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善良是一种品性,家长恐怕不会很刻意地为孩子安排善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但是我总觉得孩子善良的品性首先是从家长身上学的,从家庭的氛围中熏陶的,无法从空白高调的教育中灌输。  相似文献   

2.
善良是人类美好的品性。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对培养孩子善良的品性极为重要。一、创设和谐美好的、充满爱意的家庭内部人际环境,培养孩子爱人的品性做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首要一点就是爱人。一个人对生活的信心,对今后从事事业的忠诚,都来源于他对人充满爱心。而对人的爱,首先应表现在对自己亲人的爱。孩子接触最多的是家里的亲人。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心,家长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美好、充满爱意的家庭,让孩子从小就感受到亲人的情、亲人的爱。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1.尊重、爱戴长辈。孩子生活在一个和睦的家庭,孩子的父母孝敬长辈、爱戴长辈,那么爱意将会在孩子心里萌发。因此,作为家长,每到长辈的生日时,可带孩子给长  相似文献   

3.
德国家长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视,从孩子懂事时就开始进行“善良教育”。他们根据小孩模仿能力强、注重形象思维的特点,把爱护小动物作为对他们进行“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德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连动物都不知道爱护,长大了心地也不会很善良。甚至认为: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会缺少爱心,弄不好还会有暴力倾向。目前这种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许多德国家庭里,孩子刚刚蹒跚学步,家长就特意为他买来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性情温顺的小动物,耐心地教孩子喂养,让孩子在亲自照料这…  相似文献   

4.
谈谈儿童习惯和品性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培养和品性培养的不均衡造成孩子的自我意识的缺乏和道德意识的缺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造成许多的不利因素。家长应重视孩子的道德、心智的启蒙,对孩子的不良品行应及早纠正,把握好品性教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善良品性的缺失与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良的品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的主导道德价值,又是个体的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它决定着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基本倾向.大学生是高素质人才的代表,但当前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善良品性缺失的现象却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既有不良社会风气方面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偏差及家庭教育的缺位方面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的善良品性的教育,必须从个体和社会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善良品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善良的品性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的主导道德价值,又是个体的基本品质,决定着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倾向。当前在我国部分大学生中善良缺失的现象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既有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也有学校教育的偏差及家庭教育的缺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善良教育,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入手,引导大学生善良品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05,(10):49-50
“别人打你,你也打他,打不过就咬”;“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这是现在很多家长在教育小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大人的本意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可是,这种教育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在成人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引导下,孩子心理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在一些家长看来,“从小不吃亏”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实际上,没有善良之心的孩子也不可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8.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10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10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9.
生活天天     
走近德国的“善良教育” 德国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爱护小动物是许多德国幼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课。孩子刚刚学会走路,不少家长就特意为孩子喂养了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照顾弱小生命。越来越多的德国人  相似文献   

10.
魏书生 《云南教育》2007,(11S):45-46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10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10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1.
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有力的支持者,亦是孩子学习管理的积极参与者。孩子是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家长对孩子具有学校所不能替代的教育作用。不论家长的贫富、种族背景及受教育程度如何,只要他们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管理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就能提高。反之孩子就很容易在学业方面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  相似文献   

12.
开心压岁钱     
马足意 《小学生》2005,(2):22-23
我的女儿今年十岁。她是一个正直、诚实、善良。但略微缺乏自信的小女孩。为了把孩子培养好。我阅读了许多教育类书籍和报刊杂志,我认识到。教育孩子,从家长的角度来说,需要学习的很多。有两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必须始终坚持不懈的:第一是教孩子学会做人,第二点是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言不虚。6岁的孩子在刚入学的时候已经带有家庭教育的烙印。成功的家庭教育会促进成功的学校教育,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将使学校教育变得困难甚至失败。如果把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个事业的话,那么老师和家长背靠背是搞不成事业的。具体地讲:孩子首先是家长的孩子,家长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投入的热情和关注是其他人不能比拟的。对自己孩子的品性、兴趣、特长和短处,家长是最了解的。老师要想真正了解每一个孩子,除了自己的观察,还有赖于从家长处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只有获取了这些资料,才能因材施教,才有可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讀了《江西教育》第四期上江善良同志写的《軟硬并举,适当配合》一文,不禁感慨系之。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又是一个有孩子讀书的家长,我很不同意这样的作法。現在,我以教师兼家长的身份,说几句話。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丧失“孩子气”。这主要来自于家长的“过教育”——过度教育、过分照顾。如,不顾孩子的发展水平,一味提前教孩子学识字、背唐诗,并以此作为在亲朋面前炫耀攀比的资本。又如,对孩子宠爱无度,滋长了其自私的不良品性。又如,处处以成人的价值观去影响孩子、评价孩子,使孩子逐渐习得以成人的  相似文献   

16.
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的作业、试卷签字,太麻烦了!其实给孩子签字可以很快乐很轻松。许多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签字是把自己的教育责任推给家庭,其实家庭教育也可以通过签字大做文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体罚孩子的现象是大大减少了,但还是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嘲讽,进行一种“心罚”。殊不知,这些冷暴力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更大的伤害!一般来说,现在的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们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  相似文献   

18.
勇敢——这是作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所拥有的品性,尤其是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这种品性愈加显得重要。但并非只靠口头说教就能让孩子具有勇敢和刚毅的品性,这种教育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是潜移默化的,而孩子们恰恰是在活生生的生活事件中得到锻炼和考验的。这当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他们的个性就在这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中逐渐形成。尽管生活事件的发生有时让家长们始料不及,但家  相似文献   

19.
善良作为一种美德,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可以说,缺乏善良品质的人,同时也是个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最终很难有所作为。因此,父母们若想使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品德高尚的人,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善良”的品性。那么,如何培养呢?空洞的说教和良好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步:为孩子创设亲切、友爱的成长环境。一方面,父母以友好和爱的方式来教育、帮助孩子,努力使善意、友好的气氛充满整个家庭。另一方面,对所有认识的人:朋友、亲戚、同事、邻居,以及一切可给…  相似文献   

20.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家长的角度对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合理的沟通方式或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幼儿老师有所帮助。一、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1.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的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要求按照老师意愿执行的一种地位。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即便有的家长很想与老师谈谈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看法,想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来分析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