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并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创造课堂的精彩.在苏教版第五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并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创造课堂的精彩。在苏教版第五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并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创造课堂精彩。在苏教版第五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何美云 《教师》2012,(7):83-83
寓言《坐井观天》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坐井观天》一课在单元教学中是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活动引领"模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生对文本的挖掘不再仅仅局限于表面,探究问题有方了,展示交流积极了,一双双小手举起来了,一个个小老师站上了讲台,笑容一次次展现在教师的脸上,掌声一次次在课堂响起来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了。但是作为一线的老师,在享受"活动引领"模式带来的精彩课堂的同时,也要在教学中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6.
相同的词语不同的语气——浅谈《坐井观天》一课中两个“那么”的读法迁安县第二实验小学吕晓芬《坐井观天》一文中,有关青蛙说天小的内容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读好这句话,有助于学生理解全篇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时,我在突出课...  相似文献   

7.
小语第四册第6课《刻舟求剑》是一篇成语故事.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明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情况变了,处理的方法也须随着改变.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语文课(文)本第三册,我们学习过了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代表说说“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让学生回忆成语故事,体会寓言故事的特点.接  相似文献   

8.
《坐井观天》本是一则寓言,读寓言就是明道理。教师上这一节课时大多在批评青蛙的孤陋寡闻,赞扬小鸟的见多识广,其实教师的这种教学也是一种"坐井观天"式的教学。教师教学必须树立以"人的生存性发展"为旨归的学生发展观,使师生形成新的活动形态,使教育真正回到生命的原点。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2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3 分角色朗读课文。4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5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教学重点 :1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的意思。教具 :录音机、电脑、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看过寓言故事吗?它是通过一个非常短小的故事 ,告诉我们一个很深的道理。像《狐狸和乌鸦》、《伊索寓言》等都是寓言。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坐井观天》。(板…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经验是在了解、体验自己的教育叙事,以及在教师群体中交流反思故事的过程中成长的。教育叙事是教师认识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是教师叙述教学经验的途径。本文对三次教学《坐井观天》进行了教育叙事,阐述了小学语文教育叙事的体验性和启悟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梁况 《广西教育》2013,(5):72-72
兴趣是学习与求知的内在动力,是课堂良好学习环境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对打好基础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讲故事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对故事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以故事来开题,用故事引入课文的学习内容。如在二年级上册的《坐井观天》教学中,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这个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在青蛙的眼里,天  相似文献   

12.
《坐井观天》是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那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却自以为是是不对的。本文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坐井观天”“无边无际”的意思。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懂得“...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组织形式,符合了当前教学改革需要,破除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在探究中自我发展,在探究中走专业化道路。本文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采用探究式教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着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提高探究式教学应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认识,为素质教育下小学《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旧事———青蛙跳出井口来《坐井观天》是语文教材的固定篇目,换了几次教材,都没人舍得换下这个故事。现在这篇文章还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里面。我想起许多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往事,记忆深刻的有三个。1.一个纸筒和一个问题《坐井观天》是个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是讲道理的,这个故事讲的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既承载着学生的德育教育,又肩负着学生的生活体验。课堂教学中,教师从"以教材为主体,结合生活实际""巧用生活资源,使教学生活化""走出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出发,分析品德和生活的结合,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周秀峰 《考试周刊》2014,(49):179-179
在《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领悟思想品德的精神实质。《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要做到以下方面:将德育观注入学生生活中;尊重学生权利和童年生活价值;提倡广义的课堂学习价值观;构建动态进步的学习知识观;加强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坐井观天》(人教版第三册 )是一则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故事 ,内容简单 ,童话色彩较浓。全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形式构成 ,其中第二次对话是三次对话中的中心部分。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组织教学呢 ?结合本课特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想读、多读、会读 ,就应在读书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 ,老师应注重读的方法 ,读…  相似文献   

18.
青蛙与教师     
“青蛙与教师”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有一则寓言《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我执教过两次,也听其他教师讲过,学生最终都以“不要自以为是”的结论而结束对本课文的学习。可是偶然在《小学语文教学》刊登的一个教学片断中看到:学生说,青蛙也没有错,因为它并没有撒谎,看到天多大,就说多大,很诚实。面对全场愕然的这一看法,先不说作课教师令人叹服的课堂处理机智,谈谈我从学生的话中得到的一点启示。我区实施的“课堂教学质量工程”启动至今,经过评价、帮助和研究,我欣喜地发现: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塑造青少年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课程的重要使命。因此,《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具有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引起创造、增强记忆、怡情健身等功能。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尝试让歌声走进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老师教学《坐井观天》,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他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让学生展开想象。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纷纷描绘出青蛙跳出井口后的美妙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