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在教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课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出了一道缩句题:"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一位孩子的答案是:"劳动人民凝结成万里长城。"另一位孩子的答案是:"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万里长城。"还有一位孩子的答案是"血汗和智慧凝结成长城。"三位孩子的答案谁的正确呢?我并没有在课堂上直接说出谁对谁错,而是借此给孩子们上了一节缩句的语文基础知识课,教给了孩子们缩句的  相似文献   

2.
一、"读教师"不仅仅是无奈 最近,读了一位教师写的听课随记.在一节展示课上,教师用了10多分钟的时间进行拓展性训练.随记中写道:"孩子们写的、说的不过是一些口号式的话,跟课文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关系.花了这么多的时间,孩子们的知识和能力拓展了什么呢?难道这就是新课程吗?这问题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3.
新一届学生的作文指导,"两条路线"同时推进.一是"作文打假",一是引导学生走进"滚滚红尘",走进生活.事实上这两件事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不走进"红尘","脱假"之后,孩子们就会茫然若失:作文不能胡编乱造了,不能虚张声势了,那写什么呢?怎么写呢? 我告诉孩子们,作文就是"遇见"和"看见".老老实实地把你所遇见的,你所看见的,你所想到的记载下来就是写作.这一点儿都不难. 可是孩子们觉得很难很难.  相似文献   

4.
<正>"老师,你又输了!"课堂上,跟孩子们比赛读英语课文,结果我又一次"输"给了孩子们。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在兼职教英语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读英语课文往往很慢,而且磕磕巴巴的。很显然,这样读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意思。为了让他们能流畅地读英语课文,我常常跟他们比赛。怎么比呢?比读完同一篇英语课文的时间长短,在发音清晰可辨的前提下,用时短的一方赢,反之则输。  相似文献   

5.
爱的课堂     
读一读下面短文记录了一位老师的课堂内容,请你用心阅读。加拿大的凯丽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你爱谁?写作文之前,凯丽老师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老师问:还有谁呢?  相似文献   

6.
正班会活动课上,我与孩子们讨论关于尊重的话题。"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光点",伴随话题深入,我肯定地说。一个男孩竟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老师,我身上有闪光点吗?"听了这声幼稚的发问,我心里一颤,循声望去,哦,原来是小胖同学。他的眼神充满期盼,一脸纯真。我大声地回答他:"怎么会没有呢?你心地善良,乐于帮助同学,还有诚信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7.
1941年的一天,育才学校要迎接一位人人热盼的"好老师".这位"好老师"究竟是谁呢?同学们等在大门口,手拍得震天响.但等了老半天,没看见有人来,只看见有一个人拎着一大包、一大包的东西走过来.大家正奇怪,陶先生跳上门口的土墩说话了:"孩子们,我给你们请来一位'好老师'.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远自开天辟地,近至国内外大事,它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孩子们拼命往远处看,"好老师"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8.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吴王不听大臣们劝告的情况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终于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本文文字浅显,情节生动,孩子们很喜欢读。但在阅读中,孩子们不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那些大臣们又会是怎么劝说吴王的呢?他们为什么没能劝阻住吴王呢?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正是教师可借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换位思考,引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使师生之间、生本之…  相似文献   

9.
爱的课堂     
读一读下面的短文记录了一位老师的课堂内容,请你用心阅读。加拿大的凯丽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你爱谁?作文之前,凯丽老师与孩子们进行讨论。孩子们的答案是:我爱爸爸妈妈,我爱祖国。凯丽老师问:还有谁呢?  相似文献   

10.
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孩子们看图作文。这幅图上画的是一位小女孩正把嘴凑到爷爷的耳边说着什么。我让孩子们想象一下,小女孩会跟爷爷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议论开了。一会儿,大家争着发言:  相似文献   

11.
今天是一年级四班的课。由于是下午,孩子们都已经非常疲劳。想来想去,不知如何来"讨好"这群"小猴子们"。孩子们最喜欢什么呢?应该是故事吧。于是,我拿起《一年级的小豌豆》走进了教室。没有按部就班地从头来讲,而是挑了一篇能够  相似文献   

12.
黄敏 《四川教育》2007,(11):39-40
下课了,我正准备走出教室,孩子们却围在我身边:"老师,你还不知道我脑子里形成的画面呢!""老师,我……"我微笑着、欣赏着,不禁有些惊讶了:今天我的心情怎么这么好?孩子们的表现欲怎么这么强?也许这就是"悦"读的魅力吧。  相似文献   

13.
正前段时间参加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数学优质课竞赛,我把西师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页例1的"手机消费"定为教学内容。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而言,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但是,这节课的价值仅仅是掌握计算的方法吗?在这方法的背后,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呢?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讨,让孩子们分享呢?让孩子们用  相似文献   

14.
听市优质课比赛后,针对自己所教的内容,我设计了一节自认为很不错的教案,面对全校语文教师执教。可是那堂课,学生让我很下不来台,课堂几乎是我的个人专场,学生只是冷静观看的观众。那堂课上,孩子们举手的很少,这是为什么?课后,我问同事:"是不是我的问题太难?"答曰:"不难。""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不愿意回答呢?""就是啊,真奇怪!"究竟哪里出现了问题呢?这个疑惑困扰了我很久。  相似文献   

15.
“梦”之乐     
正一位美术同行的课,给我耳目一新之感。"小朋友们做过梦吗?梦见了什么?说出来给老师听听好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啦,可不得了。想发言的孩子用胳膊肘把桌子敲得咚咚响,可谓盛况空前。其中一位孩子说:"我梦见自己长大后,做了一名科学家,专门研制一种产品对付说谎的人,可带劲呢!"另一位孩子说:"我梦见过自己长大后,成了一名军人,站在祖国的南端,守卫祖国的边疆。"还有的说:"我梦见一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开着各种颜色的花,还结着各种各样的果实……"这时,老师发话了:"同学们,他们的梦精彩吗?真是美丽的梦啊!"孩子们回  相似文献   

16.
吴明恩 《教师》2014,(19):105-105
正经常听到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说:"如果每天只上体育课就好了!"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相信许多老师都会哑然失笑。这说明了孩子们特别喜欢体育。可是,到了高年级以后,许多孩子对体育渐渐失去了兴致,他们为了不去上体育课,情愿待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为何孩子们对体育的热情日渐衰退呢?我们怎样才能维持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  相似文献   

17.
贝艳 《快乐阅读》2011,(15):60-61
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不敢懈怠。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我常常思考"拿什么来吸引你——我的学生"这一问题。每当看到课堂上孩子们发亮的眼神、高涨的情绪,我就想:我是拿什么吸引学生的呢?也曾有多少时候,在课堂上看不到孩子们闪亮的眸子,他们的精神委靡不振,似乎感受不到学习的动力,我困惑极了,反复在思考: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班级中时常能听到同学们的长长的叹气声.学生平时也很努力,但是始终成绩不能提高,作为班主任的我也很着急.特别是现在我们面临着中考,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呢?为此,我召开了一次以"你们叹气的原因"为主题的班会.让孩子们吐露一下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19.
案例:"我把老师杀了!" 一堂语文课上,一位老师正在上小学语文第二册"复习六"中的一篇短文:古时候,一个人背着大包袱骑着毛驴赶路,路边一个人问他:"你怎么不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那个人说:"我才不会那么傻呢!毛驴驮着我已经够累了,我怎么还能把包袱放在驴背上呢?"这时,上课的老师给孩子们提了一个问题:那人究竟傻不傻?我真没想到.问题刚一提出来,教室里面就像开了锅似的,有的学生大声说那人傻,有的学生更大声的说那人不傻,简直是在比声音大小.这时,这老师灵机一动,既然孩子们有了说话的欲望,何不顺水推舟,让他们来一场辩论赛,正好进行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20.
适逢"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忽地想起大教育家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箴言.作为老师,我该向孩子们学习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