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最早的乐器是鼓《礼记·明堂位》说:“士鼓苇荃,伊耆氏之乐也”,意思是说鼓是用泥土,鼓面可能是用蝉、糜皮制作而成。现存出土最完整的古乐器1970年8月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国君主曾侯乙的一座大墓里发现的8种124件乐器。这里出土的乐器有编钟64件、编磬32件,还有楚惠王赐给曾侯乙的博钟一件。这是中国乐器史上最珍贵的文物。最早的竹簧片乐器实物1978年在湖北曾时已墓中发现的两件排箫,以及两件横吹的闭管乐器和五件笙。在这些乐器中,有一件排萧在没有脱水的情况下,居然多数箫管还可以吹奏发音,箫管还按音  相似文献   

2.
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钲、铙、、编甬钟、编钮钟等 ,几乎包括了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 ,构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的系统。这不仅体现了洛阳先秦三代青铜乐器发展的脉络和重大成就 ,显示了洛阳地区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而且为青铜乐器的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3.
百周克镈     
卢永琇 《历史学习》2006,(10):F0002-F0002
镈是古代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单个大型打击乐器。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镈,如钟而大”,这说明铸似钟而非钟。锝较钟除了形体较大外,钮也较为宽扁。克铸,通高63.5厘米,椭圆体,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纹凸棱装饰.铸工精良,形制古朴,装饰瑰丽,艺术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4.
西周克镈     
镈是古代贵族祭祀或宴飨时使用的单个大型打击乐器。东汉经学大师郑玄说“镈,如钟而大”,这说明镈似钟而非钟。镈较钟除了形体较大外,钮也较为宽扁。克镈,通高63.5厘米,椭圆体,平口,四面有透雕夔纹凸棱装饰,铸工精  相似文献   

5.
“八音”,是指我国古代的乐器,亦即古代乐器的统称。我国古代,依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类,称作“八音”。一、金类:这类乐器用金属制成,如钟、编钟、方响、钲、铙、钹、锣等等。二、石类:这类乐器用石料或玉制成,如磬、玉磬、编磐、鸣、球等等。三、丝类:这类乐器因其  相似文献   

6.
怀化地区位于湖南西部沉水中上游,古称“五溪蛮地”,全区人口400多万,其中侗、苗、瑶等28个少数民族人口96万。这里既是一个生态环境得天独厚人文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间音乐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地方。本文拟作简明的介绍与探讨.一、溯源在怀化地区各县出土的文物中,有不少上古时代的乐器.如苇江曾出土了西周时的铎(乐器)、春秋时越国的铜编钟(乐器)和编钟甬;辰溪出土了战国时的铜编(乐器);淑浦出土了战国时的铜钟(乐器)、铜磐(乐器)、铜铸(乐器)、于(乐器);靖州出土了战国时的于(乐器)等.从出土的这些…  相似文献   

7.
信息趣闻     
金声玉振又千年——访古编钟仿制专家金海鸥文·林明杰将在新世纪奏响的一套中国最大的编钟“中华和钟”,已经制成并通过鉴定。在苏州虎丘的一片农田旁,中科院中华和钟创制作组的专家指着一处简陋的小厂,告诉记者,中华和钟的主要奏乐部分钮钟、甬钟和玉磬都是在这里制作的。记者问,为何选这样一家乡村小厂来承制如此重要的国之礼器?专家说,不要小看它,它的厂长可是在民乐器研制界颇有名气的。曾侯乙编钟  相似文献   

8.
70年代以采,固原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清理汉代墓葬百余座,出土有各类陶器、釉陶、错金银器以及青铜器,但在同一墓葬中出土如此精美目数量之多的青铜炊饮器具尚属首次。本期介绍的这组器物系1999年夏出土于固原县城东北约30公里处的头营乡张崖村汉代墓葬。出土青铜器7件,其中有提梁卣1件,铜壶1件,铜钫1件,甑、釜1套,铜釜2件,均系生活用具,做工精细,器形小巧精美,其中4件应属墓主人生前生活实用器。2000年1月被固原博物馆征集收藏。 提梁卣 圆桶形,子母口、圆盖,盖微隆,正中有环形纽,提梁作弓形,两端铸成龙首,口衔链环,链环形似马衔,系一次性浇铸而成。直壁,平底,腹较深,腹部饰1.4、底部饰1厘米宽带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乐器喜见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文化古国。例如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证明我国在2,400余年前已经运用了十二平均音律。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中心要冲。敦煌石窟壁画中有非常丰富的古代人民生活的图像,各种乐器的图像亦为不少。研究古代人民的生活情趣以及古代乐器的形制与演奏,这些图像资料是具有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在新乡辉县出土的一批带有"妇(婥)"铭文的青铜组器,是一组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其铸造之精、形制之美、纹饰之华丽令世人赞叹.文章通过比照、研究,尤其是对该组青铜礼器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分析,试图揭示"妇(婥)"组器使用者的身份、时间和地位,印证在商代晚期辉县一带"妇(婥)"一支贵族的活动范围,以及他们同殷商王朝贵族们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这一支被封在商王京畿一带活动的贵族群体,对维护京都的安定以及王朝的政治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去年夏天,我应人民日报社和日本朝日新闻社的邀请,到长江豪华游轮峨嵋号上去参加一个有关二十一世纪文化的国际研讨会。我们途经武汉和荆州,然后在宜昌上船,开始学术讨论。 在武汉,我们参观了黄鹤楼和博物馆。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许多出土的文物,其中有许多青铜器和名震世界的编钟。我大为惊诧,简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心中兴奋,非言语所能表达。 我们从武汉到了荆州。在那里又参观博物馆,看到了更多的更精美绝伦的从古墓里出土的青铜器,我的惊诧又上了一个台阶。在这里又看到了编钟,并且听了演奏。这一套编钟计65件,分层悬挂着。这套编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音域最宽的、具有12个半音音阶的特大定调乐器。美国音乐家麦克·克来恩教授说:“曾侯乙编钟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圣山”,并誉之为“世界第八奇迹”。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也说:“希腊的乐器是全世界都承认的,可是希腊的乐器是竹木的,到现在不能保存下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50年代,豫北辉县固围村发掘了3座大墓,关于其墓葬的年代和国别问题,由于各方面认识上的原因至今悬而不决。笔者通过仔细分析《辉县发掘报告》的材料,在研究辉县琉璃阁东周墓地的基础上,以东周时代大量年代相对确切的墓葬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从固围村战国大墓出土的遗物、墓葬形制、墓道墓向等方面深入探讨。结合文献记载,认为这几座大墓为战国中期魏国仅次于王以外的高级贵族或王室成员墓,而非学术界普遍认为的魏王之墓或赵王之墓。  相似文献   

13.
<正>张丹在其论文《青铜扁盉中龙、鸟形象的初步探讨》中指出,盉是古代酒器,青铜制,大腹敛口,前有流,后有鋬,有盖,下多为三足或四足,盖与鋬之间有链相连接,是古代用于调和酒味浓淡的器物。青铜扁盉是青铜盉中的一种特殊形制,目前我国出土的青铜扁盉共有15件。在这些青铜扁盉中,有相当部分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在新乡辉县出土的一批带有"妇(女桌)"铭文的青铜组器,是一组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其铸造之精、形制之美、纹饰之华丽令世人赞叹。文章通过比照、研究,尤其是对该组青铜礼器器物上铭文的考证和分析,试图揭示"妇(女桌)"组器使用者的身份、时间和地位,印证在商代晚期辉县一带"妇(女桌)"一支贵族的活动范围,以...  相似文献   

15.
西晋时期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较之曹魏和东汉时期墓葬的形制有很大差别,模拟宫室制度的多室葬制不见形迹。由单室墓代替东汉时期的多室墓葬成为主流,墓葬规模有所减小,其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出现了引人瞩目的装饰性的墓葬装饰。中原地区出土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情况来看,出土的牛车周围都伴有佣或佣群的出土。东汉魏晋后,洛阳一直是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墓葬随葬牛车佣群的传统首先是于西晋时期流行于洛阳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在殷墟遗址出土的大量商代乐器中,磬是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殷墟遗址出土的石磬按其使用的场所及其演奏的形式可以分为特磬和编磬,除此之外,殷墟还出土了少量体型较小的非乐器实用磬。文章以殷墟出土的“磬”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分期以及类型进行研究,以厘清“磬”之发展及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出土于楚国贵族墓葬的两件玉佩进行释读,院墙湾出土的“人物驭龙”是一块“神人操两龙形”玉佩,熊家冢出土的“人物驭龙”则是一块“神人操一龙形”玉佩,二者从造型到寓意,都属于同一文化概念的作品,它们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四鸟绕日”金箔片有着相似的外形构造与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很早就出现了.目前所见的最早的钟是西周中期的.钟因其大小厚薄不同,敲击时发出的高低音响效果也不一样.按钟的大小顺序组合悬挂,就叫"编钟".西周前期,以三枚为一套,以后逐渐增多.在山西、安徽、四川、云南等地曾出土过六  相似文献   

19.
衡阳市文物工作队于1990年底在衡阳市郊区烧碱厂基建工地,发掘了17座古代墓葬,出土了56件历史文物。墓葬分布在堆子山山脊及柏树园东坡和羊老山一带。保存完整的墓葬尚有高大的封土堆。据初步调查,该地现有封土堆的墓葬约50座。发掘的墓葬,均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基或长方形砖塘基。券顶砖室墓有双室与单室两种形制。双室墓13座,前后两室,平面呈“凸”字形;前室放置随葬器物,后室放置棺椁尸体。单室墓2座,基室形制与砖塘基相同,平面呈长方形;砖塘墓2座,仅砖室,  相似文献   

20.
青铜乐钟作为一种乐器,在青铜器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安徽地处江淮流域,在历史上出土了许多青铜乐钟。以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为视角,以蔡侯铜钟和钟离国铜钟等为例,分析安徽地区的青铜乐钟所反映的社会功能和历史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