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评高校学报的"转载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我国学报界,普遍存在着以转载率作为学报学术质量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的倾向,与此相适应,转载率的高低也就成为凝结在编辑们心头的一种情愫,我们称之为高校学报的"转载情结".在这一情结的支配下,学报工作的重点自然也就转向如何提高转载率上,甚至不惜为此去拉关系,走后门,为提高转载率而苦思冥想,从而将学报出版工作的真正目的--反映本校科研成果、为经济建设服务等放在了次要地位,出现了学报编辑出版过程中的"异化性操作",偏离了学报编辑规律.在短期而言,学报的声誉可能会有所上升,但对整个高校学报界的未来来说,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期刊编辑普遍看重"学报"2字,有一种"学报情结",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几年来不断有非"学报"期刊更名为<××学报>.对国内外知名数据库或文摘期刊及核心期刊的收录情况,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发行量和广告刊登情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表明,"学报"类农业期刊在总体上并不比"非学报"期刊更具市场竞争优势.认为"非学报"期刊的出路不是"学报化",而是狠抓内在质量、明确报道方向,以质量和特色来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重视"总目次"和"索引"的规范编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德培 《编辑学报》2002,14(1):45-46
鉴于部分学报编辑对"总目次"和"索引"编排规范执行得不够严格,作者查阅了全国50种学报,并对照有关标准和规范,就各项内容做了量化统计分析,发现这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学报编辑重视并认真做好末期学报"总目次"和"索引"的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解读高校学报"栏目主持人"现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勇 《编辑之友》2006,(4):58-60
一、"栏目主持人":命名与意义 "栏目主持人"现象,作为高校学报进行栏目建设的实验地,最早是由《南京大学学报》(下引高校学报,皆指其哲学社会科学版或人文社会科学版)于2000年第1期开始实施的.当然,最初的四个栏目后边注明的并非现在的"栏目主持人"而是"本专栏特约主持人".此后几年,《南京大学学报》一直保持着一枝独秀的局面.从2004年、2005年开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求是学刊》、《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南开学报》、《复旦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十几家高校学报都先后推出了"栏目主持人"制度,开设了一个或几个由"栏目主持人"主持的"栏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关于高校学报"版本"的著录,是在"题名项"还是在"版本项",众说纷纭,观点灰?作者认为应将高校学报"版本"著录膊在"题名项".著录人员不但要对高校学报这种常见而又复杂的特征予以充分重视,还应认识到在高校学报"版本"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对不同的情况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生存"危机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7,19(5):324-326
对影响高校学报发展的高校学报生存"危机论"进行评析.认为对高校学报工作的思考不应再纠缠于对高校学报生存合理性的追问,而应将思考的着力点集中于如何以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为逻辑起点,通过理念与机制创新来充分发挥高校学报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发挥编委会作用办"品牌"科技期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新英  谨玉梅 《编辑学报》2001,13(Z1):85-86
针对实施"精品"战略问题,提出发挥编委会作用办"品牌"科技期刊.基于高校学报编委的特点,分析了编委会在保证稿源、学术把关、培养编辑和扩大学报影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目前高校学报要发挥编委会作用,需适时调整编委会,建立工作制度,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报"小同行"审稿专家的遴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丽莉  刘祥娥 《编辑学报》2011,23(2):139-140
高校学报"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对遴选审稿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报稿源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建立自己相对稳定的审稿专家库;因此,利用网络选择"小同行"审稿专家是众多高校学报的选择。作者对"小同行"审稿专家遴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作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用"学术讲座"提高高校学报质量的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6,18(3):217-218
参听"学术讲座"可作为提高编辑综合素质的现实途径;"学术讲座"可为学报的组稿、约稿工作提供重要渠道;"学术讲座"是学报编辑接触创新学术观点的理想场所;通过与"学术讲座"专家的交流可拓宽学报的办刊思路.利用"学术讲座"提高学报质量时编辑应该注意以下3个问题:一是要为参听报告做好必要的准备,二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专家稿件,三是要掌握与专家交往、交流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学校的"窗口"?学术的"窗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学报长期被人们习惯称为"学报",那么,学报之学究竟应该是指学校的学还是学术的学,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分析学报的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庄电一 《今传媒》2007,(2):54-55
2006年11月7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我采写的长篇通讯<"马铃薯博士"的马铃薯"情结">.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并不认为,这篇通讯就算写得好了;这篇通讯,也不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一篇.  相似文献   

12.
"学术窗口"与学报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96年4月21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后"继续研讨高校学报办刊模式,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抓好高校学报的改革".2000年6月该会理事长陈浩元题为<改革攻坚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报告又强调,"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高校学报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其办刊观念、办刊模式、经营管理、社会影响等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过去我们比较满足现状,而没有强烈要求尽快摆脱这种不利于高校学报发展局面的紧迫感,因而对一些同志已经开展的关于学报改革的研究倡导、支持不力,这也是我们改革意识不强的表现."因此,必须"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高校学报办刊体制和模式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1]  相似文献   

13.
郝君 《声屏世界》2017,(5):28-30
进入新世纪以后,河南电影的创作发行基本保持着稳步上升的状态,环顾新千年以来的河南电影,"草根情结"成为其内容创作的永恒话题.这种"草根情结"不仅体现在电影里对边缘人物生活状态的勾勒描绘上,也体现在对当今河南电影现实处境的一种无奈与自嘲.与此同时,河南的"草根"电影也开始逐渐呈现出一种类型化的创作势头,这种类型电影的尝试,是对河南电影产业发展的一种有益促进与尝试,也成为河南电影有别于其他地域电影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吕小红  杨开英  张蕾 《编辑学报》2021,33(1):111-113
为了说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报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列举统计数据和具体事例,阐明高校学报能够促进学科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服务专业人才、加速人才成长,同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能够促进高校学报特色的形成以及凝聚专家团队.最后指出高校学报应充分利用"双一流"建设的契机,与学科、人才协调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传媒和国际传播热情拥抱"全球化"的时代,美国等西方新闻传媒似乎难以排遣"本地化"情结,对本地的新闻津津乐道,而对本国以外的新闻总是不理不睬.因此,大多数主流传媒不厌其烦地采编本地和本国新闻,而对国际新闻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在"双一流"建设目标下,地方本科院校重点学科建设是学报特色专栏建设的有力推手,而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特色专栏建设也能有效促进重点学科建设方案落地实施,两者互为补充、协同发展.文章以《济宁学院学报》为切入点,从学术共同体角度出发,就"双一流"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学报特色专栏与重点学科建设协同发展的有效策略提出科学建议,以期厘清学报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地方高校全面、纵深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提出的建立"中国期刊方阵"的指示,国家新闻出版署确定,2001年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已经启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认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座在于"双效期刊",以此形成品牌期刊参与国际期刊市场的竞争.高校学报在全国期刊中占有很大比例,是个尚未被发掘的、潜在的期刊市场.高校学报如何在组建期刊集团的试点工作中打开局面、有所作为,这是摆在高校学报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误会"人生     
《传媒》1999,(2)
王建男原本是学版画的.1966年考上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险些"成为画家.10年后,1976年,也许画家的情结起了作用,插队返城的他考上了哈尔滨日报社的摄影记者.此后又事隔20年,1996年,<王建男眼中的美国>摄影展览在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举行.1997年1月,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为此向其颁发证书:"第一位在美国举办个人摄影展览的中国新闻摄影家".  相似文献   

19.
王立欣 《编辑学报》2007,19(2):139-140
介绍学术界对学术论著中抄袭剽窃现象的分析和界定.认为:作为学术"守门人"的学报编辑,应该加强主体意识,担当学术义务,在学术论文的编辑过程中采取具体防范措施;学报编辑部应把学报的学术质量放在首位,从制度建设上防范并追责抄袭剽窃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校学报的主编多为兼职性质,且主要采取"主编+常务副主编"的管理模式,其特点是主编一般不具体指导办刊工作,常务副主编是刊物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负责人."主编+常务副主编"的管理模式对于促进学报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对高校学报"主编+常务副主编"模式进行完善:厘清主编和常务副主编的权责;协调好主编与编委会主任、常务副主编与编辑部主任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主编的主观能动性;主编应加强编辑出版业务方面的学习和培训;积极推进常务副主编的学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