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清代武侠小说中女侠形象的兴盛与清代武侠小说的兴盛是密不可分的。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它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既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侠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清代细民的嗜好、政治的黑暗、武术的盛行等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2.
唐代产生的武侠小说,是我国小说发展史中的一枚奇葩,《虬髯客传》所具有的虚构、武功、任侠、言情、志怪等,不但是构成唐代武侠小说的元素,而且对后世通俗武侠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直至今天新派武侠小说,都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发。因此,我认为《虬髯客传》是唐人武侠小说之最,以之为代表使唐人武侠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金庸武侠在武侠小说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在武侠小说中亦颇为重要。金庸武侠小说,目前已有三部译有英文全译版。《鹿鼎记》是由著名的英国汉学家闵福德译出,文中,译者运用了翻译明晰化的策略,将这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展现在西方的读者面前,明晰化的翻译为武侠小说的英译提供了借鉴意义,推动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出去。  相似文献   

4.
唐宪宗继位后,得到宰相杜黄裳、李吉甫、武元衡等扶佐;力图以法度制裁专横跋扈的藩镇,重整李氏王室的权威。但是,就在朝廷对藩镇大举用兵的过程中,京城长安发生了一起由诸藩镇共同策划的谋杀宰相武元衡、刺伤宪臣裴度的恶性事件,令四方惊骇,引起强烈震动。本文拟就此案作些初浅探讨,以求正于博深之士。一宪宗初即位,宰相杜黄裳首建削藩大略,进言道:“德宗自经忧患,务为姑息,不生除节帅;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军情所与则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将赂,归而誉之,即降旄钺,未尝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欲振举纲纪,宜稍以法度裁制藩镇,则天下可得而理也。”以  相似文献   

5.
金庸新武侠小说突破了传统武侠小说正邪之辨、快意恩仇的模式,以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全新的历史意识和宏阔的视野以及新颖的情节结构傲然独立。新武侠小说具有现代精神内涵和文化品味,实现了武侠小说最大限度的雅俗共赏,引领香港的武侠小说谱写出现代的传奇。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诗词王国。从古到今,古典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作者以诗来写战争之悲苦、爱国之豪情、情感之幽怨、美食之高雅。诗词与武侠小说的完美结合,不仅展示了金庸浑厚博学的文化修养,更诠释了中国古典诗词在武侠小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洛水(连载)     
世间风云再起,正义与邪恶的再次交锋引发了又一场刀光剑影的江湖恩怨……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武侠小说,天马行空的描写使人为之振奋;这是一部感情充沛的武侠小说,侠骨柔情的江湖儿女使人为之倾倒;这是一部内涵深刻的武侠小说,它的寓意引人深思……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读者能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洛水(连载)     
世间风云再起,正义与邪恶的再次交锋引发了又一场刀光剑影的江湖恩怨……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武侠小说,天马行空的描写使人为之振奋;这是一部感情充沛的武侠小说,侠骨柔情的江湖儿女使人为之倾倒;这是一部内涵深刻的武侠小说,它的寓意引人深思……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读者能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唐末五代的藩镇割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藩镇的起源藩镇就是方镇,据“新唐书”兵志所说:“夫所谓方镇者,节度使之兵也。原其始,起于边将之屯防者,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由此可知,唐代的藩镇,是从边防军发展而来。边防军如何会发展成为藩镇的呢?这应该从唐代边防军的兵将两方面来看。先从士兵方面说,我们知道唐初继续前代施行府兵制,兵士系由拣点而来,被拣点者为府兵,这种兵制,系建立于均田制的基础上,使得“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亦即在府兵制下的边防兵士,轮番服役,将不专兵。但自高宗武后以后,特别在玄宗时,均田制受到激烈的破  相似文献   

10.
朔方节度使是唐朝前期设置的边境十节度经略使之一,在安使之乱以前诸藩镇中,它与范阳节度使堪称最为强大的两个藩镇。安史之乱中,唯一能与安史叛军相抗衡的,也只有朔方军。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在藩镇势力急剧膨胀的形势下,朔方节度使却走向了衰落。朔方节度使的历史,无论是对于唐代藩镇问题的研究,还是对于西北地方史的研究,都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朔方节度使的基本情况进行一些考察。一、朔方节度使的设立时间和管辖范围唐朝从睿宗吋起,为了防御吐蕃、突厥、契丹军队的进犯和镇压边地各族人民的反抗,  相似文献   

11.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12.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宋人传奇因为不如唐人小说之华美而且道学气息浓厚,而常常为人所诟病。其实宋代传奇也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和意义。由于作家队伍、士人心态、题材来源、创作手法、语言艺术的不同,宋代传奇在创作动机、思想内容、艺术格局、审美情趣等方面相对于唐代传奇有了重大变迁。我们不应该忽视宋代传奇。  相似文献   

14.
唐五代小说中各种情形的掘墓现象非常多见,而其所涉及的一系列由盗墓取财、改葬和合葬、获罪新棺、误葬活人以及其他一些产生诸如此类掘墓现象的原因都与其当时存在的社会风俗、历史现实息息相关。唐五代小说中所记述的掘墓现象反映了当时流行的丧葬习俗。如改葬、合葬等风俗已经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以及人们对墓地选择的重视和对棺墓敬重的社会心理;小说中也记载了一些为世人所认可的掘墓现象,如在官司中若需要开棺验尸等。唐五代小说中所保存下来的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社会生活史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藩镇割据是唐五代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清代史家赵翼在其《廿二史札记》中多次谈到唐五代藩镇问题,对藩镇兴起与演变,藩镇割据原因,藩镇骄兵,藩镇暴政以及历代控制藩镇的对策等方面进行考证、归纳和评述,这些评论对研究唐五代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唐人小说中隐含着唐代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复杂画面。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牛僧孺的《玄怪录》,虽以记录精灵粉怪、嗜奇记奇为主,但作品中包涵着深厚的政治文化意蕴,折射出作者对唐代政治的特殊观照。这部传奇极力彰显了京都皇权对国家政治生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巨大影响,详细描摹了城市司法机构为市民声张正义提供的庇护与安全的权威,细腻刻画了科举制给应试举子所带来的酸甜苦辣。  相似文献   

17.
黄健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4):106-111
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的梁羽生,其创作明显地受到左翼文学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其以人民性为本位的侠义观、承担政治重任的女性形象,以及将历史理想化的浪漫风格上。这也正是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独特性所在。不过,虽然深受左翼文学影响,但他的武侠小说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上,而是有着更多元化的思考与表现。对此展开剖析可使人获得对梁羽生武侠小说更真切的认识,并由此反思文学批评中因思考的模式化而造成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中国古代新型宗族体系得以确立的最重要时期,此后的中国基层社会组织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唐以前社会基层权力体系的崩溃,宋代必须要在原有制度基础之上拓展新的路径,否则难以适应经济基础已然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环境。宋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逐步解决了新型宗族组织的理论问题,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而又具有规范意义的模式,这些理念随着元朝以后儒学地位的崇高而愈益得到民间的认同,使祠堂等设施得以普遍化,祠堂成为民间极其普遍的家族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中的婚恋小说真实地再现了唐代社会的婚恋状况,反映了唐人的爱情理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唐代婚恋观带有明显的现实功利性:情可以被张扬到极致,但它终究要回归礼,即情之张扬与礼之束缚相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小说发展史上,人们往往以"唐传奇"称谓唐人小说.实际上,传奇小说的创作兴盛于唐,而"传奇"小说概念命名始于南宋,这是小说史上值得思考的一个学术问题.本文以传奇小说的衍变作为考察对象,阐述了传奇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即唐人杂传体--宋人丽情小说--南宋末期传奇命名及其衍变,传奇小说的概念命名、文体题材特征逐渐明确,其文体类型也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