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调新弹(七)──类比创造法黄俏类比创造法(简称类比法)是建立在类比推理基础上的一种逻辑型创造技法。所谓类比.简单地说就是把两类事物加以比较。作为类比创造,除了比较之外,还要逻辑推理,即从比较中找到比较对象之间的相似点或不同点,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发...  相似文献   

2.
老调新弹(五)──同物自组法黄俏技法原理同物自组法,就是将两个。两个以上的同一事物进行组合以图创新的一种创造技法。同物自组是数量上的增加,为什么会产生创造效果呢?先看几个创造实例,再来分析其创造原理。[例1」双胆保温瓶的设计武汉保温瓶厂在新产品开发设...  相似文献   

3.
选择创造法     
选择创造的科学性原则 事物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其创造性,而且还在于其科学性。科学性决定着创造的价值、创造的水平和创造的效益。 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关系甚为密切。从科学的意义上讲,选择创造就是选择科学;从创造的意义上讲,科学就是创造的结晶。创造性代替不了科学性,科学性也替代不了创造性。创造是否科学,需要用科学性原则进行分析与判断。 一、科学性的表现 无论过去创造的事物、还是今天创造的事物以及未来创造的事物,尽管具体的科学内容和创造目的不同,科学性却是一样的,表现为“六性”: l.先进性 科学不甘落后,总要走在“…  相似文献   

4.
学会观察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来考究事物或现象的方法。是科学方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称为观察力。1、观察是创新的起点观察是人们搜集科学事实,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客观规律和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归纳,步入科学发明的必要条件。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只有通过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促使人去寻根究底,破除旧观念,产生新设想,探索未知,创造未来。善于观察的人常常能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有关方面的联系,从偶然的事物中找出规律,从而获得某种发现。如…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知识创造的本质和规律,采用二分法将新达尔文主义和拉马克主义两种观点予以融合。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进化原理,围绕知识的类基因特性对知识基因、知识进化的选择、重组和变异以及知识进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纯粹的知识创造主要是新达尔文式的演化,体现知识创造的不确定性、随机性和不可控性。相对应地,知识的复制、流动等过程则具有更多的拉马克现象,带有明确的指向且结果可以被预测。知识基因的选择、重组和变异是知识得以被创造的根本原因。知识创造的方向受到环境的影响,知识创造的动力源于知识主体对环境的学习,新知识能够对环境进行改变。  相似文献   

6.
二、需要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关系需要实用的事物不一定具有创造性,有创造性的事物不一定需要实用。由需要实用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构成的3种关系如图1所示。第一种关系是有需要实用性,但没有创造性,A区域是对应的事物。例如,乘法口诀、地膜覆盖、青霉素皮ABC创造性原则需要实用性原则图1试、手推平板车、搓衣板……均属于需要实用但没有创造性的事物。这些事物都是过去的创造,今天仍然需要实用,但做这些事物不具有创造性。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与过去不同的方法做出了这些事物,虽然做出的事物没有创造性,但做的方法有创造性。第二…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思维认为创造知识的出发点是认识超越对立事物的需要,元极图理论提供了如何了解对立事物间的动态关系及新知识的模式。认为新知识形成于对立事物(阴、阳)相互间的精髓(阳中阴、阴中阳)的和谐统一之中。架构设计中如何运作和设计活动中不同知识加以连通,元极图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新事物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们参照原有的事物并通过不断创新而创造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破旧立新,发明出不一样的作品呢?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分析原事物,舍弃原事物中过时、消极的部分,保留积极合理的部分,并且赋予保留下来的内容新的形式和新的内涵,从而创造新事物。新事物不是对原事物的彻底否定,它们之间有着某些相似的地方。只要寻找到这种共性,并按照新的要求进行变化,便可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9.
搞发明创造,除了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一些基本的创造技法之外,还要有一颗好奇的心。所谓好奇心,就是人们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一种自然倾向,或者说是人们喜欢新奇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使人们一发现新问题就有瘾,一听到新方案就想掌握,一看到新产品就想研究其思路;有了这种心理状态,人们就具有了发明创造的内在动力,就有了走向不可知领域去探讨的重要力量,一句话,好奇心是一个想搞发明创造的人必须具有的一种素质。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很多发明都是发明家在好奇心的促使下搞出来的。如,德国著名化学家维勒,不但是化学元素铝的发现人…  相似文献   

10.
老调新弹(二)──缺点列举法黄俏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界上任何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总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有意识地列举分析现有事物的缺点,并提出改进设想,便可能获得新的创造成果,相应的创造技法就叫作缺点列举法或改进缺点法。运用技法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11.
所谓创造能力,是指在一定动机推动下,从事创新活动的能力。创造的本质在于新,凡是经过人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而产生的有新意的事物和思想都可以称为创造。创造能力人皆有之,教育是人的创造能力得以涌现、发挥的次定性条件,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开发人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指出:“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所谓发明就是创造从前所没有的事物。而革新则是去旧改新、或在旧有的事物上经过改革、创新,使旧有事物以崭新的面貌(内容)出现。前者要难些,而后者相对地说要容易些。创造发明往往可以改变历史的进程,如蒸汽机、汽车、无线电、飞机、卫星、电视机……等等...  相似文献   

13.
《纲要》要求为每个幼儿提供丰富的玩具、图书和可操作材料,能给幼儿提供多种感官、多种方式与事物不断互动的条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机会。本文主要解决与新《纲要》强调促进每个幼儿个体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老调新弹(四)──异类组合法成立技法原理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事物珠联壁合,以获得新创造的技法,叫作异类组合法。运用这一技法,人们在各个领域获得过大大小小的创造发明成果。[例1]多功能工作夹的发明工作中离不开工作失或提包,但一般的工作失或提包存...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就是人们有目的地实现前所未有的事物的一种活动。创造能力是指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主要是技能产生新设想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能产生新成果的创造性技能。 2 1世纪是知识、科技、高速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高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创造能力是各种人才最宝贵的品格与财富。科技的本质在于创造 ,没有创造就没有科技的发展进步 ,为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必然结果是人才的成长。所以每一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将来创造发明、振兴科教作好准…  相似文献   

16.
要培养创新人才,就需要研究创造力的开发。科学与技术的本质是发现、发明,发现是对已有事物的新认识,即从不知到知。发明,是创造出没有的新事物,即从没有到有。创造力解决的就是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到有的转化,从而达到发现、发明的创新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过程导向的知识产品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知识产品的特性受到知识以及知识产品创造过程的制约,因此,明确知识的形成、营销、传播和创新过程才能真正把握知识产品的特性。文章结合知识产品市场特点,对知识产品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知识产品扩散的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李天复 《情报科学》1992,13(1):13-18
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特征,提出情报是事物从不断演变到新状态的必要条件,其作用机制是由序参量涨落而引起,通过序参量的协同与竞争,形成对称性破缺,并得出情报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创新与超前策划岳兴录,吕铁生,超波企业创新的含义和内容所谓企业创新,其内涵是指企业以开发创造力为基础,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全过程地改变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并产生新结果的经济活动。这一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开发创造力为基础。创造力即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面对一个新问题,该问题不能用传统的途径或方案来解决,我们怎么办?这就需要使用发散思维。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创造新事物,把熟悉的事物看得陌生,帮助学生用一种新的、更富有创造性的眼光看待已有的问题;另一种模式是把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在“变”的过程中应用类比法,在类比的过程中渗透创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