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劳创”)融合育人中不想“劳创”、不会“劳创”、不能“劳创”的难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同轴互融”的融合育人创新模式,以培育“劳创”文化、构建“劳创”学习、激发想“劳创”的动力;以培养“劳创”教师、开发“劳创”课程、培养会“劳创”能力;以打造“劳创”空间、建设“劳创”社团、打造能“劳创”平台。为解决高职“劳创”融合育人难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昆玉  王跃堂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2):228-230,206
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管理研究过程系统模型,包括“管理问题产生”、“提出目标/目的”、“诊断问题和预期答案”、“计划和设计研究”、“产生研究结果”以及“阐明结果并引出结论”六个环节;论述管理研究的科学途径,依次是“识别问题”、“限定研究目标”、“提出假设”、“设计研究程序”、“获得信息并评价信息”,以及“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六个阶段;进一步指出“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在不同的阶段各有所为,规范的管理研究在于以“方法论”作指导,遵循“问题导向”的研究逻辑。  相似文献   

3.
何志乾 《科教文汇》2008,(21):54-54
儿童的自卑有直接的表现,也有间接的表现。间接的表现主要是在竞争策略中表现出来的,比如“放弃”、“逃避”、“打哈哈”、“控制”、“侵犯”、“否认”、“任性”等。  相似文献   

4.
《科协论坛》2011,(9):31-32
近年来,哈尔滨市科协农村科普工作中,牢固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科技就是抓发展”的意识,使农村科普进入新农村建设阵地,充分利用中国科协有关“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政策,开展了“科普惠农强县”行动,逐步形成了以“科技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载体,“农民技能学校”、“科技专家工作站”、“科技服务团”为阵地,“科技惠农信息网站”为平台的科技、科普兴农、惠农服务体系。“科技专业合作社”、“农民技能学校”和“科技专家工作站”等创新性工作连续3年获得市委市政府“振兴哈尔滨优秀创意奖”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王金凤 《科教文汇》2008,(34):124-124
现代课堂教学强调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山“教”到“不教”,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乐学”、“爱学”,这需教师从“学”的角度审视“教”的行为,而从“厌学”到“乐学”是教师在教学巾重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做到“虚与实”结合、“动与静”结合、“学与用”结合、“点与面”结合、“论与史”结合、“内与外”结合、“论与人”结合、“教与学”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过程中,暴露出许多被生物教育者所忽视的“盲点”。只有在生物教学中发现盲点,并采用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真正做到由“教”到“学”、由“知”到“思”、由“灌”到“导”、由“仿”到“创”、由“偏”到“全”的真正转变。  相似文献   

8.
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荒野”自然观实质就是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抽象”自然观:两者的“自然”都是见物不见人的自在自然,都具有先在性、系统性、自组织性、客观性(科学性)等特征。无论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迈克基本的“终结”了的自然、麦茜特的“死”了的自然、卡逊所向往的“春天”、利奥波德的“大地”,还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的“荒野”、沃德·勒内呵护的“一个小小行星”、史怀泽敬畏的“生命”、辛格和雷根的具有天赋权利的“动物”、刘湘溶的“长颈鹿的脖子”,等等,都无不是费尔巴哈“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正是以这种原生态的、素朴的自然本体论为基点,双方都同样逻辑地推出了“与人分离”的价值论和敬物不敬人的方法论。一句话:“人学空场”及其“抽象性”是上述两种自然观的共同特征,都“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是它们的共同症结。  相似文献   

9.
金飞 《科教文汇》2008,(34):241-241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中“云彩”、“金柳”、“清泉”、“彩虹”、“星辉”等色彩鲜明的意象镶嵌在由“轻轻的”“作别西天的云彩”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微波青烟似的离情别绪中,构成了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正如在西方一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你”是“在场的他者”,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前景,从角色入手,研究了教师的“教员”角色、“人类灵魂工程师”角色、“榜样”角色、“心理医生”角色、“课程研制者”角色、“青少年的朋友”角色、“领导者”角色、“学校管理者”角色、“研究者”角色等,帮助教师了解教育工作以及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新期待,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向东 《科教文汇》2009,(12):232-232
如今,“脑残的一代”、“非主流”成为了90后青少年的代名词,“火星文”成为他们的标志,他们被贴上“自我”、“叛逆”、“另类”的标签。然而,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全面地认识“90后”、客观地对待“90后”的行为、深刻地了解“90后”亚文化,对于“90后”青少年的成长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以往学界对时间名词“年”、“月”、“日”等名词性语素的构词性质有专门研究,其构成的双音节重叠形式“年年”、“月月”、“日日”表示“每一”,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发现名词性构词语素“节”与时间名词“年”等性质相似,重叠之后表示“每一”,但与“年年、月月、日日”等有功能的差异。初步探讨“节节”的语法、语用功能,力求对表示时间的名词性构词语素的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湛忠灿 《科技广场》2007,(2):218-219
会计学习中的很多专业术语容易混淆,本文对“盈利、赢利和营利”、“增值和增殖”、“交纳与缴纳”、“记与计”、“会计职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其他和其它”、“损益和损溢”等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洗衣液是当下深受万千家庭喜爱的洗涤剂之一,因为很多洗衣液产品都标榜“高浓度”、“中性配方”、“无磷”、“温和无刺激”、“不伤皮肤”、“不伤衣物”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2005年过得颇为热闹:“禽流”、“矿难”、“地震”、“飓风”、“神六”、“超女”、“蓉姐”、“福娃”、“审萨”、“制独”、“连宋来访”、“中俄军演”、“伦敦爆炸”、“巴黎骚乱”、“松花江污染”、“十一五启程”、“农业税豁免”……,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7.
王令朝 《知识窗》2008,(10):42-43
2008年8月8日晚,国家体育场“鸟巢”成了举世瞩目的奥运“大舞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句传遍全球的北京奥运会口号,在开幕式一场视觉和听觉震撼的缤纷灿烂文化盛宴中得到了高度浓缩,从“大脚印”、“击缶而歌”、“活字印刷”、“中国长卷”到“五环闪耀”、“踏着祥云空中奔跑点火”……让人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8.
文科社会科学领域问题较多应当说由来已久。谈论其原因和对策,离开学界业已存在的一系列消极因素。诸如:“学科空间界定”中大量的随意行为,形形色色的“人才”、“基地”、“重点学科”评审中相当普遍的“拍脑袋”氛围,“书评”、“评论”、“鉴定”中的“棒煞”和“棒煞”风气,“抄袭”、“舞弊”、“文凭交易”中的“道德颓丧”态势,等等。较近的说法是“权学交易”和“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9.
弓海涛  胡汶芳 《科教文汇》2008,(33):107-107
“痛心疾首”“畏首畏尾”“首当其冲”“首屈一指”等成语,在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着。其中“首”或者当“头”讲,或者有“顶端、第一、初始、最重要”的含义在内。同时我们又发现,“首”作为“头”这个意义在我们的语言中已经几乎消逝了。那么,“首”与“头”究竟是什么关系?“首”究竟在沿着怎样的轨迹变化?  相似文献   

20.
陈姣 《科教文汇》2009,(2):264-264
本文从设计中“物”与“物”、“物”与“环境”的整体观上米谈“度”的把握。不仅对事物本身的各种元素进行分析,还对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用丰富的案例对“度”的把握进行了讨论,提炼出“和”、“适”、“巧”等概念,通过质与量的解析,将“度”置于“和谐”的阶值结构模式之上。适度、合宜,都是对设计中各因素的“度”的把握,有助于设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