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中国男子优秀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男子优秀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的状况,使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2004-2008年来中国国家队、国奥队运动员参加一系列比赛中的跑动能力进行定量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从比赛跑动能力总体状况、系列比赛跑动的纵向比较、中国队与比赛对手跑动距离分析、中国运动员不同位置跑动能力比较分析、不同位置运动员跑动距离等5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YO-YO间歇测试与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YO-YO测试与足球比赛跑动分析系统的信度与效度,探索YO-YO测试结果与比赛跑动能力的关系。方法:对24名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进行YO-YO测试,对他们在16场国际比赛中的跑动能力进行研究,获取了每名运动员的YO-YO测试结果与比赛中的各种跑动参数。结果:YO-YO测试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r=0.98)和较低的变异系数(8.7%),运动员的测试成绩由于位置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SIMI跑动分析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观察者内部与观察者之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运动员比赛中的跑动能力也由于位置不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且下半场跑动能力下降。YO-YO测试成绩与比赛跑动总距离、有氧高强度跑、无氧高强度跑、冲刺跑频数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0.79,P<0.01;r=0.85,P<0.05;r=0.70,P<0.05;r=0.78,P<0.01),而与冲刺跑距离不存在显著相关(r=0.30,P>0.05)。结论:YO-YO测试与比赛跑动分析系统均具有较好的测试信度与效度;YO-YO测试能够反映与比赛密切相关的运动员体能,二者存在高度相关,可作为监测运动员体能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高强度跑动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评估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活动体能的变化特征。运用SIMIScout比赛分析系统对21名国奥队员和25名国青队员在 一个赛季里的比赛体能表现,及YoYo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比赛中的高强度跑动距离可以作为评价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 比赛体能状态的敏感指标;(2)描述了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活动距离,尤其是高强度跑动距离的变化趋势;(3)国奥队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 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多于国青队运动员,国奥队运动员的YoYo测试成绩明显好于国青队运动员;(4)优秀青年足球队的中后卫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高 强度跑动距离明显少于边后卫、前卫和前锋运动员;(5)构建了我国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比赛中高强度跑动距离的评价标准,可应用于运动员比赛 中体能状态的评价与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虑比赛中断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探讨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比赛结束时段跑动能力是否下降。方法:基于STATS Pro R计算机视频跟踪系统采集的275名职业足球运动员3 438组比赛跑动数据,围绕足球比赛间歇性特征,同时考虑中断时间动态特征和比分差距大小对跑动表现的影响。运用数据级数推断分别界定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半场结束时段和比赛结束时段的跑动能力是否下降。研究发现:(1)相较比赛开始阶段,比赛结束时段的中断时间呈现清晰的增加,比分均衡比赛结束时段的中断时间增加更为明显;(2)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比赛结束时段总跑动距离呈现清晰的下降(ES=0.31~0.56),但该下降以中、低速跑动距离为主,所有位置运动员冲刺跑动距离均只出现微小无意义变化(ES=0.14~0.08);(3)上半场中、低速跑动距离下降程度大于下半场,高强度跑动距离的下降程度小于下半场;(4)比赛结束时段跑动表现变化的位置特征表现为,中后场运动员高强度跑动距离未发生有意义变化,前场运动员高速跑动距离则呈现清晰的减少(ES=0.25~0.37)。结果表明:考虑比赛中断因素影响后,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比赛结束时段高强度跑动距离总体未呈现下降趋势;中后场运动员高速跑动距离和冲刺跑动距离均只出现了微小无意义变化,而前场运动员的高速跑动距离则呈现清晰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手球比赛属于集体球类对抗性项目,比赛跑动能力体现出技术、战术、体能等诸多因素,是比赛制胜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男子手球运动员在男子手球联赛、十一届全运会以及第16届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备战和系列比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位置运动员全场跑动总距离在3 951~4 552m之间,平均为4 249m,跑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内锋。2)冲刺跑和高速跑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中锋;中速跑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中锋;低速跑动距离最多的是中锋,最少的是边锋;慢跑距离最多的是组织,最少的是边锋;走动距离最多的是边锋,最少的是组织。3)手球运动员的全场跑动轨迹是以各位置运动员在两个进攻区域之间以近似直线式的轨迹活动。4)全场进攻和防守的跑动次数分别为70次和78次,平均每25s会有一次跑动,不分速度的情况下平均每次移动的距离为28.71m。  相似文献   

6.
男子曲棍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63名参加第11届全运会曲棍球比赛的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比赛跑动能力进行分析,在不划分位置情况下,曲棍球运动员上半场多数速度段跑动距离和跑动总距离高于下半场多数速度段跑动距离,表明下半场由于体能下降导致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有所下降。经过t检验发现,曲棍球的第1速度段跑动距离上、下半场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曲棍球第1速度段的跑动距离在下半场下降更明显。在划分运动员位置情况下,量化了曲棍球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和后卫运动员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通过对比发现,曲棍球比赛中,运动员跑动距离存在显著的位置特征,前锋运动员和前卫运动员无氧高强度和无氧有氧混合中等强度跑动和跑动总距离要高于后卫运动员。前锋运动员、前卫运动员和后卫运动员上半场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和跑动总距离高于下半场多数速度段的跑动距离,通过t检验没有发现更进一步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软件,从比赛攻防和纯比赛时间的角度对2007年女子足球世界杯赛最佳阵容与相同位置其他运动员的比赛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最佳阵容前锋运动员在攻守中的冲刺跑距离均显著多于其他前锋运动员;最佳阵容前卫运动员与其他前卫运动员活动特征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低强度的活动距离上;最佳阵容中后卫运动员比其他中后卫运动员具有更好的快速进攻能力;最佳阵容边后卫运动员中、高强度的活动距离显著多于其他边后卫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兰政  蒙军  卓杰先 《体育科技》2008,29(1):58-60
对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能力进行了界定,认为跑动能力是足球运动员在有球、无球、对抗等状态下为适应比赛需要的、长时间的耐力和持续高强度间歇性活动的能力;进而分别从场上位置与职责、有氧能力、疲劳状况、比赛打法及要求、比赛地域与场地条件五个主要影响足球运动员跑动能力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索足球运动员的跑动能力与比赛之问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队男子足球运动员比赛中体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足球运动员的体能是运动员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基础,对比赛期长时间高水平竞技能力的保持和伤病的预防也有重要的作用.采用文献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国国家队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特征,并且与国外优秀足球运动员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足球比赛负荷量大,小负荷运动比例大.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跑动距离与国外运动员差距并不明显,但是,前锋和中场运动员的跑动距离相对较少;比赛负荷具有阶段性.在90 min的比赛中负荷强度出现2个峰谷,即在30~45 min和60~75 min两个时间段.在第2个峰谷,中国队运动员的跑动距离处于整场比赛较低水平,可能会影响这一时间段的技战术能力发挥和场上的攻守平衡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女子足球世界杯赛运动员跑动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全面掌握世界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状况,使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2007年在中国举行的女子足球世界杯比赛中的11支球队运动员的部分比赛跑动能力进行了定量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从各国运动员全场比赛跑动能力比较分析,各国运动员不同强度跑动能力比较分析,各国不同位置运动员在不同强度跑动能力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0年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不同位置运动员的跑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位置运动员在跑动距离、有球和无球跑动距离、不同强度跑动时间以及最大跑动速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建议根据运动员场上位置、角色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以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U-19足球运动员比赛后前卫、后卫队员机体生化指标变化.方法:检测足球比赛前后13名前卫队员和16名后卫队员的血液指标水平.主要血液指标为:Alb、FFA、TG、BUN、CK、LDH、COT、WBC、IgG、IeA、ISM.结果:比赛后前卫和后卫队员的血液指标比较,除了前卫队员赛后BUN和CK水平高于后卫队员(P<0.01),其他指标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在前卫中,运动后除TG和IgG没有显著性变化外(P>0.05),Albumin、FFA、BUN、COT、LDH、CK、WBC等指标的水平高于运动前水平(P<0.01),IgA、IgM等指标低于运动前水平(p<0.05或P<0.01).后卫队员中,运动后除了BUN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前卫队员一致.结论:足球比赛后前卫和后卫队员蛋白质和脂代谢加强、肌组织损伤程度增加、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正确评价我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中体能情况及活动特征,为国家队提供准确的训练比赛信息,使用S IM I系统首次对我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进行定量测量。通过国内、外对比研究,发现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比赛跑动总距离存在一定的差异,各种跑速下的活动距离也不同,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运用“简极-茵战K1”智能足球运动表现分析系统采集12名大学生运动员在8场正式足球比赛中的跑动和心率相关指标,量化运动员的外部和内部比赛负荷。结果显示:(1)在外部负荷方面,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在正式的足球比赛中场均跑动距离(8 464±822) m,其中,慢速跑跑动距离约占39.8%,低速跑跑动距离约占30.2%,高强度跑动距离约占5.1%,场均高强度跑动次数(30±14)次;在内部负荷方面,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平均心率为(160±11) 次/分钟,52%的比赛时间处于80%最大心率以上区间,仅有14.5%的比赛时间内处于70%最大心率以下区间。(2)后卫球员的跑动总距离大程度地低于中场(ES=1.2,可能性>95%)和前锋(ES=1.4,可能性>95%),高强度跑平均间歇时间则中等程度地高于中场(ES=0.6,可能性>75%)和前锋(ES=0.9,可能性>75%),后卫球员在比赛处于中高强度心率区间的时间比例中等程度地低于中场(ES=1.0,可能性>95%)和前锋(ES=1.1,可能性>75%)。前锋球员在比赛中的最大跑动速度(ES=0.7,可能性>75%)、步行距离(ES=0.8,可能性>75%)、慢速跑跑动距离(ES=0.6,可能性>75%)和中等强度心率区间占比(ES=0.7,可能性>75%)皆中等程度地高于中场球员,而低速跑跑动距离(ES=0.8,可能性>75%)、平均心率(ES=0.6,可能性>75%)和高强度心率区间占比(ES=0.6,可能性>95%)则都中等程度的低于中场球员。  相似文献   

15.
中外女足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统计法对我国女足和世界女足强国在技战术方面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中国女足近几年运动成绩下降的原因,找出目前中国女足和世界女足在技战术运用方面的差距.研究表明:我国女子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传接球技术还不错,但大多是横传和回传,很难形成有效的进攻机会;中国女子足球队的抢断总次数,抢断对手带球次数,抢断对手传球次数,抢断对手接球次数都明显低于世界女足前四强队;中国队虽有进攻欲望,但传球跑动时机不当,技战术运用意识合理化尚有欠缺;高速度、强对抗的比赛中射门质量不理想,中国女足缺少优秀的得分选手;中前场抢断发动的进攻成功率(进球率)高是女足重要趋势特征之一;助攻队员人数,助攻次数趋多是当代女足进攻战术发展的鲜明特点;中前场积极抢断次数与成功率提高是当代女足强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 September 1921, two representative women’s teams played association football (soccer) on the Brisbane Cricket Ground in Queensland, Australia. The crowd size, approximately 10,000, was not commensurate with those attending matches featuring Dick, Kerr Ladies in Englan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but it was nonetheless a significant crowd at a match now widely acknowledged as Australia’s first public game of women’s association football. New evidence suggests it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between representative female association football sides, with players selected from local teams.

Contemporary accounts note the match as a single event. Regular organised competition did not occur until the early 1970s, but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 national association in 1974. An over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and new archival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emergence of a strong culture around woman’s association football that begins before the Brisbane Cricket Ground match. The evidence presents a possible imbalance between what occurred and what has been recorded, and suggests a much more prolonged, if somewhat fragmented, engagement with association football between 1921 and 1933 in southern Queensland. The emergence of competition in Brisbane in the 1920s foregrounds the city’s – and, with it, Queensland’s –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Australian women’s football.  相似文献   

17.
为正确评价我国女子国家足球队运动员比赛活动中体能情况及活动特征,为国家队提供准确的训练比赛信息.使用SIMI系统首次对我国国家队优秀运动员比赛跑动能力进行了精确的定量测量.通过奥运测试赛国内外运动员对比研究.发现我国女足运动员在高速跑等跑动距离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上海女足2012年联赛中比赛活动特征的分析,了解上海女足比赛中的跑动特点及体能状况;通过与国内最高水平比赛、国家队及其他世界强队的对比分析,了解与高水平运动队之间的差距,寻找到上海女足训练的突破点,为上海女足在第12届全运会中夺取金牌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方法:通过已取得专利的自主研发的足球训练负荷监控系统对上海女足2012年联赛上海赛区上海—大连、上海—长春的两场比赛进行跑动负荷的测试.结果:(1) 2012年联赛期间上海赛区的比赛与国外高水平运动队相比,上海女足运动员高速跑和冲刺跑的距离及所比重偏少.(2)上海女足在2012年联赛中不同位置运动员在比赛中整体跑动能力存在差异,边后卫和中场球员总跑动距离最多,而边前卫和边后卫的高强度及以上跑动距离最多,前锋高强度以上跑动距离最少.(3)上海女足在2012年联赛前准备期高强度的有氧间歇训练不足,导致联赛期间体能贮备不足.结论:我国女足联赛水平较低、对抗性不强,上海女足运动员联赛期间的跑动能力与国内最高水平比赛及世界强队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的训练必须加强高强度的有氧间歇训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员的培养模式、俱乐部的竞赛机制等方面入手,对日本U15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在政府多年来的重视和投入基础上,日本建立了以学校为载体,中学生为生源,拥有高水平教练员队伍的U15足球俱乐部.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培养模式和完善的竞赛机制.带给我们的启示:提高足球普及程度;把学校作为足球运动发展的载体;金字塔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日趋完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