔姆斯基与全球化>、<道金斯与自私基因>、<德里达与历史的终结>、<海德格与纳粹>、<柏拉图与互联网>、<维特根斯坦与心理分析>等.该丛书宣称,它的每一本小册子“讨论一个处在当代思想的风尖浪口上的观念“,整套书是“塑造21世纪的大争论的小导引“.……  相似文献   

2.
徐道一先生的<周易科学观>一书,据书评者说:“畅论了<周易>和现代自然科学的联系,综合会通了近十年国内外关于<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关系的各种论著,更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十年来的科学观点研究<周易>的丰富成果的一次总结“.[徐道一1992,序]徐道一先生自己介绍:<周易科学观>的“第三、四、五章用大量、可靠的现代科学资料从天、地、生、数、理、化综合研究等方面来论述<周易>的一些基本概念“.[徐道一1992,前言]他认为:“从根本上看来,<周易>‘尽宇宙之妙,通天人之际‘“.[徐道一1992,2页]他更认为,正确区分东方科学技术的精华和糟粕的问题中,“核心问题之一是对<周易>的评价“.[徐道一1992,239页]……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以及<“十一五“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国家科技部于2005年启动了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旨在对科技成果信息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成果转化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和科学家的一千年:988-198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我公布了一项针对<科学家传记词典>(简称DSB)[Gillispie 1970-1978;Holmes 1990]中出现的829名英国科学家进行的调查[Davies,1982].有关英国人的科学才华的源泉,这份调查揭示出许多一般性的结论.这些结论的正确性是由其资料源的可靠性所保证的.<科学家传记词典>具有敏锐的学术判断力,因此根据其内容所作出的总结具有着实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年初在剑桥李约瑟研究所逗留一段时日,得以浏览该所东亚科学史图书馆丰富的庋藏.该馆的基础,是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博士为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收集的中文、西文、韩文等图书.其中最有特色的收藏,是他在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史>时直接利用过的图书、抽印本等各类资料.……  相似文献   

6.
卷首语     
天光送曙,地气回春,转眼间<科学文化评论>已经创刊一年了.……  相似文献   

7.
温源宁先生的民国人物小传<不够知己>由著名翻译家江枫先生翻译,岳麓书社出版①.<不够知己>的英文地道,译文漂亮,可谓珠联璧合;传主们文采风流、学贯中西,作传者思维敏锐、学识渊博,又可谓珠联璧合.可惜,书中有不少排版和印刷的错误.这些错误犹如一个美丽花园里扔的几块乱石,虽然无伤大雅,却也有碍观瞻.一个最明显的错误就是关于程锡庚先生的生年,原文、译文明明白白地写着:“程先生,1894年生“,而小传前的说明文字却写成了1839年生,结果就成了程先生在100岁高龄的时候被枪杀,岂不是笑话!……  相似文献   

8.
黄顺荣 《现代情报》2002,22(3):97-98
图书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汉书@艺文志>是班固尊重刘歆的编目思想,以<七略>为根据而成的一部反映上古至两汉末年这一时期历史文献的重要参考资料,<汉书@艺文志>同时也保持了<七略>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9.
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作为一名中国的数学家我想谈一点个人感受.   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代数拓扑、代数几何、机器证明等,但是我对中国古代数学也有浓厚的兴趣.早在上一世纪的70年代我就系统地研究过中国古代的数学经典&lt;九章算术&gt;,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我曾从中国的前辈数学史家李俨、钱宝琮的著作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谈谈科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面前摆着一部2001年出版的&lt;论科学精神&gt;[王大珩、于光远2001]①.这是以2001年1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一次专题“高级研讨会“上的发言为基础编辑而成的一本文集,作者有三十多人,其中不乏国内科学界和哲学界的知名人士,自然亦包括了科学哲学界的多位重量级人物.它的封面和扉页上还印出了“新世纪初,我国学者首次深入系统地[论科学精神]“等字样.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