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庭古  樊华 《文教资料》2014,(3):132-134
校企合作是成功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所在。文章从校企联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开放网络管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共建“中心+基地”模式的实践教育中心,实现学生实践教育的系统性、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的有机结合,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双赢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立科学的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天津市高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习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并建立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实行"校企互动式"实践教学方式、联合建立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产学研"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并且制定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习方案,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校企产学研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进行研究,探索新时期如何对研究生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并进行实践,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SWOT分析法对天津市高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实习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包括采用"校企互动式"实践教学方式、联合建立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和通过产学研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3个方面,并制定了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校企合作实习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学院提高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企业降低了培养成本,学生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三者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是适应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的需要,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能力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本文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学院为例,用校企合作促进创新教育,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着手,建立校企合作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与企业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技能竞赛,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基地,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显著,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本文就如何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是消除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差异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通过高校与种子企业联合培养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模式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运行模式,包括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承担理论和实践教学,通过合作科研培养人才等。总结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生物育种专业人才的成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实践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9月以来,我校与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该公司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十一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为欧司朗公司培养了二百多名毕业生,双方从中都获得了很大收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就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十一年的校企合作培养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为这方面的工作带来一些启示。一、校企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德国著名企业欧司朗(OSRAM)股份有限公司,是西门子集团…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汽车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解决目前校企合作培养面临的困境,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的优势,本文针对校企合作培养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重点围绕汽车工程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建设、跨学院和跨专业汽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汽车工程相关职业技能认证双导师培养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汽车工程类专业校企合作共建可行性及方法方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有效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论文介绍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联合企业构建的"一体两翼"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分层递进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的实践教材建设,及管理运行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为深化校企合作进行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合作模式,为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