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南极的海豹     
《中国青年科技》2005,(4):37-37
南极的海豹有几种?全球共有34种海豹,约3500万头,南极地区有6种,它们是象海豹、豹形海豹、威德尔海豹、食蟹海豹、罗斯海豹、南极海狗,总共约3200万头,占全球海豹总量的90%。在这6种南极海豹中,有2种在陆地上繁衍后代,2种在冰上,另外2种在冰缘线附近。锯齿海豹、豹型海豹、威德尔海豹和罗斯海豹是南极地区特有的。南极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7,(12S):12-13
  相似文献   

3.
徐冰 《今日科苑》2012,(6):20-22
发表在英国《自然》周刊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北极地区上方的臭氧层首次出现大面积空洞,足以被称为‘北极臭氧洞’。"也有报道称,北极上方出现了一个面积达到加利福尼亚州5倍的臭氧洞,这个规模空前的空洞有时会向东欧、俄罗斯和蒙古地区移动,因而当地人受到的紫外线照射强度会增加,但不会持久。  相似文献   

4.
颜文 《科学中国》2007,(12):40-41
据南极生物学家研究和统计,常年或季节性栖息在南极地区的鸟类有41种之多,总数约为6500万只,若加上企鹅的数量1.2亿多只,南极海鸟的数量就大的惊人了,达1.8亿~2.0亿只,约占世界海鸟总数10亿只的18名。其中只有帝企鹅和雪海燕是南极的土著居民,其它均是“异洲侨民”,随季节性变化而向北方的亚南极地区牵涉。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0,(8):47-47
南极地区为何罕有地震? 南极大陆发生的地震很少,有记录的几次地震的震级也不大,因此,南极大陆是地球上的地震活动少的地区。世界标准地震记录网只记录到南极为数极少的地震活动。自国际地球物理年以来,已经有十多个地震台站在南极大陆工作,这些台所记录到的局部小地震通常都是由冰山崩裂或破裂而引起的,只有极少数可能是由火山活动成因的小地震,  相似文献   

6.
袁海 《今日科苑》2007,(1):42-42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2006年12月4日首次透露,美国计划于2020年开始建立月球基地,进行地球人小规模的短期移民,并用4年完成永久性定居。据美联社和《纽约邮报》报道,按照该计划,未来月球基地将可能落户月球南极地区,因为那里可以获取更多太阳能和氢等资源,这将是人类开始恢复在太阳系进行载人太空探索的第一步,为未来登陆火星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7.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海水冰冷刺骨,像鲨鱼、螃蟹这类水中食肉动物不适合那里的环境,于是从4000多万年前开始,南极海域长期以来成了没有掠食者的动物安乐窝,比如一些蠕虫、海百合、蛤类、蛇尾海星等悠闲地在那里生活着,它们的防卫能力已经退化了。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07,(11):42-42
水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搜寻地外生命的过程中,液态水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重点。继在土星的卫星——泰坦的北极上发现了液态湖泊之后。“卡西尼号”近期拍摄的一张照片表明,在泰坦的南极地区也有湖泊存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魏庆 《百科知识》2008,(4):63-64
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有一种新型武器“电磁武器”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前,美国开发研究的电磁武器种类已经不少,南极地区特殊的地球磁场条件,成为美军用来进行电磁武器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此外,美军还很有可能在南极地区进行气象武器的研究。美军先后投资的气象研究项目包括制造地震的“阿尔戈斯计划”、  相似文献   

10.
清晨6点50分的拉萨市区里,天空还是一片钴蓝色,细细的雨丝飘在空中,微有凉意。一支红色的纵队出现在街道上,整齐有序地从临街的店铺前跑过。在他们队服的徽章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逗号”,那正是南极大陆的样子。这些红色的身影便是在高原进行选拔训练的南极考察内陆队预选队员们。  相似文献   

11.
南极冰席涌     
喻传赞 《百科知识》2000,(11):35-35
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暖冬,再一次确证了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每年人类向大气中排放20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溶于水中沉淀为碳酸钙等。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从200年前的280ppm上升到如今的356ppm。由于热带雨林和森林大量被砍伐,森林覆盖率较上一世纪减少了一倍以上,而且继续在减少。过去的100  相似文献   

12.
人们过去一直以为,南极地区海域除了巨大的鲸偶尔路过外,再无什么大型的动物了。但是最近,新西兰的科学家在南极洲的罗斯海考察时,发现了许多巨型海洋生物。那里的巨型水母单是触须就有4米长。在海底还有巨型的生物海百合,最大直径可达半米,而其他地区普通的海百合直径只有几厘米。  相似文献   

13.
南极磷虾渔业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磷虾资源量较大,但开发技术要求高。2008年我国有关政策明确了"支持和壮大远洋渔业",开发南极磷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国远洋渔业提供一个新的机遇,并可缓解我国管辖海域渔业资源压力、为国内养殖业提供饲料来源。捕捞与加工技术的发展以及养殖业对饲料需求的增加,将会促进各国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从1991年开始制定有关磷虾的养护措施。对于确定磷虾渔业,其养护措施规定的内容主要有:作业方式的准入、预防性捕捞限额、触发水平、渔期、观察员、数据收集、海洋环境保护等。探捕渔业需要得到养护委员会的批准方可进行,且在数据收集等方面比确定渔业严格。预计未来的磷虾渔业管理在数据报告、观察员覆盖率、提前通报等方面将严格规范,并对科学投入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情形下,我国开发磷虾资源需要国家和企业间合作。国家需要增加对南极渔业生产的经济、技术支持,同时加强对企业及渔船管理;企业需要严格遵守各项养护措施,及时、准确报告有关数据,配合国家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14.
颜其 《科学中国》2007,(10):42-44
常年生活在南极辐合带以南的南极海豹有6种,总量约达3200万头。常年栖息在南极海冰区、岛礁和大陆沿岸。这6种海豹是:威德尔海豹、象海豹、豹海豹、锯齿海豹、罗斯海豹和海狼。其中最为常见,而且数量也最多的是锯齿海豹和威德尔海豹,其总数约为3000万头,南极海豹总数超过90%。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企鹅之名的由来企鹅是自然界中最令人喜爱的动物之一,据估计南极企鹅约有几十亿只,是南极洲鸟类中最大的宗族。不过第一个见到企鹅的人,似乎很难确定它的分类归属。因为企鹅虽然长着鸟的头和喙却不会飞,在陆地上步履蹒跚,一到海里就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能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在水中遨游,所以早期的人们都把它当作鸡、兽或长了羽毛的鱼,不少人认为企鹅代表着鱼和鸟之间的过渡类型。不过当时人们的兴趣只是如何把它们打死下锅入肚,至于如何分类无关紧要。现在我们知道,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泳海鸟,人称“海洋  相似文献   

19.
The Great Wall Station,China?s first base forAntarctic research, islocated in the KingGeorge Island, westAntarctica, becomingoperational sinceFebruary 1985.Chinese scientists began in-volving in the Antarctic re-search in 1980. As the firststep, some 40 Chinese scientistswere sent to Antarctic stations of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duringthe period from 1980 to1984. Then,China established two Antarctic sta-tions of its own, and purchased anicebreaker, enabling China to carryon its own…  相似文献   

20.
南极是终年冰雪覆盖的世界,雪白的冰原、可爱的企鹅、迷幻的极光、还有厚厚冰原下神秘的世界,吸引了各国考察队,然而由于南极的干冷而导致的怪异气候实在“残酷”,所以在南极落脚.确实凶险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