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诗的故乡,文辞之邦,因而中国学术历来十分重视文采,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大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学术论文开始逐步淡化“文采”,崇尚“格式”。到了今天,则已完全不讲文采,只讲“格式”了。中国文化与学术的文采传统已有被中断的危险。此种形式的论文难以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作为一名学者,应用独特的富于个性化的理性探险和感性表述来展示其对人生和世界真理的生命证悟与探索,而论文的写作必然要写得生动辨洁、讲究文采斐然、文若春华。因为,文采永远是上乘学术论文所需要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学术论文现存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可读性不强等三大弊病。论文的修辞文采表达,受学科、论题、作者性情等因素的制约。注重文采是古今一脉相承的学术传统。一般的社会科学人文领域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讲求修辞,追求文采,以增强可读性。写作理念应更新,文风宜端正,写法应调整,学术论文写作大有文采的用武之地。学者应开拓胸襟,扩大视野;见贤思齐,效法前贤;虚心揣摩,在实践中锻炼表达能力,提升写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重视文采,是数千年学人的传统。学术论文的文采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典雅艳丽的文辞,而是与人文思想和情怀相关联的优美风格。导致学术论文文采失落的原因很多,如研究者的写作水平、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等,尤其是目前量化考核的学术机制。只有具备深厚的国学基础、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保持宁静致远的平和心态,运用严谨活泼的治学方法,才能创造出深刻隽永、文采斐然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4.
语言的文采,对于学术论文来说,就是要求学术创新,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而不空洞,语言尖锐、泼辣,风格生动活泼。学术论文的文采,就是要求文章“准确、鲜明、生动”,这是对所有的文章的基本要求,当然也是学术论文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注重文采是从古至今传承的学术传统,当代学术论文越来越只注重形式:堆砌辞藻,滥用各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文采,但这都是假话,是纸做的假花。所谓"文采",其实是人的全部的修养,人格的修养,文学的修养,学术的修养,一个集中体现。既使文章具有学术性,又使文章散发出一种感人的力量,让读者手难释卷。  相似文献   

6.
孔子云:"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内在的实质与外在的文采是统一的,同时,文采也体现为文章对真善美的传达,文采不是简单的运用华丽的辞藻装饰文章,而是指文章在神、质、情、形、辞诸方面表现出的美的交融与综合,它反映了作者的才华禀赋,能给读者带来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并引发读者潜在的再创造激情。当然,想要使文章文采斐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又要有渊博的知识,以及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的求真精神,还要努力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借用王泉根先生的一句话"文采,永远是上乘的学术论文所需要的品质"。基于此,本文对"文采"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进行梳理,简略区分"文采"与"文笔",并对学术作品如何富有文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写作方法,以期对提升文章的文采有一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3,(5):25
引言"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可见,"文章"与"文采"自古即是相辅相成的。"文采"是中国文化的文脉,足中国文化的传统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唐宋八大家,到清末的桐城派,再到"五四"以后的胡适、周作人、鲁迅等人,都十分重视文章的文采,并且将"文采"融化到自己的文一章之中,创造和传承着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学术论文普遍没有文采。学者们写出来的文章毫无文采可言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其实文采消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学术的腐败。对真理的漠视,对权利的依附,对学习兴趣的无视,以及与官员的勾结,所有这些都是学术腐败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摘要注重文采是从古至今传承的学术传统,当代学术论文越来越只注重形式:堆砌辞藻,滥用各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文采,但这都是假话,是纸做的假花。所谓“文采”,其实是人的全部的修养,人格的修养,文学的修养,学术的修养,一个集中体现。既使文章具有学术性,又使文章散发出一种感人的力量,让读者手难释卷。  相似文献   

10.
引言     
《文化学刊》2013,(4):4
<正>"文风",是个老而弥新的话题。"文采"亦属"文风"问题。中国文论注重文采,古代论著注重文采,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魏晋六朝文论家刘勰曾明确地提出了"文采"这个文章学兼文论学命题,"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论证了学者著书立说,不但要讲清学理,还有让更多读者读懂、知道的责任。学术与文采并不是对立的,它是一种能力,一种高超的文字表达。在说清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四位学术大家的文体,他们是黄仁宇、王从闾、张中行和梁宗巨先生。以此为案例,充分说明学术文采的表现形式与艺术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于学术论文的文采,是否应当鼓励和提倡呢?考虑这一问题,可以关注古来成功的、有影响的政论的行文风格。被称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的《韩非子》一书,纯粹是严肃的政论性质。然而《韩非子》论说的新鲜和文辞的生动,却打动了人称"少恩而虎狼心"的冷酷的君主秦王嬴政。此外,王充的《论衡·佚文》又讲了其他的故事,比如:"孝武之時,诏百官对策,董仲舒策文最善。王莽时,使郎吏上奏,刘子骏章尤美。"通过"文辞"的"美"和"恶",也就是"金玉""瓦石"之别,可以看出"才"的高下,这是很明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周丹 《文化学刊》2013,(4):50-62
学术论文的写作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以利于中国学术论文的规范和传播。现对学术论文写作和格式方面的规范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学术论文的写作予以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毛曦 《文化学刊》2011,(3):156-160
论文的质量与主体的学术素养有密切的关系。针对学术论文写作教育中存在的缺失,笔者认为应重视学术价值观与学术道德教育,科研人员应克服功利心态,具有追求科学性、尊重他人学术成果等学术道德;重视创新问题的教育,对于创新性做综合性的多层面的理解;重视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教育,注意"摘要"和"绪论"中必要信息的含量;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倡导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重视知识、资料积累和认知结构更新的教育,不断适应学术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支持,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的2020"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颁奖典礼暨2021"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讲话中指出,当前,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相互激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应对百年未有变局的形势所需,也是国际传播机构、社会各行各业的使命任务所在。  相似文献   

16.
<正>"讲好中国故事"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中国努力构建国际学术话语权的重要国策之一。但是,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或者只能是以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讲故事;更进一步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使用中国的语言来讲中国的故事。虽然我们也可以把中国的语言翻译为其他语言,但如果我们不了解自  相似文献   

17.
沙舟 《文化交流》2015,(2):36-39
2014年12月18日,"东方文化论坛·杭州与新丝路"学术研讨会在杭州西子湖畔开启。来自国内外丝绸文化、丝绸之路和丝绸经贸界的专家和精英们纷纷就"丝绸文化与人类文明""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战略""‘丝绸之府’杭州与新丝路建设"等话题,发表演讲,阐述观点,分享研究成果,交流学术心得。这次研讨会是由杭州市发展研究中心、浙江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跨界"活动,融学术  相似文献   

18.
正2019"讲好中国故事"创意传播大赛启动会4月28日在北京举行。大赛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学术支持,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分会特邀协办。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日报社、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单位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北京、内蒙古、辽宁、安徽、湖北、广西、重庆等省区市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当前,翻译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是翻译界新的课题。通过构建中国翻译话语体系,提高中国翻译话语在世界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中国文化通过翻译这一途径"走向世界"的重要办法,也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必经之路,而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恰好为这提供了价值指导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思想。十九大报告也进一步强调了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既是一个关系到中国自身发展、构建中国与世界新型合作关系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做好跨文化交际以及构建国家形象的复杂技术问题。汉语国际教育是我国对外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