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语文课堂中,寻求到一个有效"支点",就会让课堂熠熠生辉。如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教师都希望通过电教媒体,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要么追求大容量,让多媒体"统治"课堂,要么视它为点缀、装饰。  相似文献   

2.
目前很多语文课堂,要么是“一言堂”,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却一个个哑口不言,缄默不语;要么是课堂喧哗嘈杂,貌似热闹,但师生对话肤浅、乏味,甚至离题千里。我认为,出现这样不“活”或者假“活”的语文课堂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依据教学目标和文本核心价值做深入思考,在于不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语文思维的提升,要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学生的思维空间,要么“抢注”思维,让优等生直接替代,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附于教师的结论,肤浅地感悟和体会,使课堂难有真正的语文思考,更无法触动学生的语文情感之弦。这是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流于肤浅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课堂评价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参与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研究实践过程中,课堂评价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都存在模糊化倾向,空泛、笼统,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准确反馈,领悟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往往一味地说“很好”“你真棒”,要么就是“回答得不错,还有吗?”如果这种评价形成形式化的课堂评价流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会逐渐减弱和消退. 教师的课堂评价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基于学生成长的语文课堂评价,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改中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却相对淡化,随之而来的是课堂上要么是多媒体唱主角,要么是学生一直居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变成了旁观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师极尽迎合学生之能事,绞尽脑汁让主角进行各种名目的活动,展示所谓的“才华”,结果把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语文课变成表演课。因此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呼唤语文课堂的本色回归。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本色”回归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是有生命的,是有诗意的,而这生命、这诗意来自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对课堂的拓展。然而很多教师要么过度拓展,让课堂显得热闹非凡,结果学生却毫无所得;要么照本宣科、支离破碎地讲解,结果让学生头昏脑涨而毫无收获。拓展本无错,关键是教师怎样正确把握。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进行拓展呢?一、立足文本,适度拓展1.拓展适量。无论怎样的课堂,无论怎样的拓展,都需要有一个"剧本",也就是"文本"。因而拓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立足  相似文献   

8.
<正>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明星教师着实不少:有的教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课堂上不时地补充延伸拓展;有的教师是“超级演说家”,要么整节课喋喋不休地提问,要么慷慨激昂地唱“独角戏”;有的教师具有高超的控制能力,能将所有的教学细节控制在自己手中……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展现了才华,学生却沉闷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使语文课堂真正有活力与激情,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在课堂上尽量低调。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读很重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初读"非常重要。当下的语文课堂,初读要么被讲读代替,流于形式,要么被预习扼杀,游离于课堂之外。为了让初读更有效,让更多学生平等地体验初读,必须对初读的方法与形式进行认真探究。  相似文献   

10.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应成为小学语文课堂建构的主要形态。教师只有在“让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引学”中提升学习增量,在“自学”中使学生建构学习结果,才能真正确立“生本课堂”,让学生立于语文课堂中间,实现语文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2.
赵威 《考试周刊》2010,(2):67-6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占据话语的绝对霸权,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兴趣,主观性、能动性被排斥在语文课堂之外.而以“导学案”为教学形式的语文课堂,将极大地推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3.
岳先智 《现代语文》2014,(11):81-82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既做好预设,又体现生成,尤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这是当前高效语文课堂建构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对于一个较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来说,预设较为容易,只要精心备课即可,但在生成环节的体现上,却千差万别。由于课堂生成需要丰厚的学养、经验、精湛的教艺,执教者往往不敢生成、不愿生成、不会生成。要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无所谓生成;要么生成别扭,课堂"卡壳";要么生成过度,离题万里。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地方,是一个产生思想光芒的地方,是一个展示才华与自信的地方。高效的活跃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梦想与追求。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枯燥与沉闷的,学生游离于课堂,没有真实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率十分低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探索了一些让语文快乐起来,让课堂灵动起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主动探究的问题情境,可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完善,让语文课堂呈现多姿多彩、扎实高效的喜人局面.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乐园,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灵动的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施教理念应着眼于“教学生会学”,营造学生乐于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探究,让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6.
杨静 《现代语文》2014,(12):106-107
语文课怎么教?这是一个困扰语文老师多年的难题。它就像一根弹簧,压得紧了,沉闷、没有一丝空隙;太松了,又发挥不了作用。当前语文课堂就是这样。要么严谨、规范,没有一丝让学生喘气、活动的空间,唱成一出“哑剧”;要么热闹、轻松,如同演出一场“闹剧”,主角是学生,老师负责舞台设计。其实,这两种课堂模式各有利弊,教师要做的就是探索出一种兼具两种课优点的新课型。笔者姑且称它为“弹簧课”。  相似文献   

17.
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么语言含糊不清,让人捉摸不透问题的实质。为确保课堂提问的针对胜、逻辑性和有效陛,必须优化课堂提问,努力追求“四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师生相互碰撞、探讨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异彩纷呈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课前没有预料的“意外”.教师如何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处理这些“意外”,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处理不好,让课堂逊色;处理得好,令课堂生辉.笔者曾听到一堂教者巧妙利用“意外”,激化“意外”,化“意外”为精彩的公开课,最终使课堂大放异彩,赢得满堂喝彩.  相似文献   

19.
吴红阳 《中学文科》2009,(13):87-87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常常一唱到底。而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充满活力。然而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的消极媚俗的现象相当普遍,必须让语文教学高雅起来.让语文课堂多一点语文味道,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为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活气息,使语文课更接“地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