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所学校的文化与所处的地域文化是密切相关的,地域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创新"、"兼容"、"务实"的文化特质有着重要的教育意蕴,为当前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打造文化高地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随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区域内各市州呈现出加快发展、抢占文化高地的竞争态势。怀化作为武陵山片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必须立足五溪文化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超前谋划,确立“打造武陵山片区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努力把怀化建设成武陵山片区文化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3.
旅游的基础力量在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就要强化文化建设。从旅游的角度看,文化建设重点是要搞好特色文化。特色是魅力也是生命。搞旅游就要消除不正确的认识,在重视文化内涵建构的同时,把握区域的现实定位,努力彰显本地的文化特色;要强化和谐文化建设,用最优秀的、"真善美"文化和引导广大民众,吸引广大游客;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改造和更新,保持文化长久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是文化多样化的源头,是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是学校特色的"底色",包含育人的丰富营养,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基因。在学校文化建设视野中,地域文化具有内容的丰富性、物态的意义性、风貌的独特性、"形象"的整体性、影响的两面性等特点。在地域文化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应坚持传统与现代融合、景观与意义一体、坚守与开放并举、吸收与反哺互动、一般与特殊统一。  相似文献   

5.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而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淮安地方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以地域文化观照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实现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互融共生”是淮安市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勤劳的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这些是中华文明永葆活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大学作为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机构,应当在保护、开发、弘扬、创新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岛的乡村旅游产品具有山海文化元素融合的特点,地域特色突出,但是其品牌文化建设不足,存在定位模糊、文化深度和活力不够、文化生态系统不完善、缺乏精准有效的宣传推广等问题.面对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青岛乡村旅游产品应当用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划分乡村旅游群落、加强文化内涵建设、激发文化活力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文化功能与人本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气、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人本建设方向,坚持以人为本,打造人本文化。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活力之源。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注重企业文化个性化的打造与创新,使企业文化更具活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地域文化融入学校文化的过程是一个从“传统”中发掘“现代”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进而走向文化自强的过程,最终形成学校现代化的“中国式”与“中国态”。学校文化创新源于本土文化自觉,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存在内在精神和发展方向的一致性,地域文化主要以“集聚教育资源”和“发掘教育意蕴”的方式进入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引入地域文化要有理性的文化自觉,也要有一定限度。本研究持续关注齐鲁大地一所小学通过融入地域文化到学校文化,以此凝练与建构出个性化的办学理念,统摄于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环境空间的想象与搭建,最终促进了学校文化的整体转型和优化。通过发扬光大优秀文化传统走向文化自强并融入地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能够生成出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理念和目标,敞现出从事件开掘到价值凝练、从课程开发到理念贯注、从氛围扩散到整体重建的路径与对策,不但激活和焕发地域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而且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文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市文化形象设计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在表征,更注重城市文化的外显性.城市文化形象具有地域性、交融性、集聚性和辐射性.城市文化形象凝聚着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无形的资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研究城市文化形象特征,把握城市文化脉络的走向,设计和创造出充满地方特色、性格魅力和生命活力的现代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形象设计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校本文化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依靠师生,面向师生的自己的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的生命力很强的学校文化。浯溪二中把校本理念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根本,从地方文化、个性文化和精神文化三方面入手,在校本文化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三门峡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实质就是文化的强大,这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证实.我市要实现"再造一个三门峡、跻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队"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宏伟蓝图中不可能没有文化的支持.三门峡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带,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地方名品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文化、高等教育事业等为支撑,加大研究、开发、建设的力度,必将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勤劳的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这些是中华文明保有活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基础。然而,受到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等的冲击,地域文化出现萎缩和消亡的危机。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机构,应当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加强研究、纳入课程体系等途径,保护、开发、弘扬、创新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建设呼唤人性"向善"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推进更需要"向善"的学校文化引领,在学校德育需要探求创新之路的今天,学校向善文化的建设是促进德育工作的增长点,是德育焕发生命活力的必然建构,是建立德育工作长效机制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项目释义姑苏文化课程,是将姑苏传统文化引入学校教育,把姑苏文化的浸润和传承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构建系列校本教材,统筹安排课程实施,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传承与实践活动,形成地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姑苏文化"精品课程。项目内容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初中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学校将姑苏文化课程有机融合在语文、数学、历史  相似文献   

16.
陆晖 《教育》2011,(15):39-40
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应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实验区极富远见地从区域层面自上而下地开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议题。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和贡献力的重要基础。本文从文化视角,聚焦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类型地位,阐释了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现实意义,论证了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的山东特色,提出以文化为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山东方略,为建设山东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长足发展的不竭之源。"边缘化"初中在自我发展中,要有一种文化自觉,通过文化建设来寻找学校发展的动力、活力。着力在理念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等方面进行文化建构,力促学校能尽快迈上自主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流行文化在人文教学中的助推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流行文化在如下四个方面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构建交互主体,促进教学民主;拓展教学资源,推动教法更新;高扬生命活力,彰显人性自由;顺应时代发展,形塑新型人格。将流行文化纳入人文教育,有助于让学校占据理性的至高地,增强教学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并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的头脑和诗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提高育人功效的角度出发,提出致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继而论述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在思想上树立系统观、务实观和地域观等"三观",同时要把握好特色化、素质化和社会化等"三化",构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